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品牌、价格和促销对市场份额影响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吸引力市场份额理论为基础,以乘法竞争互动(MCI)模型为方法,研究了品牌、价格和销售促销对市场份额的影响,并计算了品牌价值、价格弹性和促销弹性.该研究尝试在零售终端层面对市场份额进行模型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2011年浙江省商务厅发放的浙江省产品市场势力调查问卷的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浙江省产品的品牌认可度与议价能力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品牌认可度与议价能力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品牌认可度的影响因素,即市场份额和消费者忠诚度,对企业提升市场议价能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Hotelling线性市场模型研究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对于市场竞争的影响。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和竞争企业的定价策略与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质量密切相关:当披露高质量信息时,博弈双方的最优决策均为降低价格:当披露的是低质量信息时.博弈双方的最优决策均为提高价格。在市场分额方面.当上市公司披露高质量信息时,其市场份额会下降;而披露低质量信息时.其市场分额上升。披露高质量信息并不利于上市公司的竞争能力。同时.实证也表明在价格竞争条件下.信息披露质量与市场份额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纺织服装业在近十年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本土知名品牌,其国内市场已经牢固确立了市场份额和品牌知名度,随着这些品牌在国内市场竞争优势的强化,他们把品牌发展战略的重点转向国际市场,并且尝试了很多的方式来使自己的品牌国际化。本文介绍了七匹狼品牌国际化的背景,分析了其竞争环境,并对其国际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价格促销对消费者品牌选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实验方法探索性地研究了价格促销对消费者品牌选择的非对称影响。研究表明:消费者对不同产品的价格敏感性有所不同;较贵重的笔记本电脑、手机等耐用消费品行业中的低端品牌在与高端品牌的短期价格竞争中会获得更多市场份额,而对较廉价的洗发水等非耐用消费品来说,高端品牌将会在降价促销时获益更多。本文研究结论与国外同类研究结论有所不同,对企业的定价决策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2021年7月16日我国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批纳入全国2 162家电力行业企业。目前对碳价格的研究集中在国外碳市场和国内试点碳市场,对新的全国碳市场实证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全国碳市场碳价格为研究对象,运用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研究能源价格、宏观经济、国内外碳价格、行业碳排放量四种因素对碳价格的影响机制,创新性地将国内外碳市场价格作为自变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碳价格受自身历史价格和动力煤价格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正> 报载,广东惠州传出一条大新闻,近年走势强劲的国有企业TCL电子集团,兼并改组了英籍老板的一家跨国公司——香港老牌彩电企业陆氏实业公司,用国有彩电品牌取代了外资的进口品牌。 香港陆氏实业是一家上市公司,是较早涉足大陆彩电市场的企业,其品牌“佳丽彩”八十年代初在内地销售,后在深圳建了一个以外销为主的生产、科研基础。然而,时隔十来年,这家“洋”彩电的老字号却被国内彩电市场的黑马——“TCL王  相似文献   

8.
目前对影响品牌延伸评价的因素研究主要以延伸相似度等因素为主,而延伸产品价格是个被忽略的因素,因此把价格因素加入到消费者对品牌延伸的评价中,探讨品牌延伸相似度与品牌延伸产品价格是否存在交互作用,采用被试间试验设计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品牌延伸评价中的确存在着价格和延伸相似度的交互作用,价格在低相似延伸中对购买意向起到正向作用,在高相似延伸中则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彩电产业成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彩电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充分,价格和各种非价格竞争手段层出不穷。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彩电企业行为和其产生的福利效应。研究发现,在转型时期,价格战使得彩电企业的利润不断降低,在短期会削弱产品的研发创新动力,但增加了消费者的社会福利,促进了市场结构优化和资源配置的有效,而非价格行为增加了产品的差异化,是彩电企业当前应重点发展的方向。在进一步研究中,本文思考彩电企业所面临的新挑战,并针对彩电产业的问题提供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企业层面市场势力及其福利损失的准确估计是产业组织领域的基础性研究问题,厘清市场份额、市场势力及福利损失的相互关系有助于为反垄断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并帮助企业决策。本文定义"有效市场势力"为企业销售额所占市场份额和Lerner指数的乘积,并证实在给定的垄断竞争行业中有效市场势力与福利损失存在近似线性关系,因此从福利分析的角度,有效市场势力比市场势力更需要被重视。通过理论分析,本文给出了企业层面市场势力和福利损失的估计方法,修正了以产出价值量代替实物量进行生产函数估计时存在的偏误。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将相关方法应用于中国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研究,发现1999~2015年中国上市化药企业平均市场势力为0.149,未表现出太强的垄断性;样本期间每家上市化药企业每年平均福利损失为0.76亿元,约占营业收入的7%;政府规制对化药企业市场势力和有效市场势力具有一定的影响,但近年来该影响趋于稳定,因此放弃直接的药品价格规制转而依靠药品价格谈判机制和反垄断规制不会对化学药品制剂市场产生剧烈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顾客角度的市场占有率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市场占有率是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中国的企业一直趋向于采取降价竞争的方式获得市场占有率。