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西盟地区佤族社会性质问题,过去曾经引起调查研究者的争论。多数人的意见认为:解放前这一地区佤族社会尚未超出原始社会的历史范畴,充其量是处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阶段,即家长奴役制阶段。我认为这个意见是值得商榷的。 马克思指出:“关于人类生活形态的深思和科学分析,一般说来,总是按照与现实  相似文献   

2.
佤族主要分布在滇西南山地 ,但与汉族的沟通早已有之 ,这在姓氏上亦可见一斑。这与元代以来汉族人口不断地迁徙到滇西南 ,和同样是迁徙至此的佤族发生密切交流有很大关系 ,这种交流在明清时期进一步加强。今天阿佤山的佤族青年姓名实行汉佤两制 ,互相间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3.
古代日本的氏姓制度,是原始社会氏族血缘关系的原则在阶级社会长期残存的结果。它一方面用血缘关系或模拟血缘关系掩盖阶级关系,另一方面以森严的等级划分社会成员,是对剥削阶级十分有利的一种统治方式。中国先进文化的和平传入,使日本社会呈跳跃式发展,原始社会氏族成员的长幼关系,变成了尊卑、贵贱的等级;稻耕农业,需要众多人员的协作和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大和征服者为了获利更大,实行集团式的奴役方式,是氏姓制度形成的主要原因。氏姓制度形成之初,对保护社会生产力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长期的阶级社会中,其消极作用也是十分显著的。  相似文献   

4.
姓氏是社会结构中血缘关系区别性的符号。汉英姓氏分属东西方两种文化,其差异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又客观存在。文章从哲学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探讨汉英姓氏的相似性,剖析隐藏在语言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以及导致汉英姓氏相似性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似进程导致了汉英姓氏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5.
"巴饶"是佤族有一定影响和特色的支系,它的产生和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大体言之,萌芽于西汉,最终于明清之际形成,是佤族社会受自然和外部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称谓语的特点及文化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夏民族的称谓语是十分复杂的,本篇就家庭称谓语、姓氏称谓语、尊谦称谓语、性别称谓语四个方面来谈其特点。称谓语不仅反映了汉民族的家族血缘关系,更显现出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它是探讨民族文化史的一条隧道,揭示出了华夏民族的文化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正> 姓氏和民族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的概念.姓氏在古代是有区别的,自秦汉以后,姓氏合一而无别.这时的姓氏表明由血缘关系联系起来的家族系统.民族是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二者表现的对象都是人,只是各具不同的前题条件,这便使它们以人为中心形成一种天然的联系,但又因各自前题条件的不同而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下面,我们就姓氏和民族的产生、发展以及相互关系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侗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人口一百四十二万(一九八二年数).她同世界上其它民族一样,都经历了没有阶级的原始社会发展阶段,在原始社会解体的过程中,又经历了由血缘关系组成的氏族公社向以地域关系所组成的农村公社过渡的阶段.一九五八年至现在,我们在湖南、贵州和广西、湖北四省(区)交界的侗族地区调查时,发现侗族地区还保留许多原始社会的遗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古代民族法制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民族法制史是研究中国民族法制的发生、发展、演变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是中国法制史的一部分,又是中国民族史中的一门专史。 在中国历史上不同的时期或不同的社会形态中,虽然在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大不相同,但无疑都建立了民族法制。 众所周知,民族是人类社会一种基本的历史现象,有民族存在,就有民族问题。中国早在原始社会末期,民族就开始形成。传说黄帝的后裔在进入黄河流域以后,逐渐同夷人部落和羌人部落结成新的部落联盟,这种部落联盟已超出原来血缘关系的界限,开始融合成华夏族。经过迁徙和融合,以华夏族为基础,融合了东方、南方、西方、北方的许多民族,到秦  相似文献   

