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安方 《社会科学》2007,(11):26-33
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基本内涵在于:秉承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国内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中国外向型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一贯理念,立足全球视野,着眼于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通过不断创新开放战略思想,突破传统开放战略观念的束缚,努力探索与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势和中国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国战略目标相适应的开放战略新模式,目的在于进一步优化本国的开放政策与开放战略,实现更加有效益的对外开放,同时通过营造更加有利于开放的国际战略环境,推进中国与世界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出路同在的严峻形势,年鉴作为信息产业,如何面对社会,面向百业,走向大众,走进市场,以求得更大更快地发展呢?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和年鉴出版的进展态势及市场走向充分表明:年鉴的发展在于改革,而改革的出路在于开放。开放的强度越高,适应能力就越强,发展水平就越高。否则,只能在自我封闭的困顿中退化、萎缩。基于这一认识,笔者认为:年鉴必须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  相似文献   

3.
德国"经济奇迹"深层根源探究及其对中国改革之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国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溃败,但仍能复兴,并创造"经济奇迹",根源在于教育改革为其提供了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政治改革为其创造了前提条件,弗莱堡学派、本土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和经济伦理学派相互补充、共同作用形成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型为其理论向导,对外开放是其经济腾飞的外部因素.德国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教育兴国,依法治国,理论强国和开放富国.  相似文献   

4.
赵宴群 《兰州学刊》2003,(3):122-123
一、当前社会文化转型的描述性考察当前的社会文化转型始于 2 0世纪 80年代 ,以改革开放为重要标志。在转型的前提条件上 ,是以经济变革 ,全面开放为前提 ,从封闭于本国内部的计划经济过渡到向国际社会开放的市场经济。在转型的方向上 ,是拓展到全球背景。在转型的主观态度上 ,是主动发起社会器物层面的变革 ,来寻求与之适应的政治、文化架构。在转型的实现形式上 ,强调通过个体参与社会经济运作满足个体的物质、精神生活需要。概括而言 ,这次社会转型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它兼具了“改革”和“开放”两个特征 ,改革是针对国内社会而言的 ,开放…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关键就在于改革、开放和创新成功地奏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三部曲 :改革———突破传统模式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开放———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走向世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创新———迎接知识经济挑战永葆青春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如何看待和评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珠江三角洲文化发展?如何把握开放改革条件下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当前文化工作面临什么任务?这些都是关系到广东文化工作宏观战略决策的重大问题一、开放改革中的珠江三角洲文化新潮开放与改革不仅解放了经济生产力,引发了珠江三角洲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且解放  相似文献   

7.
1979年以来,我国开放经济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今世瞩目的成就,一个开放经济的系统已经形成。对我国开放经济进行系统分析,有助于开放经济的协调运动和功能优化。根据系统的目的性、集合性、相关性、层次性和环境适应性的五大基本属性,本文重点对我国开放经济系统进行目标分析、整体性分析和环境分析。一、目标分析任何系统的目的,在于调整输入及其系统内部结构,以达到所要求的输出。对系统进行目标分析,就是明确系统的目标及其为实现目标的各个分系统和子系统的功能的协调,形成  相似文献   

8.
周凤玉传略     
《晋阳学刊》从本期开始,开辟《优秀企业家·企业改革史》专栏,刊载在改革开放中卓有建树的优秀企业家和企业改革(含国营的、集体的和个体的在内)的业绩。这个专栏的宗旨在于:(1)为中国当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过程经济史的研究进行文化积累;(2)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的改革、开放提供新鲜经验;(3)为提高本刊的质量争取社会的经济资助。由此,达到社会科学研究与社会改革实践的结合,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每期刊载一、二位优秀企业家或一、二篇企业改革史,并在显要位置配以企业家本人和所在企业的若干照片。我们热诚希望全国各企业推荐可入传的优秀企业家,或改革开放成效显著的企业,热诚欢迎企业家和企业资助本刊的这项活动。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的提出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剧变,可以说在短短的十几年间,我们凭借改革与开放的战略不仅实现了空前的经济腾飞,同时又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还作出了参与世界现代化竞争的明智决断,使经济走向了市场,于是,现代中国由此便开始了一场涉及经济、思  相似文献   

