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洛阳是我国古代青铜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偃师二里头的文化遗址和墓葬中发现的夏代青铜器是对初期青铜器的继承和发展。其数量和种类虽不是很多,纹饰也较简单,但在青铜文化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发掘的墓葬结构不同,出土青铜器在墓中的位置与组合也有差异。已出土的青铜酒器、容器、兵器、乐器、装饰品等,各具特点,具有重要的考古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青铜觯作为流行于晚商和西周前期的一类重要青铜酒器,在酒器组合中占有重要地位。该文结合出土铜觯和未出铜觯两类墓葬的情况,对青铜觯的组合与墓葬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在总结铜觯组合的同时,揭示了组合变化与墓葬等级之间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3.
殷墟自1928年10月首次发掘以来,已有五十六年的发掘史,在这半个多的世纪中,已发掘了各类墓葬约五千座(包括祭祀坑一千五百座)。墓葬中出土的大量的青铜器、玉石器、陶器等文物,人骨、兽骨等标本,棺,椁等葬具残迹,以及墓内揭露的其它现象,对于研究殷代社会的社会组织、阶级状况、等级制度和亲属关系,以及殷人的埋葬习俗、人体特征,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 殷墟所发掘的墓葬数量之多,种类之全,是全国任何同类古遗址所不能比拟的。殷墟已发现的墓葬,主要分布在以下四个地区:侯家庄西北冈地区;高楼庄北的后冈地区;大司空村附近;白家坟、梅园庄、孝民屯之间的殷墟西区。这四个地区所发现的墓葬约  相似文献   

4.
早商时期,墓葬随葬陶器数量较少,种类单一,有鬲、鼎、豆、簋、罐、钵、盆、爵、斝等。墓葬陶器组合尚未有较为固定的形式,陶器组合多为炊食器而少酒器,与殷墟晚商墓葬重酒器组合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前殷墟遗址中大型族邑聚落墓地的资料是相当丰富的,有关这些墓地中随葬陶器组合资料的比较研究还是一个新的课题。本文就殷墟已公布的殷墟西区等5处大型族邑聚落墓地中随葬陶器组合资料进行了相对应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殷墟墓葬陶器组合中的主体器类和辅助器类中的主要器种在早晚期组合中的变化应是墓葬陶器组合变化的主线。觚、爵是殷墟墓葬陶器组合中的主体器类,豆、鬲、簋、盘、罐是殷墟墓葬陶器组合中辅助器类中的主要器种。各个族邑墓地中觚、爵始终是陶器组合的主体,而辅助器类中的主要器种在各墓地的不同期别的陶器组合中是有所不同和变化的,因而也就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族邑组群特征。  相似文献   

6.
萨满教的宇宙观对一部分考古遗存现象解读具有重要的意义.女真墓葬出土的腰带镂孔牌饰、契丹墓葬出土的金帽、红山文化的筒形器、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青铜神树以及悬棺葬等考古发现都可以用萨满教宇宙观得到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7.
殷商时代青铜器出土的历史,早在宋代就有记载,如罗泌《路史·国名记》,吕大临《考古图》。从1928年10月到1937年夏,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在殷墟进行了十五次发掘,当时出土的青铜礼器就有170多件。建国三十多年来,又在殷墟进行了多次发掘,据不完全统计,出土青铜礼器近600件,其中绝大多数是近几年发掘出土的。这些青铜器是研究殷商时代政治、经济、科技和美术的珍贵文物,也提供了研究殷商时代神话传说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8.
到目前为止,殷墟共发现甲骨文15万多片,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同时自1928年正式发掘以来,经过60多年的发掘工作,殷墟发掘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个仅发现了宫殿遗址、王陵、墓葬、手工业作坊遗址等等,而且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但是甲骨文中没有记载人口的数字,因此对人口问题的研究是很困难的。本文试想通过墓葬的分析,看一看殷都的人口情况。  相似文献   

9.
云南青铜器     
公元前六,七世纪约春秋中晚期的时候,云南已存在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青铜文化。到公元前二世纪末,即汉武帝时,滇池地区的青铜文化发展到最高阶段。云南青铜器早在解放前即有出土,但大量发现是解放以后的事。在现已出土的青铜器中,有生产工具、武器、乐器、生活用具和宗教用物.  相似文献   

