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最近十年我国解构主义翻译研究内容为讨论对象,选择其中的代表性研究论文,从微观的角度,梳理和反思了这一时期我国解构主义翻译研究的成果,认为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解构主义翻译观与解构主义观之翻译、解构主义翻译思想的反思与论争、解构主义翻译思想的运用,以及解构主义翻译对于我国翻译研究的影响及其局限性等.我国解构主义翻译研究的未来发展将走向跨学科和多维性方向.  相似文献   

2.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翻译观开辟了翻译研究新视野,学界对于其翻译思想的解读讨论众多,也存在很大分歧。作为20世纪心理学研究的重大发现,原型论对于翻译研究也有着一定的解释力。尝试选取相对独特的视角,即从原型范畴理论出发,对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翻译观中涉及的关于文本意义、译作与原作关系、译者主体性及翻译标准等问题进行探讨,进而驳斥解构主义翻译必然导致虚无主义倾向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解构主义引入中国翻译研究之后,开启了新的理论视角。解构主义重估了译者和翻译作品的地位,为作品的重译和流传提供了理论支持,认为翻译离不开历史语境,关涉文化和政治权力,具有伦理性。重新审视解构主义能给予中国翻译理论研究一些启示:解构主义并非消解一切的虚无主义,我国翻译理论界应该重视翻译的伦理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德里达为代表的解构主义,是西方后结构主义思潮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在对索绪尔创立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及其理论的反思和颠覆中建立起来的。而源于德里达解构主义思想的翻译观,也闪烁着反叛甚至否定传统的犀利锋芒。它的思想实质是反对二元对立,否定终极、超验的意义,挑战原作者与原作的权威地位,重塑译者的身份和译文相对于原文的平等性。而在国内翻译理论界,对于德里达解构主义思想以及解构翻译观的解读,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产生了诸多的误解和分歧。不可否认,解构主义理论本身虽然有诸多的局限性,但其所蕴涵、倡导的解构精神,对于开拓研究视野、深入认识翻译的本质、建构更加科学理性的翻译理论体系,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翻译界正处于解构主义多元化研究阶段,随着对解构主义翻译观的了解,其观点的极端和荒谬也进一步显露出来,尽管如此,解构主义翻译观仍然给我们的研究带来新的视野,令我们反思国内译学研究停滞的客观因素,为今后译学研究的发展做出积极尝试。通过对比,我们会发现传统翻译理论的全面与成熟,更加适合汉外的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6.
解构主义翻译理论是在解构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产生的,对传统翻译理论形成了冲击.从作者观、文本观、读者观以及翻译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对解构主义翻译论和传统翻译论进行比较,有利于促进翻译过程中对原作作者、原作、译(读)者、译作之间的关系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7.
解构主义以一种崭新的视角和理念渗入翻译研究领域,对传统翻译理论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提出质疑和挑战.然而,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并非终极真理,应从辩证的角度重新审视解构主义,在承认其进步性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其自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解构主义思潮对西方翻译理论界的影响日益扩大,解构主义翻译思想应运而生。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大陆学术界开始有学者对解构主义翻译思想进行介绍和研究。从对中国大陆13种外语类核心期刊中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进行的词频统计分析来看,近20年来中国大陆解构主义翻译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翻译标准、文本的意义、译者主体性、文化因素和建构等五个方面,大陆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研究在接受和质疑的争论之中不断深化,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9.
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两大基本特征是开放性和无终止性。虽然组成其开放性的几种研究角度符合翻译实践的规律,但并未超越传统翻译理论的高度;其延异、替补等研究属于对传统翻译理论的颠覆,对翻译实践并无实质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解构主义哲学通过对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批判,直接否定了意义的确定性,这一理论的创始人德里达认为结构本身就是不存在的,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以及研究范式。解构主义拓展了我们对于翻译研究的视野,使我们重新思考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地位与主观能动性、译者与作者的关系,以及译文与原文的关系,给翻译研究带来了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解构主义与翻译研究相结合,形成了解构主义翻译理论。此论将译文置于与原文平等互补的地位,译者被赋予了更多的自主权,张扬了译者的个性。《静夜思》三种译本的解构主义翻译观对比分析,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欣赏译作,拓宽视野。从这一角度来说,解构主义翻译观是突破了传统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剖析解构主义反中心和反二元对立的基本哲学主张对传统翻译理论产生的巨大冲击,揭示了解构主义翻译观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解构主义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其为翻译研究引入了新的思想方法,但是由于其翻译观存在的局限性,它也给翻译行为、译文及读者带来消极影响和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3.
