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徼州传统装饰图案根植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其虚实相生与空白美、以形写神与形神兼备、图形符号的理想化与程式化及色彩的单纯朴素化等特征反映了徽州传统装饰图案与中国传统绘画在艺术特征上所具有的共性,并显示出徽州传统装饰图案所具有的"绘画特性".  相似文献   

2.
庄子的形神观内在地包含了辩证而深刻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形全精复",肯定了形的存在价值,认为健全的生命当形神兼备,形全者神全;第二个层次是"不形而神",提出形神有宾主之分,形是物质性的手段,神为感性物态的形上皈依;第三个层次是"与神为一",强调神是生命的实质与核心,通往虚静恬淡的道的路径,是守神与养神。这是经前一轮否定之后,在更高阶段上的形神合一。庄子的形神观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极大的影响,中国古典美学从此走上了注重心灵表现的艺术道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舞的艺术境界是形神合一,这就是所谓形神兼备,以形寓神,以神化形,重在展神.中国古典舞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审美理念.  相似文献   

4.
形与神最早是作为哲学范畴出现的,后来被广泛运用于我国文艺批评的领域。它们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物质与精神、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所谓形,即是指形体,神则是依附于形并主宰形的活动的灵魂。就文艺作品而言,形是作品中对于对象可见可指可认的外部形状的表现,具有确定性、实在性和可测量性;神是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对象所具有的生命灵气,或主体用自己的心在对象上所感悟到的生命灵气,它带有直觉体悟性,不可确指性。中国古代文艺观中的形神论,要求形神兼备,更强调重神而略形,所谓“传神”的思想乃是我国古代文艺批评中一个重要的传统  相似文献   

5.
艺术形神论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形写神"是艺术形神论的一个重要方面.自荀子以下,桓谭、王充、范缜均持此观点,到顾恺之则明确提出了"以形写神"的原则.第一,以形写神是以形似为基础.形似是中国早期艺术的基本倾向,在绘画中要求审物切、描写细,追求艺术形象的逼真.第二,以形写神是以传神为目的.到南北朝时,形似的传统已经动摇而变为形神并重;到宋代以后,文人画兴起,神似成为主流,倡导点睛传神,重内在气韵.  相似文献   

6.
凡是用旧媒材和颜料画在中国纸或绢上表现流行已久的题材的绘画 ,都叫“中国画” ,或者叫做“中国的绘画”、“传统的绘画”以及“水墨画”。在文中 ,我们都用“水墨画”来统称。我们知道 ,“神”是中国艺术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 ,几千年来 ,人们对此作了大量的陈述。在陈述中 ,屡屡说起感受“神”的困难 ,感觉到“神”的短暂时刻和为此而付出的长时间的努力。直至最后才能达到如“形神兼备”、“以形写神”等等的境界。但是 ,随着时代的进步 ,艺术的不断发展 ,“传统文化作为中国古老社会的产物 ,随着这一产物的发展与古老社会的衰落 ,传统…  相似文献   

7.
当代美学中对中国传统绘画美学范畴研究的目的与重心在于清理中国古代绘画美学思想的脉络 ,从而建构传统绘画美学思想的体系。在中国古代绘画美学系统中 ,意境是代表中国艺术根本精神的重要范畴 ,“一画”是到达此境界的基本大法 ,形与神是古代艺术家对创作主客体关系的认识 ,“虚静”是创造者必须具备的审美态度 ,笔墨是中国绘画独特的艺术语言 ,它们构成了中国古典绘画美学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8.
形神问题是中国思想史上重要的问题之一,形神关系在不同时期的论争也显示了当时的理论水平。通过探究形神含义及其形神论争,关于形神关系的发展则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表现为"形神相即"和"形神相离"之争,第二阶段则体现为"形尽神灭"与"形尽神存"之争。通过考察形神论争的过程,在三个维度上进行了有益的反思,第一是对形神论证的反思,主要对比喻论证进行了反省;第二是对儒佛之间形神论辩进行了反省;第三是提出了形神问题的另一种处理方式,即以信仰的视角和理性的视角对待不同领域的形神问题。  相似文献   

9.
形与神是每个中国画家十分关注的极为重要的两个问题,因此古人提出"以形写神"理论,荀子提出的"形具而神生"最终确立了"形神说"的学术位置。不求形似是与追求神似相对而言的,怎样用形来传神,并且神可以从形当中解放出来、改造、甚至变形,而不受形的制约。面对当代美术,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相互交融,"形神说"具有了新的活力,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0.
形与神的关系是传统绘画深层的问题,受到历代画家的关注,它们的统一渐渐成为传统绘画的标准,但是当代画家已经把形神问题看得微小了。以水彩画家周刚为个案,以现代审美的视角为着眼点,分析、研究不同时代画家对形神问题的不同理解,以求继承发展传统绘画的精神。只要有人的存在,绘画仍在继续,形神问题的讨论就独具意义。  相似文献   

