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2009年~2012年,四川藏区牧民定居工程建设在甘孜、阿坝、凉山三州同时展开,各级政府坚持“政府引导、牧民主体、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使牧民定居新村逐步达到“五通三有一中心”,实现“家家有固定房、户户有新帐篷、村村有活动中心”。作为一项富民安康工程,四川藏区牧民定居是按照“先定居,定居基础上求发展”的建设思路来推进的,具有外生性特点,甘孜州和阿坝州成为这项外生性工程的主战场,在2010年和2011年打下攻坚战,实现“四年任务三年基本完成”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在藏区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采取沿海开放地区和一些试验区的作法,建立试验区,势在必行。文章从把甘孜州作为藏区两个文明建设的试验区的条件,建设两个文明“窗口”的对策思路等方面,论述了甘孜州作为藏区两个文明建设的试验区所具备的主客观条件和可示范性,以及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四川藏族地区位于四川省西部,是全国第二大藏区,藏区人口135万.主要包括甘孜州、阿坝州和凉山州的木里县,是我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地.自1998起,四川藏区全面停止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根本扭转.但是,由于四川藏区生态的特殊地位,单靠国家或者四川藏区人民的努力来维护其地位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多种渠道的生态补偿来共同实现.本文重点以甘孜、阿坝州藏区为例,力图分析生态补偿对该区域的必要性与对策措施,说明如何通过生态补偿措施解决生态建设过程中各方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问题,从而保证生态建设的顺利进行,并使生态经济系统转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甘孜藏区的受教育状况虽然有很大改善,但整体发展水平仍然很低且不平衡,存在着教育投入不足、师资队伍量少质弱、教育模式不合理,以及农牧区家长短期功利意识强烈、不重视子女教育等问题。为了保障甘孜藏区少数民族子女的受教育权,应尽快制定单行教育条例,改革教育主体和投资体制单一的办学状态,适当引入个人和社会力量办学;同时,加大对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改善乡村教师的工作环境,采取定向培训和引进等政策加大“双语”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内容应注重实用性,逐步实现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创业、就业、升学并重的教育模式,走寄宿制办学道路。  相似文献   

5.
四川甘孜藏区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开发对甘孜藏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传统的粗放型开发模式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的破坏。本文分析了甘孜藏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针对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甘孜藏区矿产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传播生态格局的变化,即便是处于内陆少数民族地区的甘孜藏区也不例外。面对着传播主体 多元化和舆论复杂化的甘孜藏区传播生态新格局,传统媒体走上了融合转型的发展道路,以期在融媒体时代增强甘孜藏区的 舆论引导力。而现实情况是甘孜藏区传统媒体的融合转型面临着重重困难,目前还处于初级融合转向内容融合的路径中,深 度融合未见动作。为此,甘孜藏区传统媒体需通过正确认识互联网思维、加强媒体矩阵化运营和注重传统媒体的品牌延伸等 策略推动自身媒体的融合转型发展,为促进本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维护民族团结统一做出应有之责。  相似文献   

7.
针对新疆实施哈萨克游牧民定居工程过程中仍存在的牧民生态意识不强、垦草开矿、超载放牧、过度发展旅游业等现象,指出哈萨克游牧民族定居工程建设发挥着草原生产和生态的双重功能作用,提出应转变牧民传统的思想观念,激发定居牧民生态意识的自主性,为牧民定居和生态草原建设提供行动准则和法制约束等措施。旨在构建新疆哈萨克族牧民定居与生态草原建设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取得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积极效益。  相似文献   

8.
“一村一品”战略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但在战略推进过程中也存在着如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制约经济长期稳定发展、资源单一利用打破生态平衡等问题。为了实现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防止战略对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阻却,应当对“一村一品”战略内容进行完善,实施“一品为主,多品兼营”的更符合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旅游业是藏区经济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在藏区旅游发展进程中,民生问题贯穿始终。发展藏区旅游业,要与民生改善相结合,以旅游富民,以旅游促藏区社会稳定。以旅游业发展推动藏区民生的改善,要从文化、生态和安全等方面着手,探索适应藏区民生实际的旅游业发展思路和机制。  相似文献   