通过剖析解构主义反中心和反二元对立的基本哲学主张对传统翻译理论产生的巨大冲击,揭示了解构主义翻译观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解构主义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其为翻译研究引入了新的思想方法,但是由于其翻译观存在的局限性,它也给翻译行为、译文及读者带来消极影响和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4.
商务英语翻译并不仅仅是一个语言活动,它更是一种商业活动。任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都需要在交流时克服异国文化的障碍,达到交流沟通的目的。解构主义翻译观打破了传统翻译观念对于翻译标准的界定,提出科学的翻译标准具有多元性、动态性和模糊性等特点。商务英语的翻译应以此为基础,同时要把自身的特殊性与此相结合,把握翻译的多元性、延展性、准确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研究和例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传统翻译观对翻译的制约,并依据解构主义理论,分析了成语在不同语境中实现最佳翻译的解构策略。结果表明:传统翻译理论中所谓的"忠实"、"对等"概念实际上是建立在某种程度上对原文的扭曲和篡改的基础上,只有解构主义启示下的翻译可以为了解和欣赏异域文化和体现语言的多样性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解构主义开启了当代翻译研究领域多元动态的翻译观。在客观批判结构主义的基础上,对解构主义语言与意义的本质进行了分析,认为历时性、跨文化性与多元化更能体现翻译的本质。解构主义不只是注重消解和破坏,它更强调意义变化轨迹的连续性与稳定性、解构背后的重构性,在坚持终极意义"缺席"的同时更体现了不断靠近最适切意义的积极的翻译精神。解构主义不是翻译准则,但它拓宽了翻译研究的思路,给我国当代翻译研究领域带来了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解构主义范式在翻译研究领域大行其道,对传统翻译理论产生了巨大冲击。韦努蒂批判英语翻译中的归化策略,主张异化翻译;批评译者"隐身",呼唤译者"现身"。这一解构策略对于翻译研究的意义不容忽视,但同时也有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传统翻译理论研究的焦点主要是: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与意译(free translation),可译(translatability)与不可译(untranslatability),以及传统翻译观中反复强调的忠实原则(the loyalty principle)。解构主义翻译观和传统的翻译忠实原则是截然对立的。作为一种不唯原文是从的翻译观,解构主义翻译观提倡的是意译而不是直译,但又与主张忠实原则的意译存在着不同。一方面,解构主义翻译观证实不可译理论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不可译现象也证明了解构主义翻译观存在一定的合理性。解构主义翻译观和乱译(willful translation)也存在着区别,解构主义翻译观与中国传统翻译观也存在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9.
跨越文本的障碍——解构主义对翻译学理论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语言、概念、文化有其特定的民族特点和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它与西方文化存在着许多无法用语言沟通的盲区,然而由于我国外文翻译界长期以来恪守以“达、雅、信”为标准的翻译理论,使翻译难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在众多的西方现代翻译理论中,解构主义学说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的翻译理论,它所阐释的观点和方法给我们许多新的启示,这对于重新构建中国翻译理论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解构主义翻译观指出,翻译的目的不是为了“求同”,而是“存异”。因此,翻译应尽量反映语言之间的差异。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产生之前,多数翻译理论主张翻译应力求达到译文与原文“对等”。解构主义翻译观消解了传统译论中译作--原作二元对立关系,冲击了传统翻译观中“忠实”原则和“原文至上”的翻译原则,肯定了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新定义了译者在翻译中的地位,对原文与译文关系的处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为翻译研究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