10.
<正> (一)我国的全面改革正在日益深化。十年来的改革实践表明,改革与对外开放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的,与全方位改革相对应的必然是全方位开放。从我国过去的宏观社会结构来看,所谓改革,就是要打破传统的长期自我封闭的“大一统”社会体系,使社会整体结构的发展走向开放化,从而焕发出蓬勃活力;从现代化建设的角度来考察,所谓改革,就是要通过社会体制的一系列变革,使我国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跟上世界现代化的步伐,从而使我国走向世界,走问世界化。改革内含着开放,开放意味着改革。从改革与开放的内在关联着眼,深化改革就是要使我国的社会发展由封闭、半封闭而导向全面开放,开放  相似文献   

11.
十年的改革开放对于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国民经济的增长,不仅在于解决了温饱问题,不仅在于人民得到了实惠,更重要的是结束了封闭和停滞的局面,开辟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只要回顾一下1978年以前,就会看到我国在艰难曲折的改革道路上已经走得相当远了,传统体制的各个方面都受到猛烈冲击。如今企业自主程度、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程度以及国家开放的程度,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等社会生活诸多方面享受的自由也是十年前难以想象的。尤其重要的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观点大突破、大发展,明确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奋斗目标。大趋势不可逆转是激发经济活力,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最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外部条件和资源并通过国际组织等渠道和方式发展自己 ,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期经验。中国崛起的动力把前期政策型开放进程推上了崭新的起点 ,强国之路的逻辑在于确立改善国际环境的战略思路 ,建设全面接轨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在发展动向上能影响世界经济 ,在改革国际体系进程中发挥引领性的作用 ;在国际组织面临全球性变动时期 ,积极参与和改革国际机制 ;而在改善国际环境战略的周边策略上应当把“周边是首要”作为战略思维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论经济增长与资源配置的不对称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演化过程中 ,由于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还不充分、市场的开放程度不够和产权制度的改革还不到位 ,经济增长与资源配置极易呈现不对称性。我国在经济增长较高的情况下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须加速资源配置市场化进程 ,扩大市场开放程度 ,大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强化产业引导和保护 ,统筹经济技术文化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对经济转轨国家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要求经济转轨国家在开放本国经济的过程中放弃过分理想的“休克疗法”措施 ,重新界定其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职能 ,在国际竞争中驾驭本国的经济发展 ;同时 ,经济全球化对经济转轨国家的经济改革策略、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及政府行为的艺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要选择适当的经济转轨速度和市场化改革次序 ,掌握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运行的规律。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经济转轨国家政府还必须对自身进行改革 ,使政府的作用与其能力相符 ,重振政府的机构能力 ,并以企业精神来改革政府 ,提高政府的运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三大冲突的交融:中国资本流动性过剩内在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面临诸多问题,其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资本流动性过剩.而资本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实质则是三大冲突的交融:即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冲突,转轨期新体制与旧体制的冲突和开放经济下内外均衡的冲突.为此解决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矛盾的突破口在于解决资本流动性过剩,其战略思路应该以金融全球化背景为出发点,适应国际货币体系调整,以国家安全作为重点,实现三大均衡:一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均衡;二是新旧体制交叉期的制度均衡;三是开放条件下内外均衡.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从美国宪法吸取了哪些可贵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当前,全国人民都在贯彻落实改革、开放政策。开放的涵义主要是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学习外国的先进思想与理论,除旧布新,更新观念,以促进政治体制的政革和解放社会生产力。改革的目的,在于兴利除弊,使我国经济发达,政治民主,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民富国强,实现四个现代化。如何才能引进得恰当?学习得好?看一看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从美国宪法中吸取了哪些可贵思想,是颇有启迪的。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酝酿着变革。洋务活动带来的有限开放, 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了解外部世界,而甲午战败宣告“中体西用”的破产,又使人感到中国的落后不仅在于船舰枪炮,更在于经济、政治制度,于是产生了变法维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举国上下都在抓“改革”和“开放”两件大事。改革促进开放,开放推动改革,它们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的。从宏观而言,对外开放也是一项大改革,它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我国长期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因此,研究和宣传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具有迫切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 本文以深圳经济特区为例,着重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论证我国建立经济特区和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1979年7月,中央决定对广东省经济发展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在改革、开放上给予广东更多的自主权。八年来广东国民经济的发展进入了建国以来的最兴旺时期,经济增长快于全国平均水平,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均上升至全国第三位,人民生活向小康水平迈进。广东经济在改革、开放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印度实行对外贸易政策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用贸易去创造实现经济增长的相关条件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印度对外贸易政策自由化改革20年间,经济获得持续高速增长.这主要归因于对外贸易政策改革创造出了经济增长所需的相关条件,包括经济结构转型、技术进步、产业竞争力提升和生产要素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