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字序是检索汉字的重要手段,是使用字典、词典的一把钥匙。然而这个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人们检索字典、词典都因此而遇到了困难,查找生字很不方便。本文提出笔顺法力图解决这个问题,笔顺定序法是现行汉字字序方法中最佳的方案,具有重要的实用阶值。  相似文献   

2.
论笔顺     
汉字的笔顺问题是在动态的书写过程中产生的。一个字符采取什么样的笔顺,并没有必须遵循的先在规则,更不是出于个人的主观规定,而是服从于长期的书写实践。正确的笔顺受制于以右手操控书写工具为前提的各种笔画的具体书写方式、笔画之间的承接方式,以及书写工具的运行曲线。当我们以正确的笔顺书写汉字时,书写工具的运行表现为舒缓的、转折较少的、转折角度较小的回环曲线,这些曲线运行的趋向相近、有规律性且长度较短。由于笔顺规则的条目较多,汉字的形体结构也千变万化,在将这些"隐性"的问题"显性"化为每一个字的笔顺规定时,如果不结合具体的书写情景加以考察,不经过审慎的选择,而是以书写完成后的汉字甚至不经过书写过程的印刷字作为考察对象的时候,便有可能造成对笔顺规则理解的歧异,也会造成具体笔顺规定的错误。  相似文献   

3.
汉字构形理论作为中国传统文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提供了有效分析汉字结构和演变规律的方法,在汉字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即以分析汉字古今字形为出发点,探讨了汉字构形理论在汉字发展史上的意义和作用。目的在于探索汉字构形理论的应用价值,进而找到一条有效学习和使用汉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汉字属表意文字体系,因形表意,字形是它的本体。它不仅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而且是汉民族思维的产物和思维方式的工具。以汉字文化学的理论为指导,在对汉字形体结构进行考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汉字形体结构和辩证思维之间的密切关系,认为汉字构形具有整体联系性。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点阵汉字的笔顺字模的描述方法以及基于这种描述方法的汉字笔顺识别的算法和实现。  相似文献   

6.
汉字的形体总是携带着可供分析的意义信息,通过对“昜”和“易”的甲骨文、金文构形构意分析,得出:“昜”的造意是“云开日现光线下射”,“易”的造意是“日月半现光辉交互”。一个汉字作为词使用时的众多义项,总是在该汉字的造意基础上引申衍生的,汉字的造意是该字作为词孳衍的各种意义的语源。  相似文献   

7.
“丑、贯、再、里、单、讯”等汉字都有横竖交叉笔画,调查结果显示,人们书写这几个汉字横竖交叉笔画的习惯笔顺是“先横后竖”.1997年国家颁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与这一习惯笔顺相符合的只有“单、讯”两字,《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中“丑、贯、再、里”的横竖交叉笔画的笔顺是“先竖后横”,与人们习惯不一致.笔顺规范应该尊重大多数人的书写习惯,需要把“丑、贯、再、里”四个字的横竖交叉笔画的笔顺规范改成“先横后竖”,让规范符合绝大多数人的习惯.  相似文献   

8.
汉字构形系统及其发展阶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汉字构形系统分析(一)构形要素文字是由图画发展来的,与后代字形比较而言,甲骨文更逼近图画,其字形基本上是由独体的象形和合体的象形两部分组成的,独体象形多是物的描绘,如牛、羊、子、木、止、皿、日等,合体象形则多是事的绘制,合体象形不仅其组合成分的形...  相似文献   

9.
《说文》是一部说解汉字构意的系统专著。它根据汉字形义统一的原则,以丰富的文献词义为基础,以深厚的历史文化为背景,理性地分析文字形体结构,归纳构件部首,在较为周密的系联中解释汉字构形理据。许慎构建的文字构意与文献语义、文字构形、文化信息等多维度联系,符合汉字构字的客观规律。《说文》在阐释构意中体现的系统思想具有方法论意义,是传统语言学的精要。  相似文献   

