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等院校法学教育在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法学本科教育应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型法律人才为目标,CDIO教育理念与实践性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契合性.基于CDIO教育理念进行法律人才培养的研究和思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建设法治国家任务的艰巨性、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的多元性、中国司法和法学教育的现状、司法改革的价值取向等方面,分析了当代中国法学本科教育不应、无力也无需以职业教育为内容,而应明确定位于通识教育。基于这一认识,文章就法学本科教育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法治中国建设向纵深推进,我国需要更多高素质、复合型法治人才,然而,我国法学本科教育毕业生就业率持续多年走低,这折射出改革创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成为法学本科教育的时代命题。新文科建设催生出新法学建设的命题,对法学本科教育理念、法学思维方式、法学本科教育内容等方面都有显著影响。为此,应改革中国式法学本科教育模式,在法学本科教育中国化、数字化、思政化、融合化、职业化、国际化等方面进行回应性变革。  相似文献   

4.
李冬 《理论界》2015,(2):168-17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中国的法治建设及法学教育都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实现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深度契合,就需要在强化传统法学教学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法学实践教学在创新型法律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从而培养出符合"法治中国"要求的创新型法律人才。本文试从"法治中国"建设与创新型法律人才培养的关联性出发,深入探讨了法学实践教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对刑事法律实务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STS教育模式对法学本科实践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廖丹  钟华 《云梦学刊》2004,25(4):99-101
随着司法考试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特别是应考资格的提高,法学本科教育已成为中国法学教育体系的最前沿阵地。从纯粹的理论教学转向实践性教学,已成为法学本科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采用何种教育模式才能满足社会对实践性法律人才的需求,是我们法学本科教育工作者教学的重点。STS教学模式从西方传入,提倡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结合,这正符合法学本科实践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6.
曲明  郭义 《理论界》2012,(6):196-197
毕业实习是法学本科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伴随着高校扩招和社会人才需求模式的巨大变化,法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成为法学院系共同面对的一项工作。在法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背景下,毕业实习面临新的问题,需要多维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如何培养出高质量、应用能力强的法学本科生,是我国本科法学教育的重要目的。法学本科教学必须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兼顾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案例教学法和seminar教学法均为西方大学本科教学中非常重要且普遍使用的教学模式。单纯的案例教学法在很多方面并不适合我国的法学本科教学。虽然我国对于本科seminar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尚处于初级阶段,但我们应总结经验,大胆借鉴。在此阐述了案例与seminar结合在大学本科教学中的价值,并对案例与seminar结合教学法的应用作了若干思考,认为seminar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融合应该是我国本科法学教学模式的恰当选择。  相似文献   

8.
高师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法学专业后起之秀的高师法学专业在培养法律人才、传播法律知识、传授法律技能和弘扬法治精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高师法学专业教育起步较晚,虽然经过最近几年的迅猛发展,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应通过对高师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及其制约因素的分析,寻求高师法学本科教育进一步改革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法学本科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普通高校法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出发,探讨了法学专业本科教学课程体系的现状。并立足于当前我国法学本科教学课程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阐述了如何构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的法学本科教学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刻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传承与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渊源之一,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习近平法治思想奠定政治基础,马克思主义民主平等正义理论为习近平法治思想提供价值支撑,而辩证唯物主义为其提供方法论。习近平法治思想也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进行了发展,创造性地提出了"法治中国"的战略目标,深刻界定法治与改革的关系,提出"德法共治"的战略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