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读者信箱     
我是《国际人才交流》杂志的一名长期读者,对于这份不属于纯娱乐性的人物杂志,有一分特殊的兴趣。刊物始终坚持推出中外各类成功人物,兼介绍其经验,使这种中外交流具有丰富性。也鼓励国内的有志之士努力成为国际人才,这很有必要。现在由于受市场经济影响,追求高层次、高品味的杂志越来越少。编辑同志们能够坚持这种正确的出刊原则,很令人感佩,希望你们能克服困难,使《国际人才交流》杂志越办越好,不断发展、壮大。(北京)王晨我订《国际人才交流》杂志很长时间了,自去年改版以来,杂志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人面前,使人耳目为…  相似文献   

2.
读者信箱     
感谢编辑同志及时刊登了我的自荐信,《国际人才交流》杂志设立的“天爱人才广场”栏目,为我们这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求职新渠道。现在国内报刊领域,品种震多,质量高低,差次不齐。贵刊还是一份很不错的刊物,大多数文章角度新颖,挖掘深刻,印刷装帧十分精美,封面也很典雅。但想冒昧指出的是有些文章质量欠高,语言粗糙,与整体水平不太谐调。希望今后编辑同志能注意稿源删选,奉献给广大读者更好的作品。(北京)孟待我是《国际人才交流》杂志的一位新读者,今年单位资料室增添的这一新品种,一下子吸引了我,觉得它是一份很…  相似文献   

3.
读者信箱     
《国际人才交流》是我比较喜爱的几种杂志之一,每期必看,作为一个在新闻出版界工作了四十年的老新闻工作者,很高兴能见到有这样一种有朝气、有魄力、有见识的好刊物,格调大方,内容充实,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当然,不是说贵刊已经尽善尽美,在组稿、印装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希望贵刊在新的一年里更上一层楼。(北京)对完我是《国际人才交流》杂志的一位订户,贵刊的一些具有时效性的文章一直是我最喜爱的,如94年12期对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的报道,以及以前一些对于营救人质事件的采访、海地事件的分析都很具新闻价值,又有可…  相似文献   

4.
读者信箱     
作为一名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我为结识了贵刊感到由衷的欣慰。贵刊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大量国内外人才交流信息,还给我们提供了毛遂自荐的机会,这是其它杂志无法相比的。我衷心地祝愿《国际人才交流)在新的一年越办越好。(河南妥田)李氓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贵刊在林林总总的报刊之林中,以丰富的信息量,生动、扎实的内容而独树一帜,尤其是贵刊开辟的“人才沙龙”栏目,经常请专家、领导就人才交流方面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探讨,阐述国家的最新交流政策,介绍国际人才交流趋势,非常及时,有用,使我学到不少东西。我认为,贵刊作为一…  相似文献   

5.
读者信箱     
我看《国际人才交流》杂志已有多年,在刊物不断发展过程中,我发现编辑同志们还是费尽心思、努力创新的,形式不断变化,栏目不断更新,力图体现这份杂志的特色。但有些栏目设置还不够精当之处,比如甘一世纪人才库,本来的设想不错,想介绍国内一批卓有成就的企业家,但形式上流于呆板,几乎都是罗列生平,实在引不起读者的兴趣,每期这部分所占页码还不少,确实是版面的浪费。与其如此,还不如择其一二突出者,写成报道、配上图片,图文并茂,更能引发读者兴趣。(武汉)杨冠林《国际人才交流》杂志的首页,就设置了“读者信箱”“交流随…  相似文献   

6.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大喜之年,《国际人才交流》杂志和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深圳论坛组委会联合组织了“新中国60年最有影响的海外专家”评选活动。63名海外专家成为候选人,成为60年来各个时期海外专家的优秀代表,他们的名字和事迹将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之中,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画卷之中。  相似文献   

7.
《国际人才交流》2009,(11):39-39
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外国专家在中国》一书由外文出版社出版,以纪念外国专家对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弘扬他们无私奉献的国际主义精神。该书由《国际人才交流》杂志编辑部从历年发表的外国专家报道文章中,精选出60名优秀外国专家的事迹,编辑成《外国专家在中国》一书,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出版。  相似文献   

8.
第一条本会名称:“国际人才交流”理事会;英文译名;InternationalTalentCouncil(ITC)。第二条本会为国家外国专家局和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与开发研究会主办的《国际人才交流》杂志的理事会,其宗旨是开展中外社会名流、专家、学者、企业家之间随联谊、交流、研讨、咨询等活动,为推动我国内部以及我国与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振兴中华,促进国际社会构发展、并为办好《国际人才交流》杂志提供各种支持。——第三条本理事会成员主要由国内信誉良好。经济实力强、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对本会有贡献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代表组成。吸收部分海…  相似文献   

9.
近日,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王迺在接受《瞭望》周刊记者和《国际人才交流》杂志记者的采访时强调说:“国际人才交流总是互利的。”王迺说,在国际人才交流活动中要坚持互利原则。我们的目的是希望双方获利。过去几年我们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的发展表明了,只有坚持互利原则,才能使我们的工作不断前进。也就是说,我们开展国际人才交流活动,不只是对中方有处,也会对外方有利。国际性的活动不对双方  相似文献   

10.
读者调查表     
非常感谢您对《国际人才交流》的支持,欢迎填写以下项目,并在□内打“√”。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供职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 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 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mai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历 □ 研究生及以上 □ 大学 □ 大专 □ 中专您阅读《国际人才交流》的主要原因(可复选) □ 杰出人物介绍 □ 优秀企业家报道 □ 报道角度新颖独特 □ 国家引智动态 □ 国内外人才交流动向 □ …  相似文献   

