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云南民族学院民族博物馆展厅,当观众看到用一片片树叶、一束束树根,甚至辣椒、火柴、大蒜、木炭……组成的一封封表情达意的实物情书或信函时,无不感到趣味盎然。 这种实物书信曾流行于云南景颇族的一些山寨,它是文字出现前以物代言传递信息的工具。许多民族学工作者或到过景颇族地区作过调查的人士,都知道这一习俗,并习惯称之为“树叶信”,说它是民族学领域中反映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一个最生  相似文献   

2.
乐安东,他的身份有点特殊,我很难用几个词概括:画家?作曲家?语言学家?抑或榕树根公益项目创始人?更特殊的是,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荷兰人,又是一个在中国生活了20余年、精通景颇族载瓦语(景颇族5种语言之一)的景颇人。他给自己起了一个景颇族名字Gebu Gampang,意思是排行老大的快乐男人。  相似文献   

3.
美丽的瑞丽江从这里缓缓流过;驰名中外的中缅公路在这里延伸.傣族、景颇族、德昂族杂居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县遮放坝,以盛产优质稻米——遮放米而远近闻名. 27年前,一个白族大学生放着城市和高等学府不去,却带着自己青春的梦想来到了这个又苦又穷的遮放坝.他叫赵理忠.矮矮的身材,黑红的脸膛,总喜欢穿一双胶底布鞋,横看竖看都是一个地道的乡干部模样.蓦然回首,这27年,赵理忠就只呆在遮放坝,只干了一件事——从种橡胶开始选地、开荒、育苗、芽接、移植、林管、开割,到建胶乳加工厂、烤干胶,再发展到办  相似文献   

4.
“阿娃土拉”是景颇族的学生对老师的可敬的称呼——父亲老师。这里面包含着景颇族小学生对老师的无限的敬爱,也包含着老师对景颇族学生的无限关怀。这里的教师对学生们担任的工作,是许多人所从没有听到过的。这个学校,就是潞西县遮放西山弄炳的景颇族小学校。我一来到西山生产文化站,站委书记就说:到了这里,去看看我们的学校吧。我按着书记说的,到西山小学去找何坤校长。何坤校长是一个不到四十岁的人,我到他住的地方时,几个女学生正围着他。何坤用熟练的景颇话和她们谈话。她们谈了好久才走出  相似文献   

5.
金朝建立伊始即用“中外”二字表示欲一统中国,它以正统自居,以中国之称,在东亚各国代表中国行使主权。在宋、金、西夏三足鼎力中独占鳌头,而蒙古、高丽均隶属于金,称雄东亚各国,具有举足轻重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从原始落后状态走向社会主义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县三台山生产文化站,是一个崩龙族和景颇族的聚居区。崩龙族和景颇族是居住在祖国西南边疆的两个古老的少数民族。传说崩龙族就是我国汉代文献里的“哀牢夷”,景颇族在唐代文献中称呼他们为“寻传蛮”。景颇族和崩龙族的共同特点是:都受傣族封建土司的统治,生产极为落后,生活十分贫困。民族内部虽已产生一些阶级剥削因素,但是还保持  相似文献   

7.
韩雪 《民族论坛》2013,(7X):64-67
解放前,刀在景颇族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主要源自于它作为生产工具的工具性价值;解放后,景颇族从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交替阶段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但作为旧有工具文化的景颇族刀文化并没有在社会的变迁中消失,而是发生了功能转变:与直接生产劳动产品、食品、生活用品等实用品相联系的刀的工具性功能逐渐减弱,而它的宗教祭祀功能、心理慰藉功能、身份符号功能、艺术娱乐功能却在不断增强,进而逐渐形成了景颇族特有的刀文化。  相似文献   

