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是人们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中正确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重要前提。所谓人生价值指的是一个人一生的存在和发展对他人、群体和社会的作用和意义,是一个人的潜能、知识、能力、德行及其一生所作所为对他人和社会以及自我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和意义。每个人的人生价值都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所谓自我价值指的是人的能力和活动对于自身生存、享受、发展、完善、自由、幸福的作用和意义,其实质在于使自我(德、智、体、美)充实、完善和完美,自我价值的实现包括个人生…  相似文献   

2.
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谈人的价值和自我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的价值分为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自我价值。人的自我价值是指个人自身既为主体又为客体自我认识、反省、调节和实践以达到社会和他人无法给予的自我满足。人的价值的实现也就是人们对马斯洛所提出的人的五个层次需求的奉献和索取。而人的自我价值一是在于个人对社会和他人在人的第一层次至第四层次需求无法给予自身满足的方面和时候的自我认识、调节、实践和满足;二是在于实现人的最高的第五层次需求即自我实现需求。人的自我价值依存并渗透于人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之中并影响和制约着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而且它作为中介和桥梁把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有机地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3.
个人价值观是人生观的一个重要内容,要确立科学的人生观,就必须确立科学的个人价值观。然而我们常常在报刊上看到,有些同志把“个人价值”、“自我价值”当作个人主义的东西加以批判,有的则把“我自己在满足他人(或整个社会)的需要时所起的积极作用”(见1991年3月25日《光明日报》)说成是一种“自我价值”,这就把个人的“社会价值”混同于个人的“自我价值”。可见,当前人们对于“个人价值”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一、价值、利益与集体主义价值观   价值是关系范畴。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普遍概念,是从人们对待他们的外界的关系中产生的。”伦理学上所使用的价值,是指调整人们行为的道德价值,它通过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表现出来。作为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价值由经济基础决定,又通过“利益”这一“中介”而实现。利益是人对周围世界一定对象的需要,它有个人利益 (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需要的总和 )和集体利益 (按着一定关系所构成的联合体的共同利益 )之分。所谓集体,不是指任何狭隘的集团、组织和地区,而是指社会、人民和群众。集体主义是…  相似文献   

5.
一价值按其客体承担者可分为物质价值、精神价值、人的价值三大类。人的价值是指人作为价值客体能够满足主体人的需要,对他人或社会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和意义。它又分为人的整体价值和个体价值。其中个体价值包括个体的自我价值和个体的社会价值两种。前者又日反身价值,指个体对自身的满足、贡献,即自己对自己负责。后者表现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兴起,促进着人的个性解放和发展,把个人的价值问题凸现出来。于是,什么是人的价值?什么是人的自我价值?什么是人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等等问题接踵而出,成为当今人们众所关注而又必须解答的热点话题。其实,价值是一个表明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普遍范畴,是指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即对主体的有用性。因而,人的价值问题必须从人的生存和发展中所面对的对象物与人自身的关系中来考虑。人在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中,首先要面对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理论需要是人们基于对思想政治理论所具有的满足自我和社会的价值而对思想政治理论产生的一种内在渴求。思想政治理论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动力 ,思想政治教育制约着人的思想政治理论需要。思想政治理论需要无论是对社会的发展还是个人的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价值观,泛指人们对一切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一种根本看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观,是市场价值取向原则,是市场主体自身的物质利益原则,任何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选择,都要服从这个价值取向,即追求自己成本的最低化,利益的最大化,并以等价交换原则,实现各自的利益。市场价值取向原则,对调动市场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来说,是符合经济规律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目的就是要正确运用市场价值取向这一规律,发展社会生产力,繁荣社会主义经济,使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因此,无论是一个人,还是…  相似文献   

9.
所谓精神消费它是满足人们精神需要(主要体现为文化需要)的一种高级精神活动。其内涵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在交往活动中,采用不同的方式,接受和吸收各种精神产品来满足自身各方面精神需要的精神性活动。精神消费无论是采取个体形式如个人阅读、看电视;或采取群体的形式,如群众文娱活动,知识比赛等,其消费对象都是观念性的产品或知识劳务,这是精神消费与物资消费的根本区别点。精神消费的产生和发展取决于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社会制度的形态。反映该社会所固有的社会矛盾。但是,如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一样,一定社会…  相似文献   