本文以顾客满意度的形成理论为基础,阐述了顾客满意度、顾客忠诚度和产品价格等因素对市场占有率的影响,并通过对中国7个家用电器行业数据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价格对市场占有率有一定影响,但提高顾客忠诚度、顾客满意度、顾客对品牌形象的感知以及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感知才是获取市场占有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A股市场再融资管制环境,检验了A股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行为中的市场时机特征及其对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再融资中的市场时机行为显著,表现为两方面:(1)市场高涨时,会有更多的公司申请再融资;(2)申请再融资成功的公司,市场时机适合时融资规模更大.进一步分析发现,无论是申请再融资公司的数量还是再融资规模,市场时机都包括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基于股价的时机,另一部分是基于再融资管制政策的时机,后者在配股中约占36%.基于市场时机的更大融资规模导致再融资当年杠杆率下降更多,但由于存在发行价格和规模限制,市场时机对资本结构的 影响短暂.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06-2009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具有明显的市场反应,但从不同侧面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存在显著差异:从披露内容看,内部控制有效引起股票价格上涨,而内部控制缺陷则引起股票价格下跌;从披露类型看,强制性披露较自愿性披露更具有价值相关性;从披露详略看,详细披露会引起股票价格上涨,而简单披露则不一定。此外,与单独的强制性披露或自愿性披露的市场反应相比,内部控制强制性披露和自愿性披露交互影响的市场反应更加显著。据此本文认为,在进一步加强强制性披露的日常监管的同时完善自愿性披露的激励政策,是当前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和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品牌命名--十类中国产品品牌名称的语言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语言学的分析方法分析了十类产品品名(共计1304个)的语言结构.这十类中国产品可分为三组,分别代表中国消费品的三个发展阶段传统产品(例如火柴和酒)、传统但有新发展的产品(例如自行车、鞋类、牙膏)和现代化的产品(例如化妆品、软饮料、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本文的结论是中国品牌命名首先受汉语语言的音节、声调及构词法的特性的支配,同时,产品在中国市场经济中的发展阶段也是品牌命名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韩煜东  刘伟 《管理评论》2012,(8):118-127
自从中国发放3G牌照后,虽然新一代3G通讯在技术上拥有巨大的优势,但市场渗透率却不尽如人意。针对此问题本文采用选择型联合分析法,从消费者面对不同通讯服务的选择行为中,获得了消费者对于通讯产品属性的效用系数。结果表明:目前3G通讯的技术优势并没有对消费者起到应有的作用,而通话费、上网费及高购机成本是阻碍采用3G的关键因素,中国移动在3G背景下依然拥有较强的品牌效用,同时消费者对移动增值服务具有选择性。本文研究结论对于认知消费者在通讯市场的行为和帮助移动运营商更有效制定营销政策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背景风险指投资者因持有非交易性资产而承担的风险,会降低投资组合效率。本文以2016年全年1502家公司限售股解禁事件为样本,从背景风险的角度分析了股东的解禁减持行为,并对限售股解禁的价格效应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背景风险因素对解禁后股价异常收益具备显著负向影响。基于背景风险的投资组合调整效应相较于"高位套现"效应对股价变动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还发现解禁规模对股票异常收益具备显著负向影响;公司规模及异常换手率,在解禁期间缓解了股价的下降;不同的解禁性质对股价也有一定影响,相较于定向增发解禁,首发IPO解禁对股价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7.
针对"互联网+分时租赁"市场竞争存在有限理性,且不断模仿、学习和改进的特点,本文通过构建进化博弈模型,来揭示租车软件进出市场、抢占市场的博弈过程,并结合当前打车软件市场采用最多的价格战对模型进行了具体化分析和算例验证。研究表明:一个初期稳定的分时租赁市场受到某一公司价格战策略的突变冲击后,不存在纯策略的进化稳定状态,但一定有混合策略的进化稳定状态;对于准备进入市场的公司或想扩大市场份额公司,其最优策略是选用价格战;而对于已经在该市场内运营的公司,其最优反应策略也是降价。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examines shelf‐space allocation and pricing decisions in the marketing channel as the results of a static game played à la Stackelberg between two manufacturers of competing brands and one retailer. The competing manufacturers act as leaders that play a simultaneous and noncooperative game. They fix their transfer prices 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helf‐space allocation and price‐markup decisions of their common exclusive dealer.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wholesale prices of brands are strongly linked to their share of the shelf. The main results of our numerical simulations may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first, the lower the unit cost and/or the greater the price elasticity, the greater the shelf space allocated to that brand. Second, the higher the shelf‐space elasticity, the lower are the wholesale prices and the profits of all channel memb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