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长期以来,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研究始终是热点。前段时间,我们海伦市委组织部就干部选任工作到基层进行了一次深入调研。基层群众对干部选任工作的一些朴实意见和建议给了我们很大启发。笔者将这些思考综合为五个方面,真诚希望能对各地建立科学的干部选任机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任人唯贤,从根本上讲,要靠机制,靠制度。只有加大干部选任制度改革力度,创新干部选任机制,才能保障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  相似文献   

3.
<正>新常态下从严管理干部需要从干部选配、教育培训、管理体制和权力监督等多个基础环节加以改进和强化,从而确保从严管理干部常态化。一要坚持从严选配。建立健全干部选任机制,切实规范干部初始提名、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等  相似文献   

4.
湖南耒阳市运用"五评四差额"的方式选任干部,规范了干部选任行为,激活了干部队伍活力,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认可。所谓"五评四差额",就是在选任干部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品德评定、群众评议、工作评估、领导评价、组织评鉴"五个环节量化考评的基础上,实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决,遴选出最佳人选的干部选任方式。第一,以德为先,实行品德评定。品德评定权重设置为20分,分生活作风、责任感等十个单项指标,任意一项不达标则取消提拔资格。  相似文献   

5.
金阳 《领导科学》2015,(6):12-13
<正>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但现行干部选任和管理制度存在一些漏洞,严重危害干部任用风气和政治生态。本文就现行干部选任和管理制度存在的一些漏洞与防范之策,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常见漏洞1.  相似文献   

6.
2010年.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在干部选任工作中创新举措,扩大干部提名范围,规范考察程序.加大竞争选拔力度.完善健全机制,强化信息公开,加强监督评议,着力提升了干部选任工作公信度。  相似文献   

7.
张长江  卢山 《领导科学》2012,(36):44-45
作为一种制度安排,竞争性选拔打破了长期以来干部选任理念和方式的单一化、封闭性倾向,以"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鲜明导向,实现了选人用人从笼统主观化决定向精细客观化运作的重大转型.当前,竞争性选拔的制度优势和实践成效已经得到认可,调查显示,竞争性选拔方式被干部群众评为最有成效的改革举措.从宏观层面来看,竞争性选拔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选人用人制度逐步优化的理性尝试;从微观层面来看,这种理性尝试转化为客观成效必须借助于干部选任过程中的精细化操作.在推进竞争性选拔不断科学化的进程中,需要深入探索的关键问题,即在于如何在宏微之际的视角交替中实现竞争性选拔目标方向与方法路径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干部工作社会评价制度。从2009年以来开展的一报告两评议虽然是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一种测评和评议,但仅仅是全委会对常委会干部选任工作的内部评价和监督。如何把干部工作社会评价制度落实到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9.
《领导文萃》2010,(11):12-14
从近年公布的案例来看,干部选拔任用的过程本身,成为买官卖官的滋生地,也是腐败的重灾区。失责受追究,抓住了目前干部选任中的薄弱环节,针对性、可操作性非常强。  相似文献   

10.
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选准用好干部,关键是要把选任干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真正交给群众,把选任干部的主动权有效地落实到群众身上,实现群众选任干部由被动“服务”向主动参与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杨敏 《决策》2009,(5):13-16
公选的地方探索,一直在无形的坐标体系中演进,如果说“横坐标”是中国干部选任制度改革,那么,“纵坐标”就是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对人才的需求。安徽13年的公选创新就是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2.
《领导决策信息》2014,(48):F0004-F0004
正领导案头必备领导决策必需领导工作必读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制度《决定》原文:建立健全干部工作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干部选任全程记实、"一报告两评议"和一把手履行选人用人职责离任检查、结合巡视开展干部选任专项检查、用人失察失误责任倒查"五位一体"干部选任监督制度体系。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干部任用工作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大力整治违反干部任用标准和程序、跑官要官、拉票贿选、说情打招呼、"三超两乱"、干部档案造  相似文献   

13.
选人用人公信度是指社会公众对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干部选任工作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认同感和满意程度。公信度的高低是衡量干部工作质量的重要尺度,直接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程度。  相似文献   

14.
新疆温宿县采取影像介绍提任人选的方式,全面直观地展示提任人选全貌,干部选任介绍由千人一面变为千人千面。全面收集提任人选资料。结合干部档案管理,及时收集干部的影像档案材料,建立干部队伍影像资料库。干部考察时,由专人重点收集、补充、鉴别能够证明考察对象学习经历和工作经历的照片、图片和视频资料。逐人制作提任人选PPT课件。县委组织部将拟提  相似文献   

15.
正组织部门作为干部选任部门,必须以系统完备、科学规范、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制度,选好执政骨干。完善推荐提名方式,不唯票数取人。一是公开推荐职位的条件,二是增加组织推荐的权重,三是综合平时德才表现,将那些敢抓敢管、不避矛盾、默默无闻的老实人推荐出来。  相似文献   

16.
干部选拔任用前的初始提名,既是选人用人的起始环节,也是最需要发扬民主的重要环节,规范了这个关键环节,可以有效促进选人用人下面环节的规范运行。近两年,我们把初始提名作为推进干部制度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断规范初始提名程序,创新初始提名方式,探索出了一条民主、科学、规范的干部任用新路子。  相似文献   

17.
凡事皆有利弊。如何正确认识和权衡民主选任干部的利弊,并在工作中兴利除弊,扎实有效地推进干部工作民主化进程,笔者认为,当前应坚持以唯物辩证的观点,着重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完善干部量化考核,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2007年以来,周口市川汇区建立了三位一体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并具体运用到干部选任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季明  郭奔胜  黄豁  代群 《决策探索》2009,(19):52-54
社会转型期的干部选任工作已经被摆在了“全社会的聚光灯”下,现在的广大群众不仅“眼睛是雪亮的”,互联网时代也赋予了他们的“嘴巴是自由的”。干部选任工作一定要正视这种舆论变化趋势,以更高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来取信于民。  相似文献   

20.
<正>民主推荐是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改革措施,但把民主推荐结果作为选任干部的重要依据在具体操作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其中最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简单以票取人"。"简单以票取人",直接导致干部选用工作中产生了一些不正常现象。从选拔干部的责任来看,产生了"主体责任转嫁"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