8.
解放前,刀在景颇族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主要源自于它作为生产工具的工具性价值;解放后,景颇族从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交替阶段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但作为旧有工具文化的景颇族刀文化并没有在社会的变迁中消失,而是发生了功能转变:与直接生产劳动产品、食品、生活用品等实用品相联系的刀的工具性功能逐渐减弱,而它的宗教祭祀功能、心理慰藉功能、身份符号功能、艺术娱乐功能却在不断增强,进而逐渐形成了景颇族特有的刀文化。  相似文献   

9.
在景颇族一年一度的“目瑙纵歌”盛大节日期间,他们唱的第一首歌就是叙述景颇族祖先的。开头一段这样唱道:青藏高原是景颇人发源的地方。这里有九条江分出九座山,  相似文献   

10.
瑤族沒有本民族的文字。他們在未借用汉字时,在社会活动中,曾創造了各种記事方式,以帮助記忆。瑤族古代曾經使用过“刻木記事”的方式。史書謂之“木契”,瑤族自称“打木格”。《岭外代答》記述宋代广西灵川县瑤族的“木契”样式:在一塊横直約一尺見方的木板上,左边刻一大痕,表示“我”;右边刻一大痕,表示“县官”;两者之間划条直綫連接起来,并在左边大痕之下再刻一大痕及数十个小痕,表示“仇人带来几十个人”,板的中間刻一支箭形,表示“用箭射”,又用火燒一塊小  相似文献   

11.
在云南德宏州延绵不绝的群山间,常能看到藏于林中山腰处的栋栋竹舍,其不仅体现出独特的民族建筑工艺,同时也展现了景颇族的民居建筑中蕴含着悠久深刻的历史文化。文章阐述了景颇族的民居的建筑概况,以及蕴含于建筑中的习俗,展示出景颇族的文化传承、精神寄托以及浓厚的民族艺术。通过分析景颇族民居建筑中蕴含的文化价值与生态理念,旨在加深对景颇族民居建筑礼仪习俗研究,弘扬景颇族文化特色,传承民族文化价值,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凝聚民族力量。  相似文献   

12.
论景颇族的支系语言——兼论语言和社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国的景颇族(国外称Jinghpo或Kachin)语言为对象,研究一下景颇族支系语言的使用特点,目的是为了探讨一个使用多种语言的民族,社会的因素是怎样影响不同语言的使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五刑溯源     
<正> 1 法律史研究者论及中国奴隶制法的起源时,基本上都离不开奴隶制五刑的来源问题。目前,国内学者大多认为奴隶制五刑来源于古代苗民的“五虐之刑”(即苗民五刑),从夏禹开始,夏商周三代均沿用于此。但亦有部分学者对此提出异议,认为五虐之刑初创于古代夏族,而非是三苗之族。争议的引起来自对下面一段古籍文献的不同解释:《尚书·吕刑》载:“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杀戮无辜。爰始淫为劓(耳刂)、(?)、黥,越兹丽刑并制,………”清代以来,不少学者识为上述文字  相似文献   

14.
多民族共享的节日是促进多民族文化交融、增强民族团结感的核心场域之一.目瑙纵歌不仅在建构景颇族内部认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因相关起源叙事与中华射日神话的内在关联,成为促进景颇族对中华文化产生认同感的历史证据和当代资源.目瑙纵歌节日实践的历史过程,经历了从"山官的"目瑙到"多民族共享的"目瑙的变迁,由片目瑙、布当目瑙、贡然目瑙、空然目瑙、苏目瑙、息目瑙、祝目瑙、祝木立目瑙等多种类型统一为"统肯目瑙".在"统肯目瑙"的恢复与重建过程中,景颇族呈现出加强国家认同、凝聚民族精神的祈愿."目瑙纵歌"通过景颇族神话、历史的视觉化表意和仪式化实践,表现出强烈的国家认同、民族团结和身份归属.  相似文献   

