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经济的基本特点是内生性民间力量自发推动的高速增长.民间经济力量的兴起根源于浙江的制度创新非常活跃.乡镇企业、专业市场、股份合作制、个体私营企业、农民城、民间金融组织等这些都是浙江大地首创的制度安排.浙江在一系列的自发制度创新上与兄弟省份保持了时间差,实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优的体制创新优势.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转轨时期,县级政府的角色定位是由其具有不同于市场和高层政府的独特地位与比较优势决定的.地方经济发展基本性的作用力量是民间个人精英、团体或企业自发逐利的制度创新需求,县级政府只是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催化剂,也就是响应和放大民间制度创新需求的作用,即响应性制度企业家的角色内核.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内生式集群经济的形成机理——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改革开放宽松的政治经济背景和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制度环境 ,浙江依托本地区独特的区域性商业文化积淀和传统产业特定性要素的凝结 ,凭借民间微观经济主体的自发创新与地方政府柔性化经济行为的默契配合 ,较早地选择了明晰的产权制度和区域性的专业市场等有效率的经济组织 ,并在内源性民间资本积累的推动下 ,获得相对全国其他地区的“体制落差”优势 ,催生了内生式传统产业集群 ,并成为内生式集群形成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浙江经济改革中的地方政府行为评析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政府主导型经济改革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行为取向对于当地改革进展和经济发展绩效影响极大。浙江经济在改革以来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微观经济主体的自发创新、基层政权组织的主动支持和地方政府的保护性默许,这三种因素的组合构成了支持经济增长的制度创新网络。在经济转型的攻坚阶段,这种创新网络也应相应更新和完善。自发创新为主应向自觉创新为主转换,试点突破应向系统整合转换。降低制度成本,健全经济秩序是下一轮经济高速增长的决定性条件  相似文献   

5.
浙江民营金融业的发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势下,于原有金融体制外发展民营性质的金融业对进一步推动我国金融深化具有战略性意义。浙江民营金融业的兴起不但构成了浙江经济(包括金融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浙江农村工业化和其他行业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主要支持力量。本文考察了浙江民营金融业发展的现状、作用与制约因素后,认为有必要于将来构筑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在内的完善的民营金融体系,并应由自发诱致性制度变迁模式过渡到政府引导推动型的变迁模式  相似文献   

6.
作为有代表性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苏南模式、温州模式通过制度创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它们制度变迁方式的不同,探讨了两种模式制度变迁的前景,认为从苏南乡镇集体企业产权制度的民营化改革结果来看,依靠民间的市场力量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温州模式,更具有全国一般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适时适度放开民间金融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时期我国金融制度的不足,导致大量民间资金闲置而中小企业融资却非常困难,促动了民间金融制度的自发产生.这种市场化融资制度安排内生于中国体制外经济的发展,是在政府主导下强制性经济制度变迁中的诱致性融资制度变迁.民间金融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支撑,却至今没有取得合法地位,极大地限制了它发挥更大的作用.当前我国应该进行金融制度创新,适时适度放开民间金融,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各种新型农民经济组织不断涌现,如何创新和完善现存的各种农民经济组织是一个亟须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通过实际调查,我们认为,农民组织形式的创新和完善有赖于农民自发创造和政府制度供给两个方面的力量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温州金改的重点在于建立规范和促进民间融资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民间融资制度的创新。《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是温州金改最为核心的制度创新,其涉及民间融资的地方监管、备案登记、私募工具以及信息服务等多个方面的创新举措。因立法空间的束缚,温州金改无法摆脱其制度创新中的局限性。对地方金改不能报以一蹴而就的想法,而是要自下而上逐步改革现有的民间融资制度压制,为从国家层面改革相关法律制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文化因素与浙江经济体制变迁、经济绩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的高速增长与经济体制的改革密切相关.20余年以来,与全国其他一些地区相比,浙江既是一个富于制度创新冲动的地方,也是一个制度创新的"多发"地区.浙江产生这种现象从而出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的、经济的因素,也有文化的精神的因素.本文试图对在浙江的经济体制创新并因此出现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文化的、精神的因素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公司治理制度的多元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公司治理制度区分为法律制度、民间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三个层次,分析了其间的互动关系,着重分析了民间制度的巨大作用,尤其是在弥补国家法律制度的局限性方面的作用,最后探讨了民间制度在中国转轨经济中承担制度创新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2.
准需求诱致型的制度变迁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经济改革中的地方政府行为评析》一文显示了姚先国教授具有突出的“问题意识”。过去20年,浙江省围绕农村工业化及其进程,积极实施强县战略,推动了民间丰富的诱致性制度创新,包括“温州模式”、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专业市场、“块状经济”等等,形成了浙江省...  相似文献   