10.
李文静 《殷都学刊》2023,(2):33-37+44
殷墟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数量较多的五色颜料,通过对殷墟五色矿物原料以及出土的“五色石”的试析,说明商人在生产和生活中已经较为成熟地使用、制作各类颜料。同时,随着宗教信仰的发展和国家统治的需要,殷墟时期的五色逐渐被赋予更多外延意义,这些均为后来我国传统五色观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刘一曼 《殷都学刊》2008,29(3):5-12
80年来的殷墟考古,发掘出35000多片刻辞甲骨和有铭青铜器600多件,为商代甲骨和金文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研究者将甲骨文晚商金文的有关资料与殷墟考古发现的遗迹、遗物相结合,研究商代社会(如商代的族氏、人物、官制)取得了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2.
殷墟发掘已历经80年,殷墟出土的实物史料与甲骨文相印证,使得商代历史真正成为信史。夏商周三代都城的发现,以及三代文化架构体系的确立,也是建立在殷墟发掘成果基础上的。殷墟是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发源地,在这里培养了一大批考古工作者,创造出一整套中国特色的考古学理论与方法,推动了中国考古学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时期,殷墟的发掘与研究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搞清了殷墟的范围与布局,对殷墟文化进行了分期断代,对一些重大的学术课题开展了深入研究。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洹北商城的发现,是殷墟发掘以来最重要的收获。我们纪念殷墟发掘80周年,应该学习先辈的高尚品格和严谨学风,继承他们的遗志,把殷墟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做好。  相似文献   

13.
郭震 《殷都学刊》2008,29(3):15-19
2008年是殷墟考古发掘80周年和殷墟博物苑建苑21周年。1987年,在国内外学者的强烈建议下,安阳市政府在上级领导支持下,发扬拼搏精神,仅用75天时间就在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上建成了殷墟博物苑。该苑对带动海内外殷商文化研究,展示殷商文化精华,助推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及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安阳市形象,促进安阳市文化旅游及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安金槐先生一生从事文物考古工作 ,为河南和我国的文物考古事业作出巨大贡献。他在夏商考古方面成就尤为突出 ,主要有郑州商城的发堀和研究、瓷器源于商代说、夏都王城岗的发掘和研究等。安金槐对殷墟发掘和研究十分关注 ,多次亲临发掘现场指导工作。他身体力行 ,言传身教 ,为考古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相似文献   

15.
段振美 《殷都学刊》2001,(3):28-30,52
从殷墟发掘墓葬的形制规模及随葬品可以看出,商代晚期社会等级分化相当明显,也相当普遍.不同家族有等级分化,同一家族内部也有等级分化.殷墟王陵明显分为东西两区,或许就是王室分化在埋葬制度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吉德炜  刘义峰 《殷都学刊》2007,110(3):15-23
本文对《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殷墟甲骨刻辞类纂》和《甲骨文字字释综览》三部著作进行学术评论,指出了其得失。  相似文献   

17.
本文据《竹书》的君主纪年研究了殷纣四征夷方的史事:第一次是在纣王4年(公元前1099年),《竹书》、《左传》、《韩非子》、《吕氏春秋》皆有记载;第二次是在纣王10年(公元前1093年),陈梦家的《殷虚卜辞综述》里的"正人方历程"就是此次的甲骨卜辞;第三次是在纣王15年(公元前1088年),以《三代》11.34.1的青铜铭文为据;第四次是在纣王21年(公元前1082年),郭沫若的《卜辞通纂》有此次甲骨卜辞。  相似文献   

18.
殷墟青铜礼器组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殷墟青铜礼器的组合关系 ,不仅有明显的时代标记 ,而且是晚商礼制的重要反映。殷墟盛行聚族而葬 ,族墓地之间礼器组合可能也有差别 ,西区墓地的礼器组合就有东、西之别 ,东部以觚爵为主 ,西部以鼎簋为主。殷墟时期存在着明显的“财富与地位差”现象 ,这种财富与地位的不相承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形成的。殷墟晚期虽食器比例有所增加 ,但重酒之风仍没有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殷墟出土的文物研究,比较与版画发展相关的学说,探讨了中国版画的发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