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道刚  夏仕应 《决策》2003,(5):26-28
有人说,为农民给高层领导写信,建国以来有三个人,粱漱溟、彭德怀、再就是李昌平。当然李昌平似乎是最幸运的一个。 秦朔说,读李昌平,常常感到一种震撼、一种共鸣、一种眼睛和心灵同时被灼伤的感觉。  相似文献   

2.
邵海燕 《经理人》2008,(3):116-117
2001年,二十出头的纪景姝和王朔、叶大鹰一起创办了“文化在中国”网站及其所属多媒体互动公司,曾被多家媒体誉为中国最年轻的COO;然而她却又以一个华丽的转身,去悉尼大学读MBA.  相似文献   

3.
<正>有人说读MBA的是1年读书,1年找工作。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找工作比读书更重要。此言不假。第2年刚开始,学校里找工作的气氛立即浓厚起来,实例和上课已经不是重点话题,公司的名字成了大家的口头禅,每个人都开始为"地狱之周"的来临做紧张的准备。"地狱之周"是指每年的校园面试。每年11月份的第2个星  相似文献   

4.
现在,一些企业为招不到技能型人才,特别是招不到技术熟练的工人而苦恼。即使是重金聘请技工,往往也无人揭榜。一流的设备,一流的厂房,一流的生产线,就差一流的技术型员工。澳大利亚简直就是职校生和技校生的天下,学生高中毕业后,三成进入大学深造,七成中绝大多数选择职业教育,到遍布全国的技术学校和继续教育学院学习。这个国家的职业学校多于大学,读职业学校与读普通高校一样“吃香”,一样被分配到重要岗位,很多职校毕业生的工资高于大学毕业生。护士是最“吃香”的职业。护士毕业后达到职业规范标准才能上岗,每小时收入可达25澳元以上(一…  相似文献   

5.
同为“一把手”,有人洒脱有人忙。洒脱者,容光焕发,游刃有余;忙者,焦头烂额,烦而至极。烦之所在,家里有人等,路上有人拦,会场上有人找,办公室有人缠……“一把手”尤其财政这样“吃香”部门的“一把手”常常深有感触。因此,有的累丁自己烦了家人;有的忙了自己远了朋友;有的急了自己闲了同事;有的甚至损了自己还得罪了领导。  相似文献   

6.
周建华 《经理人》2003,(11):36-40
在MBA教育是否已泡沫化的争论远未尘埃落定之际,企业大学已悄然成为经理人提升自己的最前端、最具前途的新锐武器。  相似文献   

7.
MBA空间     
雷顿 《经理人》2002,(7):22-27
“你要做盖茨,大学肄业就够,但要给盖茨打工,MBA就差远了。”“MBA毕业生年薪83万!”,这样的标题引起了MBA和将要MBA的人对未来的想象空间。这两年,每每有某个名校的MBA毕业生被跨国公司高薪聘用,各种媒体都会竞相出来说事。到了2001年,中国的MBA累计招生达到4.7万人,毕业生总数有1.5万人,然而这两年MBA就业状况并不理想,“有多少企业真的愿意要MBA?去掉泡沫,  相似文献   

8.
张婷 《经理人》2005,(8):102-103
MBA们要努力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最近,有位从国内某知名学府毕业的MBA在网上发了一篇帖子:有着10年工作经验和名校MBA学历的他,原本以为找份好工作是十拿九稳的事,却没料到在求职和工作过程中,屡遭挫败。最后这位仁兄发出了一句由衷的感慨:名校也不好使!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这封帖子引来了众多跟贴:同情者有之,嘲讽者亦有之,还有不少MBA现身说法。有人对名校MBA赞赏有加,有人对名校MBA嗤之以  相似文献   

9.
无师自通MBA     
就某个层面来看,企业管理并不像企管学院或教育课程推销人员说的那么困难。想要企业管理得好,其实不必像个火箭科学家般,只要在以下10个关键领域里有一定的知识与专业能力,便能对 MBA 无师自通——MBA 就是这么简单。一是创新,不断改善产品与服务使其更精致;  相似文献   