10.
汉字是据理构形的,构形理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影响着汉字的孳乳分化。"形声字"滥觞于增益意符或声符的孳乳分化,而源于字形与它所记录的词之间联系的淡化、构形理据的弱化,构形理据是其动因。随着汉字的发展演变,汉字的孳乳分化选择了形声化的方向,强化了字形与它所记录的词或语素之间的联系,始终坚持着表意性,体现着构形的理据性。汉字的孳乳分化与汉字构形理据之间的这种关系,使得构形理据的保留或部分保留在汉字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成为可能,维护着汉字形义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1.
识字教学必须遵循汉字本身的构造规律。对字形的分析不能违背汉字的构形本意。汉字具有很强的表义性 ,通过形体结构把握字义应为识字教学所重视。另外 ,识字教学中也应利用同源字具有音近义通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2.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具有以形表意的特点,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从汉民族思维的角度出发,利用甲骨文的构形特点分析汉字的构形理据,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充分明了汉字构形理论,增强学习的兴趣;同时,分析汉字构形理据中的文化因素及对其多元化的解析,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性。运用甲骨文构形来展开汉字的理据性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方法的传授。  相似文献   

13.
甲骨文反义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笔者曾在一篇论文里(《古汉语研究》1989年1期),以商代甲骨文为主要依据论述了先秦反义复合词产生的有关问题。本文则力图揭示产生这些反义复合词的基础,列举大量例子论证同见一辞或对举是甲骨文反义词的一种分布规律,而连用对举则是甲骨文反义词走向复合的直接过渡形式。同时,本文还论述了甲骨文反义词的形体标志问题,指出甲骨文的形象性较强,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对某些单音节反义词的相同义素和对立义素能起图解作用。后来汉字形象化特点减弱,反义词形体标志式微。  相似文献   

14.
在早期阶段,汉字是象形的,构形理据为物象。随着汉字的发展,汉字构形的理据转换为词的音义。汉字形体的演变,尤其是隶变之后,以物象为基础的汉字不再象形,构形理据消失,这些象形字就成了记号字。以词的音义为构形理据的汉字,由于形体的变化、词的音义的变化以及字用的变化等方面的原因,构形理据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变成了记号字、半记号字,汉字呈现记号化的趋势。汉字记号化的趋势需要我们对汉字性质、汉字结构理论等方面,有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汉字初创时的象形特征非常明显,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汉字字体不断改变,由甲骨文至金文至小篆,其象形特征日渐消失;汉字字体演变为隶书、楷书后,其象形特征基本消失。在字体的演变过程中,汉字的笔画形态、部件的组合关系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甚至是部分汉字的意义发生了不同性质的变化;这些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汉字的构形理据,并使其产生某种程度的改变。考察我国目前使用的通行字,我们发现,它们有的完全保留了汉字初创时的构形理据,有的部分保留,有的丢失了构形理据,有的则根本找不到构形理据。构形理据的保留或部分保留是汉字发展演变的必然,但构形理据的丧失或根本找不到构形理据则与人为地改造汉字、构造新字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为了清理汉字从甲骨文到楷书传承演变的历史轨迹,必须对同一个单字在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和楷书等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构形系统中的形体进行历时认同。对汉字单字进行历时认同,应该兼顾形体传承和职能这两个原则而以形体传承原则为中心。根据形体传承原则进行历时认同的方法,可以总结出四条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7.
释"酒"(上)     
本文选取若干与“酒”有关的汉字进行字形字义分析,这些汉字都内含构件“酉”,可见“酉”与“酒”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全文将这些汉字分别隶属于酒的源头、酒的酿造、酒的品类、酒的功用、酒的价值、酒的敬奉六个部分加以论析,梳理了“酉”族汉字的构形理据及其蕴涵的酒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眼于甲骨文字形实际,在前人“六书”说、“三书”说的基础上,提出用象意、形声“两书”说分析甲骨文形体结构。在确定具体字的归类时,对异形同字应区别对待,对未识之字可暂付阙如  相似文献   

19.
汉字的形体一直被认为是按照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轨迹在演变。但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这一演变过程却存在如下三方面问题:第一,分类标准不统一;第二,篆书与金文的承传关系不准确;第三,小篆的地位被误解。本文认为,只有将这三个问题厘清,才能对汉字形体演变有更加清晰准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汉字从殷商的甲骨文到今天通行的真书,经历了许多变化。这些变化是以秦隶作为分水岭的。秦隶以后的汉字是以基本笔划为主的文字,而小篆以前的汉字,则是以象形单体为基本构件的文字。二者在形体结构上有着质的不同,在表音表义的方法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们把小篆以前的汉字称为古汉字,而把秦隶以后的汉字叫做今汉字。古今汉字在形体上发生了重大变革,这一变革是在古汉字逐渐演化的基础上完成的。研究分析古汉字形体的演化对于我们认识汉字的表意功能及其结构规律是有重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