11.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很独特的一部分.相较于西方的理性科学主义,中国的“意”在艺术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中国的艺术是一种感性的艺术,它描绘的是可以神游的意境,重视的是作者透过画面所透露出的思想情感.从“天人感应”到“有我之境”,中国艺术随着“意境”的提出和不断的深入,形成了一种与“道”协调,重视笔墨情趣的特殊内涵.而“意境”是依靠形体存在的,因而“形”、“神”、“情”、“理”的统一是中国“意境”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把“盐工精神”上升为体现盐城工学院独特精神气质的大学精神,必须通过对“铁军精神”的传承来完成对已有“盐工精神”的重塑。按照“铁军精神”内涵和实质,从大学精神培育和地方高校特色养成角度看,“盐工精神”应包括六个相互联系的有机体:即矢志报国岛民族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顾全大局的团队精神;服务社会的民本精神;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要塑造“盐工精神”,就不能不到“铁军精神”这一优良传统中去汲取营养和力量。  相似文献   

13.
“意义”和“当下语言”都不是自明的概念。“意义”不是事物和人的自然状态,“意义”在历史中也不是从来就是这样。“意义”往往是一种“当下语言”,将能用“当下语言”诉说的东西建构为“意义”。“当下语言”即被当下通约为可交流性的语言状态,因而对于“意义”和时代精神具有重大的建构作用。在当下建构新的人文精神和社会理念中,人文科学、文学、哲学、语言等扮演着不可替代的塑造时代之“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当前国产动画角色原创的现状为起点,从角色的“形”与“神”两方面入手,深入分析了优秀原创角色的必要认知和基本元素.厘清原创角色中“外在形象”与“内在形象”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角色原创中先“富神”而后“完形”的创作准则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5.
鉴于张载之学素难辨析,学界存疑争论之处甚多,欲将张载哲学中的"形"、"象"、"神"、"化"概念各自作为独立的意义系统进行分析。分析认为:张载哲学中,"形"、"象"是认知层面的,是本体在感性知觉层面的表现,所以拘执于"形"、"象"层,"超凡"无望,只能"徇象丧心";"神"、"化"乃体察层面的,是认知的极致状态,亦是本体(性体)的作用展现,由此入圣,方入门庭。  相似文献   

16.
当前,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坚持文化理论创新、文化观念创新和文化体系创新的理念;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方法论;必须以“保护-继承-创新-弘扬”为手段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要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就要形成“两岸一中”的共同认知。目前台湾方面主要是按照“两岸分治”的思路来寻找两岸在“一个中国”问题上的连接和共识。无论是“一中屋顶”,还是“一中三宪”都是如此。“两岸分治”思路的最大问题是它在实际操作中会造成“一个中国”的虚化。为克服这个弊端,两岸可以从“互为主体”、“互为特殊地区”的思路出发形成“两岸一中”的共同认知,为此需要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8.
虽然六朝山水画论有重传神的说法,但是通过对六朝时期文学艺术的研究,不难发现,从顾恺之开始,人物画论中"以形传神"的说法便已隐含着对写形的关注,绘画评论中对写形的论述也很多,山水诗文领域亦有"文贵形似"的形似论,这都说明六朝并未形成鲜明的形神对举、重神轻形的思维模式;形神关系尚处于争论探索阶段。该时期山水画论的写形指向确实存在,写形并非作为传神的工具,而具有与传神共存的独立价值。  相似文献   

19.
钢琴演奏者在演奏中表现出的精与神通过气的贯通得以把内向功转化为外向功,形成了一定的外部动作,就产生了"形"。就内外关系而言,内向功是钢琴演奏的本性及根源,外向功是钢琴演奏的运动及过程。在内向功的三个环节中,气是主导,形则是沟通内界与外界的桥梁。而精与神的境界传递则需由气贯通,只有做到贯气,才能将内向功溶入外向功,做到内外合一,形神合一。  相似文献   

20.
"华水精神"是华北水利水电学院60年办学历史和办学经验的结晶,它是由科学的办学理念、独特的人才培养机制和鲜明的教育特色等组成的有机整体。它集中体现在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四个历史时期"。当前,学校确立了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战略目标,更加需要以这一精神为指引,认真总结办学经验,不断开拓创新,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