10.
经济价值观是以自然界的物质方面为价值对象,概括出的、对人的某些有用性的认识和观点。云南少数民族经济价值观可以从原始社会、私有制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三大阶段,做一番初步探讨。原始社会时期的云南少数民族经济价值观,主要表现为对他们生活起重要作用的生活资料的认识和利用上,私有制社会时期的云南少数民族经济价值观,是多元的,原因是他们的生产方式的多样化所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云南少数民族经济价值观,主要是在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观念上,有了认识和运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从家庭经营的变迁过程中,探讨家庭经营的主要优势、继续坚持家庭经营的重要意义和对策。一、从家庭经营的历史演变中看生产力的作用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完整意义的家庭必须是个体的。家庭经营,是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的产物,是一定社会生产时期发展的社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在原始社会,是没有个体家庭的,更没有家庭经营。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  相似文献   

12.
夏文化概念如何表述?考古界、史学界的传统观点都认为,夏文化就是指夏王朝时期夏民族的文化。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欠妥。正确的说法应为,夏文化是原始社会时期姒姓氏族、夏王朝时期姒姓部族和其他同盟的异姓部族,以及商代初期被征服的夏代各族所创造的文化的总和。具体说来,可分为先夏文化、夏代文化,商初夏代遗民文化三部分,三者缺少任何一者,都不是完整的夏文化概念。  相似文献   

13.
古籍上有巴国、巴地,但似乎没有谈及有独立成系的巴族.古籍谈到巴民族时,多是以各部落、氏族胪列说明它.所谓巴氏或廪君务相姓巴,并不是指独立的巴民族,而只是以巴为姓氏的一个氏族分支.巴氏务相的族属并不是巴族,而是古代的越人.  相似文献   

14.
吴简中的“步侯”、“吕侯”,分别为临湘侯步骘、番禺侯吕岱的封爵称谓。这种在封爵称谓中使用受封者姓氏的情况,秦汉时期还极为少见。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有逐渐普遍化的倾向。王爵、公爵、侯爵甚至男爵的封爵称谓中,都有使用受封者姓氏的现象。此现象在南、北政权中都有存在。这种现象既是此时期世家大族强大、家族姓氏受到重视的社会现实的反映,也会进一步推动姓氏在社会等级识别中所发挥的作用。与家族相关的、带有私有属性的姓氏,其使用范围从官职扩展到封爵等国家公器上,说明家族等私人势力对国家事务影响的增强。  相似文献   

15.
笔者认为,世界上所有民族在原始社会,都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艺术,都有属于自己的艺术家。文章重点探讨了原始社会时期艺术与艺术家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人类姓氏的起源和沿用,是随着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姓氏与语言等各种现象一样,与复杂的社会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可以从某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历史、习俗与伦理道德等多种信息。从姓氏比较的角度来探索英语民族和华夏民族的人文演化,有助于我们深层次地探索语言规律。1.姓氏的起源和发展。现代英美民族的姓氏大多起源于中世纪,可以追溯到古希伯来(《圣经》姓氏)、古希腊和古罗马。在诺曼底人入侵英伦三岛(1066)以前,英国人只有名而没有姓。公元9世纪到15世纪是英国封建主义的发达时期。伴随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英…  相似文献   

17.
近代佤族的认同,是一种构建在国际化体系下的民族认同。正是这种独特的认同方式,让佤族社会体系变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加促了中华民族国家形象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佤族儿歌是佤族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佤族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情操的教科书;是记录佤族刀耕火种生活,反映佤族儿童真实生活的历史文献。佤族儿歌可分为婴儿歌、童谣、孤儿歌三种类型。佤族儿歌风格自然朴素,具有浓郁的民族性格特征;常以生活物象为题材,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19.
湖南维吾尔族民族认同的构建与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识别使湖南翦氏的民族认同经过了"回回"认同到维吾尔族认同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姓氏起到了标志性作用.随着人们对民族政策理解的深入,翦姓在民族认同中的重要地位逐渐让位于血缘关系.有人认为湖南维吾尔族与当地回族融合形成"回维族",本文分析"回维"一词的来源,并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回维族"并未形成,湖南维吾尔族与当地回族民族边界分明.  相似文献   

20.
解放前,佤族人民经济不发达,生产十分落后,生活贫困,习俗原始,就是苦于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解放后,佤族人民有了自己的文字,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很好在群众中推广和使用。因此,严重阻碍了佤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本文就推广、使用佤文的必要性,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求教于同行专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