15.
匈奴人口的计算方法与其社会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匈奴人口数额的探究,胡君泊首倡以匈奴用兵数推计其人口数之说。吕思勉采用贸谊“五口一卒”认为:“取其丁壮之数,以五乘之即得矣”,并计算出300万的结果。马长寿据《汉书》30余万精兵,以5乘得150万。林幹据《史记》40万,乘得200万。欧阳熙则说在150万至300万上下。但冒顿前期匈奴中异族骑士多,“五口一卒”不符合匈奴社会,皆不宜用来计算匈奴人口。以此推测的结果已不可靠,再用来论证其他问题更不可靠。  相似文献   

16.
许鑫 《中国民族》2010,(5):52-55
在祖国的西南边陲,镶嵌着一方宁静、秀美的山水。它是中国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隘口,是本土文化、中原文化、东南亚文化、印度文化的交汇之地,是汉、傣族、阿昌族、景颇族、德昂族、傈僳族、佤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繁衍生息之所;  相似文献   

17.
笛子     
景颇族人民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对景颇族青年男女,他们在劳动中建立了感情,并准备秋收后结婚。一天,姑娘正在地里割谷子,山官路过这里,看上了这位美丽的姑娘,第二天便派人把姑娘抢走了。山官逼姑娘作他的妻子,姑娘不答  相似文献   

18.
自汉初张骞出使西域,对于中西交通、创建奇功.曾有《出关志》一书,见于《隋书·经笈志》,以后记西域行程,各处舆地情形之作,代不乏人,而大都仅于各史艺文志中,著录书目,而原书颇多佚亡,如《唐书·艺文志》中有许敬宗撰之《西域图志》六十卷,今竟未见传本,即宋人所编目录中,已少提及,盖已不存,殊为可惜.幸于旧史如《史记》、《后汉书》、《唐书》、《五代史记》等书,尚转引了张骞、班勇、贾耽及高居海之《出关记》、《西域风土记》、《四夷道里记》及《于阗记》等部分或全文,得之亦觉可珍.惟分见各书,检用不便,爰就各书,一一抉出,计汉代得二种,晋唐各代禅师往印度求经者,所记见闻,亦得五种,加以唐宋元明各代使西域之专著,又得十余种,共为二十六种,汇为一编,则历代记载西域行程之作,粗备于斯.其中或自瓜沙经过新疆至中区各地,或则由新疆而转入印度,虽终点不同,而经过之地,仍属丝绸之路,故并存之.又以沙州为行程枢纽,故亦取《沙州图经》诸篇,俾详其附近地域之形势.惟辑佚各篇未必全文,敦煌存卷,又多残缺,一仍其旧,不敢增损.  相似文献   

19.
新传:其后有君长曰瑕悉董摩旧传:缺载。诸汉史均不见载。瑕,广韵读若Ka,对Khri;董,广韵读若“ta(?)”,对thog,为一声之转,即藏史中之其人,吐蕃第27代赞普(前26代及有关藏文不同写法见附录)。据DUGP,其母为玛萨鲁赞赞。其在位间,“任噶尔尼雅赞亭甫和努布杰托杰莫赞为相,于此世出现神乐萧等,以上27代赞普均由仲(故事)、德乌(星算及谜语)和苯  相似文献   

20.
普米族祖先创造的“卡尼埃”,即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情书,其实就是花花草草。 普米族青年男女经过“成年礼”仪式后,就可以谈情说爱了。他们通过生产劳动和节日活动相识、相爱,为增进了解,会相互邀约,用对歌的形式表情达意。这样一来,“卡尼埃”就成了人们的信使。用带毛的青松枝编个圆圈,以羊毛绳在圈内拴个十字,在十字上系两朵面合面的五色花放到对方必经的路中间。对方看到,就“一目了然”喽:松枝圈表示“请你唱情歌”;羊毛十字表示地点在“我俩昨天分手的小河边”;十字结上系的五色花表示时间:一对花表示一天,多少对花就表示多少天。因双方都互谙对方的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