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省直管县"的现实可能性:改革的战略性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省直管县"体制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现实可能性。然而,要真正实现"省直管县",必须转变改革思路,调整改革路径,从"头痛医头"式且带有事后性的单向改革转向注重事物内在联系并富有前瞻性的配套改革。配套改革主要包括体制性的配套措施和具体的配套措施两个层面。其中体制性的配套措施要求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要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行政体制等改革相配套,而具体性的配套措施则要求有计划分步骤地撤乡并镇、合并小县、市县分等及划小省区,最终实现省直管县。  相似文献   

2.
隋代及唐前期对州郡政区的整治改革在我国古代政区整改中最为典型:一是变地方上的行政三级制为二级制,罢郡置州,以州统县,减少地方行政层次;二是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压缩一级政区数字;三是大力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监督,严格实行奖罚制度。这种整治改革既纠正了魏晋南北朝以来近370年的地方政区划分与管理的混乱状况,理顺了地方行政区域划分,节约了行政经费开支,又调动了地方官的为政积极性,体现了"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用人思想,对以后各代行政区域划分与改革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1978年以来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方针政策的实施 ,我国的财政政策和管理方式有了一系列的改革 ,但是 ,我们必须看到 ,现行的财政管理机制还不健全 ,有许多方面仍未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还有必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使之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改革发展相适应 ,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我国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国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为了实现这一改革目标 ,我们的各项改革正在有步骤地全面推进。我国财政体制改革是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确立市场公平竞争机制和宏观控制机制的关键所在 ,是促进国民…  相似文献   

4.
政区研究,应古今贯通。中国历代政区的演变,虽有令人眼花缭乱之感,但并非无章可循。拉长历史周期,从春秋时期开始,中国政区经历了两级制到多级制、再到两级制的两次历史大循环。这种大循环昭示我们,如果顺应历史潮流是可取的话,那么今后的政区改革方向应该是明确的,即:政区发展的趋势是减少层级,两级制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县级政区归属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级政区的归属问题是当前行政区划体纠研究的热点与难点问题.目前,县级政区在形式上大多属于地级市管辖,基于此,笔者根据发生学原理把地级市领导的市县划分为旧有延续、地市合并、老市新带县、新市带县、地改市领县A、地改市领县B、地改市领县C等7种设置类型,并逐一简要评述,进而对市领导县体制下的县级政区的处境给以剖析.从省、市、县纵向行政区划层级体制改革角度解读"强县扩权"和财政省直管县改革,由省直接管辖县级政区是行政体制改革的大势所趋.关于县级政区归属变迁问题,应坚持以下四项原则:县级政区是省管还是市管应当因地制宜,避免一刀切;县级政区归属改革应尊重历史、区别对待;依据省情,分步骤地综合推进;与深层次改革相配套.  相似文献   

6.
为了适应媒体改革发展新形势的需要,推进媒体改革发展,媒体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的主题,在观念思路、形式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不断创新,充分发挥"生命线"的作用,实现"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闷、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的要求,为媒体改革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7.
清朝所承续的明朝布政司省制,存在着无法囊括卫所系统、责任划分不清以及部分布政司辖区过大等问题。清朝以督抚十八省取代原来的布政司省制,保障了“中央—直省”集权财政体制的形成。正是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出现了大量实土卫所统归省管,江南、湖广、陕西三省分省,以及直隶省制建设等高层政区变革。乾隆朝众多官方文献都有意对新形成的督抚省制加以诠释,有序的高层政区设置是清朝“正统观”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初的省制调整是一个改革先行、认识总结滞后的事件,它为清朝“大一统”国家的塑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样板戏"曾在特定历史时期左右了川剧高腔音乐发展之路,并影响到新时期川剧高腔音乐的改革方向。重溯历史,川剧高腔音乐"样板戏化"的历史实践虽然一定程度上受到政治文化的影响,但在大方向上却符合剧种音乐的发展思路,它继承了20世纪四五十年代川剧高腔音乐的革新成果,也为新时期高腔音乐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中小学教育发展的战略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课程教材的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教育思想、教育体制和学制的改革,最终必须通过课程教材的改革实现。建立起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现代课程体系,关系到21世纪我国国民素质提高,关系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奋斗目标的实现。一、国内外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产生于本世纪中叶后期的课程改革运动,自进入90年代以来,已成风起云涌之势,以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为主题的课程变革,正…  相似文献   

10.
从管制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中国行政改革的新取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政治、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建立在官僚制基础之上的传统管 制型政府遇到了来自理论和实践中的种种危机与挑战.为应对这种危机,西方世界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政府改革运动,摒弃了传统的管制型政府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建立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1.
在系统地对各种重要的公平与效率观进行评述的基础上 ,本文分析了中国改革所表现出来的有限公正性这一重要特征 ,论证了新时期公正性改革的必然性 ,并分析了这一公正性改革的内容和目标。  相似文献   

