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启明 《兰州学刊》2006,3(4):173-175
本文对研究劳动关系环境因素的理论意义,当代西方劳动关系理论系统语境中的环境因素和21世纪全球化与劳动关系环境的变迁作了深入研究。指出,劳动关系系统是社会关系系统中的子系统,环境因素影响和制约着劳动关系系统的存在和发展,因此应将它纳入劳动关系研究范畴。而当代西方劳动关系理论学界对环境因素已有广泛研究,可资借鉴。21世纪,全球化导致组织对环境的依赖性与日俱增。因此,组织必须正视环境存在,适应环境变化,不断地调整劳动关系,才能获得和谐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重点研究了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的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及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预测了未来共产主义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他关于劳动关系的基本结论是:劳动关系属于社会生产关系的范畴,它规定着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所有者与劳动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它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和状况决定,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产品的分配关系。劳动关系具有历史性,它的产生和演变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侧重于劳动范畴;西方经济学侧重于效用范畴,但是,他们均不放弃时间概念。用时间经济学的思想去融汇,即可认为,劳动、时间、效用是经济学的三维结构,缺少任一方面,就不成其为经济。经济学研究的正是劳动、时间、效用三者之间的关系。一、三维结构中的劳动概念劳动,是表达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本概念。马克思经济学对劳动概念有着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4.
以《资本论》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是以商品范畴为研究起点,而以劳动范畴为研究基点的。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于劳动范畴有不同的认识和阐述。在撇开各种特定的社会形式来加以考察之后,马克思给出了一个人类劳动一般的定义式认识,即"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由此确定劳动具有整体性,即劳动不是单纯的人的活动,而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而在没有撇开各种特定的社会形式来加以考察的对劳动的认识中,尤其是在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劳动的考察中,马克思论述的劳动同人人都习惯使用的劳动范畴是一致的,所表达的是完全主体化的劳动范畴。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基点,由客观的逻辑决定,只能是具有整体性的劳动范畴。马克思科学地阐述了"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的劳动整体性理论。经济理论界不仅需要创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基点,更需要对劳动的整体性范畴展开创新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刍论劳动范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劳动是人类通过改变外在于劳动主体的客观条件以满足人类生存、发展、享受等多层次消费需要的有目的的体力和脑力活动。劳动既是一个永恒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虽然劳动伴随人类而永存,但劳动的内容、方式会随着人类历史的进步而不断发生变化。正确认识劳动范畴,对更新劳动观念,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论和劳动价值论,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劳动价值观的世代差异孙嘉明劳动价值观是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劳动方式以及人们参与劳动实践的经验产物。劳动价值观属于意识范畴,一般是指人们对劳动本身的评价,以及对劳动与自身的关系的认识。它对人们的劳动行为、劳动态度具有某种...  相似文献   

7.
应对西方数理主义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真值逻辑的“证伪”的挑战,关键需要对劳动价值论核心范畴“商品价值”的本质性意涵进行重新澄明与合理重塑,以形成发展了的统一的、可靠的解释。将商品价值内涵归结为由当下社会必要劳动耗费决定的、在供需博弈中实现的、作为劳动物的商品的基本交换能力,包含了“劳动实体”和“交换关系”两本质因素,既强调劳动作为价值源泉与尺度的决定性作用,又将交换关系内在地、本质性地融入价值概念,且避免“价值实体论”和“价值关系论”在实践中对“交换”或“劳动”的悬置,或许是对该范畴内在统一性的逻辑言明与重新发现。  相似文献   

8.
冯溪屏  张奎良 《齐鲁学刊》2007,2(4):115-123
劳动是马克思学说中的一个基本范畴。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是人类的内在规定性;但是,从古至今,人与劳动的关系由谋生的目的为中介,因而劳动对人来说又具有外在性。内蕴劳动内在性和外在性的劳动二维结构逐渐生成,构成了以往人类社会历史的基本内容。劳动二维结构将随着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而逐渐解构。  相似文献   

9.
价值并非永恒的经济范畴。人类劳动的存在,是价值产生的自然基础,人类劳动的发展形式,社会劳动的出现,并且耗费在物品生产上的这种社会劳动需要表现出来,是价值范畴产生和存在的历史条件。在劳动发展为社会劳动以前,则不存在价值概念和价值范畴。对此,马克思指出:“……我不是简单说劳动,而是说社会劳动。如果一个人生产一个物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直接需要,…他作为自己工作的生产者,与社会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一个人为要生产一个商品,他就不仅要生产能满足某种社会需要的物品,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劳动论》评介冯继康近读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董建才研究员的新著《社会主义劳动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2月第1版,以下简称《劳动》),使人倍感欣慰;作者从一个新视角出发,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对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中的劳动范畴及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