10.
《经理人》2012,(11):94-99
2012年11月,历时五个多月调研,“2012中国最佳MBA排行榜”终于在各界期待中隆重揭榜。清华经济管理学院MBA第五次蝉联榜首,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位列第二,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MBA首次进入前三甲,今年国内最优秀的前三十强MBA项目,各自的优势和特色非常明显,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MBA其实就像读大学或者中学,你要学算数,但实际上,在你将来工作中,根本用不到做数学算数,但这是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我在大学读法律,要真正做律师,大学所学的东西根本不够用。但它给了你综合的素质,给了你思维模式,教你有问题如何解决的思维方式,其实,MBA给你提供的是这样一个平台。”国外对想读MBA的,在工作经验上要求3年的、4年的、5年的不等。读了  相似文献   

12.
蔡同诚 《经理人》2010,(10):12-12
柳传志曾经说过:“很多企业家是在上了MBA案例课程后,然后按课程内容管理企业,如果情况发生变化就不知道怎么应变了。”  相似文献   

13.
王宪平 《经理人》2003,(10):92-93
一家跨国公司付出高昂学费送员工去读MBA,但这些员工不仅没有领情,反而愤愤不平,事情为何搞得这么糟?  相似文献   

14.
《经理人》2008,(9):90-91
2008年“中国最佳MBA排行”调研说明 2008年,《经理人》仍延续2004和2006年度成熟的MBA排行规则,按国际公认惯例,从MBA毕业生、企业雇主、商学院三个方面入手,进行MBA商学院排行调研。主要调查商学院的师资实力及教学管理、就业服务等;调查MBA学生对商学院的满意度和薪酬;  相似文献   

15.
68 MBA     
读 MBA 就象学一些企业管理的常规动作,讲述的是驾驭企业的一般规律,逐步形成职业经理人的思维方式,而不是来学“绝招”、“秘诀”的,如同会打乒乓球的人很多——绝大多数是无师自通的,但是否动作都很规范呢?都掌握要领呢?可不见得,你若要成为职业乒乓球运动员,还是要参加正规训练,纠正你的不规范动作,使你进步更快。因此,你要是想成为职业的企业管理人,那就最好读 MBA,这毕竟是一条捷径,但不能担保你会成为企业家或大老板。  相似文献   

16.
务本 《经理人》2006,(10):41-43
“在北京,像我们这样的名校,MBA起薪税后7000,普通好点的学校税后5000,这是我综合周围同学的信息后,得出的行情。”一位名校MBA同学说。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很少的时候,大学生工作很好找,很值钱。后来大学生满大街都是,有人能找到很好的工作,有人却不行。经过15年的发展,M B A也走过了一条类似的路,不再“物以稀为贵”。当就业市场竞争激烈,M B A毕业生们感叹工作越来越不好找,企业出的价钱越来越理性的时候,M B A毕业生如何保值增值,努力使自己成为能找到好工作,拿到高薪的那一部分人呢?要清楚自己想要啥有相当部分M B A学生,在原来…  相似文献   

17.
《经理人》2007,(10):32-33
1.“最佳EMBA排行”与“最佳MBA排行”的联系 2004年和2006年,《经理人》按国际公认惯例,结合中国实际,从MBA毕业生、企业雇主、商学院三个方面入手,进行MBA商学院排行调研,并发布2004年度和2006年度中国最佳MBA排行榜。主要调查商学院的师资实力及教学管理、就业服务等;调查MBA学生对商学院的满意度和薪酬;调查雇主对MBA毕业生的综合能力、职业道德等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MBA案例教学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问题的提出伴随着1993年初我国自己的MBA的“出炉”,一批懂经营理论、又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懂外语、计算机和相关法律知识的专业人走上了企业经营管理的第一线,为企业带来了勃勃生机。一个时期以来,MBA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但同时我们的MBA教育体系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令人深思:教师短缺;教学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师缺乏与企业的联系,使课程学习缺乏活力;教学体系的不完善;新课程的涌现,如企业伦理学、市场研究等,使原有学科体系受到冲击。1.管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MBA教育的难度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管理学的边缘…  相似文献   

19.
朱建国 《经理人》2007,(3):101-101
前些年,MBA很火。近几年,EMBA更火。作为一名外企管理人员,本人分别在两者最火的时候,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念过MBA,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念EMBA,属于一个求学经历比较独特的人。在名校、MBA、EMBA等火爆字眼和光环的背后,到底能学到什么,体验到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赵晴 《经理人》2004,(3):103-104
一直以来,是MBA,EMBA,唱了商学院教育的主角,几乎红了整个管理教育的半壁江山。而不需要考试,也不需要离开工作岗位,当然也没有学历学位证书,但是却涵盖了现代经理人完善知识结构最需要之核心课程的Mini MBA,开始在3月回春的大地暗流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