12.
2009-2010年,美国一位民主党总统和国会试图推进两轮改革。他们在改革健康、金融、教育方面取得成功,在改革能源、移民和预算方面却失败了。许多美国人对奥巴马多数单一的改革是支持的,但对改革整体上显现的政府行动主义和政府开支感到惊恐。这种恐惧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民主党在2010年11月选举中会失败。如何解释奥巴马改革的成功与失败呢?一般性的解释包括奥巴马的政治时机、美国的政治体制和美国的政治经济结构。具体的解释包括各项改革的独特的技术和政治要求。围绕这些改革的政策过程在很大程度反映了21世纪的美国民主。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作为一个新话语概念,其基本本意在于创造一种新的语境和一套的语音规划,为具有普适性的社会变革搭建一个意义平台.新闻转型是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中发生的,因此,新闻转型只具有整体性变迁的性质.新闻转型的类型主要有新闻理念转型,新闻体制转型,新闻媒体转型等五种.与此同时,新闻学也需要转型.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缺乏激励机制,公共资源配置未得到合理优化,因此必须推行以研究生教育收费改革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各高校应制定合理的研究生教育收费机制,引入收费市场调节机制,完善导师资助制,构建健全的研究生教育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15.
30年农村改革回顾与改革的深化——基于浙江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浙江省为基础,回顾总结了30年农村改革的轨迹和成就,分析了30年农村改革的特点和启示,并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新形势,提出了改革深化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小学教师培养首先要整合小学教师教育课程,培养现代全科型师范生;其次要变革传统教学方式,提高师范生教学改革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自2009年中央政府启动"新医改"以来,全国各地开展了长达十余年之久的改革实践亟须学术界做出学理上的概括、分析、总结和评价.本文基于对"三明医改"和"厦门医改"的实地考察,通过构建"存量医改"和"增量医改"的基本框架,探讨了我国"新医改"的实践逻辑及其生成机制."存量医改"和"增量医改"的分析框架能够较好地概括全国各地新医改的多样化实践,并揭示其背后的深层结构和理论创新.各地对"存量医改"与"增量医改"的不同侧重,体现了我国医改的复杂性和各地情况的差异性."存量医改"与"增量医改"的辩证关系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客观发展规律和新医改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8.
清末文字改革:民族主义与文化运动(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民族主义思潮的主导下,中国人为了解决在"万国"竞争格局下的民族生存和发展问题,越来越急迫地开展了自救性质的民族振兴运动。民族振兴主要是政治问题,是政治运动,但它在初期确实是把中国人对民族生存与发展问题的探索,推向在文化领域兴起革新运动的外在动力;而当近代文化革新运动由不自觉而渐自觉、由表及里而指向本体,或者说当文化革新运动由从属于政治运动而逐渐发展为相对独立的文化本体的革新运动,尤其是进入民族新文化的建设、涉及民族文化内涵的兴革阶段时,两种文化选择便摆在中国人面前:是追随西学进一步向"西"走、指向"欧化主义"甚至是"世界主义"?还是在"万国"竞争的世界、在民族危机的当下坚持文化创新中的民族性,提倡文化的民族精神并强化民族认同及凝聚力?这是当时中国人在开展文化革新运动中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清末语言文字改革运动正集中体现了中国近代文化运动始终摆脱不了的民族生存与发展问题的巨石压迫这一历史特征,反映了中国近代文化运动从以民族主义为外在动力逐渐深化为以民族主义为内在灵魂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9.
清末文字改革:民族主义与文化运动(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族主义思潮的主导下,中国人为了解决在"万国"竞争格局下的民族生存和发展问题,越来越急迫地开展了自救性质的民族振兴运动。民族振兴主要是政治问题,是政治运动,但它在初期确实是把中国人对民族生存与发展问题的探索,推向在文化领域兴起革新运动的外在动力;而当近代文化革新运动由不自觉而渐自觉、由表及里而指向本体,或者说当文化革新运动由从属于政治运动而逐渐发展为相对独立的文化本体的革新运动,尤其是进入民族新文化的建设、涉及民族文化内涵的兴革阶段时,两种文化选择便摆在中国人面前:是追随西学进一步向"西"走、指向"欧化主义"甚至是"世界主义"?还是在"万国"竞争的世界、在民族危机的当下坚持文化创新中的民族性,提倡文化的民族精神并强化民族认同及凝聚力?这是当时中国人在开展文化革新运动中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清末语言文字改革运动正集中体现了中国近代文化运动始终摆脱不了的民族生存与发展问题的巨石压迫这一历史特征,反映了中国近代文化运动从以民族主义为外在动力逐渐深化为以民族主义为内在灵魂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0.
来库古政制改革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斯巴达来库古改革问题多年来一直是国际希腊史学界争议的问题。根据古代研究资料分析及对近、现代考古发掘成果和研究成果的辨析,得知,来库古确有其人,来库古改革也实有其事,时间在公元前830年左右。来库古改革的各项措施以“瑞特拉”神谕的形式流传下来,对斯巴达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数世纪的影响。来库古的政制改革不仅使斯巴达从此由氏族社会阶段进入阶级社会阶段,使斯巴达国家由王政转变为贵族政制,而且为以后数百年的政治稳定,军事强大奠定了基础,对斯巴达古典时代的强盛产生了积极的历史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