10.
藏区农牧民的生活质量和消费结构是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扩大内需"政策最终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深入,四川甘孜藏区农牧民的市场参与意识、竞争意识都得以加强,农牧民收入增速加快、产业结构逐步改善、民生工程步步推进,四川甘孜藏区农牧民消费结构相应发生变化,呈现出消费支出绝对额偏低、以生活消费支出为主、恩格尔系数偏高、消费结构中居住和医疗等支出比重上升、文教娱乐与衣着支出比重下降等特点。只有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的作用,继续拓宽藏区农牧民收入渠道,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才能提高四川甘孜藏区农牧民消费水平,改善消费结构,满足更高的需求层次。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四川藏族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整体上取得了较大成绩,但藏区农牧区的学前教育发展还存在着经费投入不足、办学形式缺乏区域适应性、教师专业化程度低、课程内容缺乏民族适宜性、教育目的功利化等问题.因此,采取完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体系、建立平民化的实用型学前教育机构、实现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一体化及本土化、开发适宜于藏区农牧区的学前课程、确立以唤醒生命意识为教育目的的理念等多项措施,使藏区农牧区的学前教育发展更具有动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现代化包括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 ,藏区的经济发展缓慢严重地影响了藏区的现代化建设。藏区的经济要腾飞 ,必须实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的开发是指教育的进步和发展。藏区的现代教育经历 50多年的发展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 ,由于历史发展的特殊性 ,藏区教育的现状、发展水平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推动藏区社会进入经济、社会、科技现代化发展等方面 ,寺院教育与现代学校教育是无法相比的。改革和调整藏区的学校教育目标 ,制定藏区教育的发展战略 ,采取结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 ,培养适应藏区经济建设发展的人才 ,把藏区的教育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云南藏区历史上就形成了以藏族为主体多民族杂居共处的格局。20世纪90年代以来,云南藏区通过"传统的发明",将以藏族为主体多民族文化共生的区域生态和文化,打造成风靡世界的"香格里拉文化",闯出了一条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多样而和谐的民族文化发展旅游业,通过旅游业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过程中有效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各方面良性互动的和谐发展路子,提前实现了建设全国最好藏区的目标,正在为建设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而奋斗。  相似文献   

14.
生态移民工程与牧民定居工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的实施重点都是在自然生态条件恶劣、贫困落后的少数民族聚居区,都有改善生态环境和消除贫困的双重目的。但二者在定义、动因、措施、意义方面又有所差异。牧民定居工程的核心目标是促进牧区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生态移民的核心目标是应对生态危机引发的贫困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生态移民的中心任务放在迁出地与迁入地生态环境的建设上,重视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后续产业发展,力求摆脱生态与贫困的恶性循环,牧民定居工程侧重于使定居点成为牧区二、三产业及农畜产品集市等发展的基点,积极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只有深入系统地厘清它们的关系,才能更有助于两项工程在实施过程中的相辅相成和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青海藏区各民族只有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求同存异,形成共识,凝聚合力,才能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型,才能加快藏族地区新农牧区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游牧定居已成为各牧区的发展趋势。该文通过入户访谈法、层次分析法对霍城县牧民集中定居与插花定居效应进行对比评价,得出集中定居和插花定居均有较好的经济效益,集中定居的社会效应高于插花定居,插花定居生态效益高于集中定居;提出通过减轻牧民自筹资金压力,加强迁出地生态保护等措施,为霍城县牧民定居工程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7.
试论"藏区旅游经济圈"的建立与协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 ,青藏铁路的筑建 ,必将对藏区的经济、社会、人民生活产生深远而有意义的影响。通过对青藏高原旅游资源特点、优势、开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可以看出在新世纪建立“藏区旅游经济圈”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畜牧业是藏区相对落后的产业,其发展还受到草原过载的资源约束、受到畜产品相对过剩的市场约束、受到西部大开发区域经济功能定位--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约束,发展与保护的矛盾突出.藏区牧区产业结构单一,畜牧业是其唯一产业,牧区现代化必须依赖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本文在对此进行深入的经济学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以草定畜"不是解决草畜矛盾的根本出路;"人草畜三配套"建设是产业化的台阶;制约产业化发展的基本因素是"四个落后"、一个"断桥";"以草立业"是产业化的基础;科技进步是产业化的关键;建立和完善畜产品销售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产业化的保证等一系列发展思路的框架体系,以期推动或加快藏区畜牧业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帮助少数民族牧民实现定居是政府推出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牧民定居有利于提高牧民生活水平和牧业抗风险能力;有利于推动牧民实现产业转移,促进牧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利于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但牧民定居点建设面临建设资金困难,牧民自筹压力大,草料地不足,生产方式转变难,定居点建设缺乏民族特色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加大政府统筹力度,采取综合推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对甘孜藏区新建本科院校来讲,过去形成的专科学校的常规型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升格后的新学校。升格后,学校以举办普通本科教育为主,其培养目标已发生了较大变化,与高职高专教育有较大不同,而且知识更新越来越快,融合程度越来越深,原来单一知识结构基础上的“专才”教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新型人才的需求,而学校的办学定位又决定了自身的办学道路宽窄,因此,研究甘孜藏区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