10.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人生价值问题也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和青年的重要话题。有的人由于受资产阶级人生价值观的影响,误认为人生价值就在于追求个人物质生活享受和满足个人私欲,并以此作为人生的最大乐趣和幸福。这种错误思想,给自己也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后果。因此,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阐明人生价值的实质及其提高的方法和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作贡献首先应该说明,所谓价值,是指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某种属性,是作为客体的外界物与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之间的一种关系。而我们通常讲的某一自然物,某一社会现象(包括社会意识形态)的价值,归根到底是说它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也就是说,事物的价值必须是能够满足人的一定的需要,同人发生一定的关系。否则,便毫无价值可言。  相似文献   

11.
核心价值观是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之上,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回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深化改革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价值理念和价值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人民群众掌握后能够成为改造社会实践的力量。作为人们从事生产实践动力的物质利益,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有助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引导和说服不同阶层、群体和个人,增强其对社会的认同和理解。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解决物质利益问题,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规范和引导人民的行为,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社会主义文化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社会主义文化价值李明泉“文化价值”是指事物对于人和社会的文化生存与发展的意义,也即对人的全面发展所具有的意义。一定的价值观念反映人的一定思想立场、信念、信仰和理想,因而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作用。人们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便会有不同的行为倾向、行为态度、...  相似文献   

13.
所谓教育,在一定意义上可理解为是借助知识的传授,将人类所积累起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内化为新生一代的文化心理素质,并通过操作和训练,去养成受教育者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模式。可以说,离开了知识的接受,就没有教育。探讨并形成正确的知识教育价值观,不仅有助于教育过程有效地展开,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使教育活动既合乎规律,又体现价值。1.什么是教育价值?教育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教育现象的属性与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的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对这种关系的不同认识和评价,就构成了人们的教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王楠 《家庭科技》2021,(6):29-30
品格教育内涵 品格指人们内在头脑对一定社会普遍公认的核心道德价值观的选择认同及其在个人道德行为实践中的外在行为化表现.品格教育是一种教育活动,是培养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行为习惯、价值共识与完美人格的教育,其目的在于激励人们向良好品格发展,注重培养品格特征,使其形成社会需要的道德品质的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15.
我国十几年的改革,成就令世人瞩目。发展市场经济的大潮,也使人们的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笔者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现实生产力发展基础上有利于促进入的价值真实全面实现的合理的、有益的和有效率的经济体制,采取这种取向的改革,在人的价值问题上,是为了更好地坚持科学的人的价值观,使人的价值更为合理地得到实现。一、人的价值实现应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全面实现人的价值问题实质是指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索取的关系问题。由于对人的价值观理解不同,在评价人的价值问题上莫衷一是,重要分歧点在于是把着眼点放在社会对个人…  相似文献   

16.
论人的自我尊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人的自我尊严杨千朴自我尊严作为人的精神素质的重要内容,是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信念和品行的特殊心理机制。启发和强化人们的自我尊严,不仅对个人的自身完善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于整个道德建设也有突出的意义。一“尊严”一词除用以表达人的庄重、威严、独立而不可侵...  相似文献   

17.
<正> 一、社会价值观与科学活动科学活动作为人类的社会活动,它的兴起和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而这种文化背景主要由作为文化的核心的社会价值观体现出来.整个社会所具有的价值观念和人们社会行为的价值取向影响着社会中的科学活动.  相似文献   

18.
自我管理的哲学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管理是个人通过合理的自我设计、自我学习、自我协调和自我控制等环节,对自己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表现进行的管理实践活动。自我管理凸显人的主体性,是主体回归的管理哲学。自我管理本质上是以交往实践为基础的社会化管理,能够满足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体现人的自由个性,丰富人的社会关系,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存在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价值是指个人和社会互为主客体时相互需要得到满足的性质和程度,社会价值观则反映了在个人和社会之间作价值判断与意义选择的准则尺度和倾向。当前中国的社会价值观多样而复杂,呈现出时空压缩、不断变化、部分趋同、良性冲突而尚未稳定的特点,其发展趋势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0.
权力对社会和个人的有用性构成了权力的价值属性,反映了权力满足社会及个人欲望的关系。罗素以人性需要为根本,从社会整体到个人、从不同形态权力的作用、从对无政府主义的批判中回答了人们为什么需要权力。进而,以伦理思想为指导,提出权力的善与正当,确定权力的价值追求是要以实现社会的普遍善为目的,表达了理想的权力价值观。然而从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来看,罗素的权力价值观显得虚浮,他鼓吹的正当的、普遍的善,在传统剥削阶级社会里根本难以实现,只有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指导下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才有可能实现,因为权力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人民作为掌权者才能维护社会的普遍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