13.
温州模式:转型时期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温州模式 :需求诱致型的制度变迁  温州模式是由民间自发创制的自下而上的制度创新 ,具有明显的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方式的特征。它的产生与发展有其特有的历史、现实条件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深层原因。首先 ,从形成的历史传统来看 ,温州具有经营手工业、商业的传统 ,有重商和功利主义的区域文化传统。温州历史上曾三次被辟为对外开放口岸 ,近代与海外仍保持着贸易往来。南宋时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注重经世致用 ,提出“功利与仁义并存 ,”主张“通商惠工” ,对后世尤其是对近代温州人影响颇大。可以说“永嘉学派”的功利…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本文指出,习俗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生产经营方式的产物,是民间形成的一种惯例,它对浙江制度变迁具有决定性作用.习俗形成对农民家庭经营的行为配合和道义支持,促使政府容忍农民自主创业.然而习俗毕竟不是正规制度,习俗支持也日益明显地暴露出影响市场秩序稳定等负面因素.作者认为,在浙江经济实现进一步"又快又好"发展的今天,必须加快民间企业从习俗支持向制度支持转型.本文观点鲜明,分析深刻,理论密切结合实际,针对性很强,是一篇有新意的优质论文.它对促进浙江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建议经济管理部门干部、民营企业管理人员认真阅读.  相似文献   

15.
永康民间票据市场讲述的是这样一则制度变迁的故事:票据制度使企业能够通过结算方式的选择来弱化债务问题,但管制性的正式制度又使企业资本形成遇到了阻碍,造成票据这一资产所有权表达的合意性问题.自发形成的民间票据交易的市场机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的资本形成问题.也就是,民间自发形成的非正式制度和银行主导的正式制度之间形成了互补关系,促进了企业资本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对广东省各地农村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农村民间借贷活动的基本经济信息进行了初步统计描述和分析,进而分析在农村民间借贷活动中呈现出的农村民间信用的基本经济特征。民间信用形式是正规金融机构支持农村发展之外的重要的补充力量,为维持农村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由于受到现实制度约束,民间信用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需要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探索推进民间借贷活动进一步发展、构建农村民间信用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7.
从拾遗补缺性质的生产经营活动开始起步的民间自主创业,是义乌乃至浙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转型的主要因素。早期制度变迁的集体无意识和信息不充分,民间创业者和基层官员对于计划与市场的双向兼容,形成了过程最优的制度变迁战略。  相似文献   

18.
唐代举子科考旅费的来源途径,除家庭财产的支撑外,还有亲戚朋友馈赠、朝廷和地方政府资助、民间资助、丐食和举子自挣钱财等.朝廷的资助多发生在安史之乱以前,属于象征性行为,并不能从实质上解决举子的经济困境;而地方政府的资助则多发生在中晚唐,资助金额可观,并形成了一定的资助制度,但地域一般局限于南方;民间资助则属于个人的自发行为,没有形成固定的资助组织和资助形式.  相似文献   

19.
为推动浙江省教育发展,探索浙江教育产业发展的模式和方向,浙江省经济学会和浙江省教育学会于今年5月初在杭州商学院召开浙江教育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20多位专家学者着重围绕民办教育发展和教育产业化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一、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是 适合浙江省情的战略选择 浙江历史上就有民间办学的传统,近代出了一批著名的教育家。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教育发展很快,近几年来则形成了以民办教育为特色的浙江教育产业发展模式,这也是适合浙江省情的一种教育发展战略选择。 浙江从1993年起就齐始鼓励发展民办教育…  相似文献   

20.
产生经济危机的原因是政府干预传统的法律原则和产权制度,使之失去应有的协调功能。经济复苏不仅要求政府停止对市场的干预,更要纠正被政府扭曲的制度,使制度回归到自发演进的路径上去。经济危机的出现证明自发演进的制度具有超出我们理解能力的重大经济意义,经济危机也是哈耶克自发秩序论正确性的有力证明。文章探讨作为一种自发演进制度的前提条件,并指出制度失灵现象不局限于金融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