11.
华林  王启发 《国际人才交流》2006,(6):I0002-I0003
4月24日,“美国企业在华投资交流会暨2006《国际人才交流》理事联谊会”在北京外国专家大厦举行。来自美国托力多市(17人)、《国际人才交流》杂志理事单位(9人)、唐山市(11人)以及美国环保协会等60余位代表就中美投资合作、人才培养和交流等进行了研讨。国家外国专家局副局长张建国出席了会议。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执行局副局长、《国际人才交流》杂志编委会主任吴学范首先代表协会办公室及《国际人才交流》杂志理事会作了主题发言。他指出,举办本次交流会的目的,就是要搭建一个国际交流的平台,促进中国和美国相关机构、企业之间的人才交流…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国际人才交流》杂志2012年第一期卷首发表署名文章——《中国也有一个可以追求的梦》,分析了当今世界人才走向以及中国引进人才的战略方针,明确提出:“现在世界上不仅有一个西方的美国梦,也有一个东方的中国梦。我们热忱欢迎世界各国的专家来华工作,分享中国的发展机遇,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相似文献   

13.
发刊词     
“山间岁暮诸多事,不插梅花不过年”。在即将送别取得伟大胜利的一九八九年、迎来更加光辉灿烂的一九九○年之际,《国际人才交流》杂志与大家见面了! 《国际人才交流》杂志,是国家外国专家局和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与开发研究会为适应引进国外智力和专家管理工作的发展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加强宏观指导、及时传递信息、扩大国内外影响而创办的综合性刊物。这个刊物的宗旨是,遵循“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  相似文献   

14.
本刊从今年开始 将与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等单位合作开办栏目“域外直播”,以刊登我国驻外人员在国外直接调查撰写的文章,该栏目由协会外管部和《国际人才交流》杂志编辑部共同主持。  相似文献   

15.
日本《朝日新闻》发表题为《中国为日本人提供就业避难所》的文章。文章中介绍:27岁的土田裕子为一家中国公司工作。以前在日本时公司倒闭了,她来到中国,觉得在华工作会有助于扩展未来人生。目前她的月薪是5000元。为了将餐费控制在10元以内,她经常吃大排档,还和卖衣服的小贩讨价还价。  相似文献   

16.
《国际人才交流》2016,(5):62-66
从第5期开始,“World Speaking”栏目的中文名称由原来的“国际朋友圈”,更名为“国际朋友说”。这一期,我们走出了《国际人才交流》编辑部,来到中央电视台脚下的媒体人咖啡馆。这也是本栏目首次对外公开举办,除了讨论嘉宾之外,现场有20余名观众参与其中。今年是猴年,《西游记》、孙悟空、六小龄童等都成为前一段时间大众讨论的热点,本期话题:“我眼中的《西游记》”,听听年轻的国际朋友们眼中的《西游记》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17.
单 价:8元全 年(12期):金额96元国际人才交流杂志(月刊)总份数:金额: 元订阅方法: ◎ 邮发代号:82-444(国内) M4060(国际) ◎ 邮政汇款请寄: 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路3号 100873 《国际人才交流》杂志社附:电话:010-68419895 传真:010-68416998 ◎ 银行转帐请付: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信息研究中心 开户行:北京市商业银行双榆树支行 帐号:5001201117151-06《国际人才交流》杂志回执…  相似文献   

18.
近日,2016“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评选活动由我国海外人才引进和国际人才交流合作这一领域权威媒体《国际人才交流》杂志、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与开发研究会联合举办,旨在以外籍人才眼光,发掘中国城市魅力,宣传中国城市。“魅力中国--外国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评选活动自2010年起,每年举办一次,迄今已成功举办六届,引起海内外各界广泛关注。作为国内唯一完全由外籍人才参与评选,由诺贝尔奖得主、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奖外国专家、“外专千人计划”专家等参与的外国专家评委团队评出的最有魅力的中国城市,成为外籍人才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9.
由国家外国专家局主办,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信息研究中心、《国际人才交流》杂志承办,吉林市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协办的首届“安居杯外国人在中国”摄影大赛日前在北京评选揭晓。以国内著名摄影家组成的评委会对海内外和全国各地近5000福参赛作品进行了认真公正的审评.评选出谷等级7O幅获奖作品和SO幅参展入围作品。荣获本次大奖赛特等奖的作品为《今日雄关》,北京的周万萍在强手如林的专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摘取了这一桂冠。大赛还特设了特别主题奖“外国专家在中国”,有10幅作品获奖。大赛评委会主任吕厚民对参赛和获奖作品给予了高度评…  相似文献   

20.
读者信箱     
作为沈阳的一个读者,我感到6月份改样的《国际人才交流》实在太棒了!看了特别报道的陈章良,简直就是看到几亿有良心的中国人奋进、拼搏、光我中华的灵魂!这才叫中国人,这才是现今中国人应想应学应立的追求,把一个人才的正面、侧面、外面、内面都进行多棱的报导,给人留F血肉的记忆,这种杂志水口中”教材”,而不是“诱惑”。其他如《h一二行W人物写真)/(艺术家生涯V环球纵横V名人生活俄也爱音。这期的版面设计实现了我的理想,将“交流”二字隐小厂,突出了“国际人才”四个大字,醒目而诱人。与这些就是想说下期还要好。手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