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重要力量.体面劳动是一种有尊严的、和谐的劳动,是一种新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劳动观.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体面劳动缺失的现状及其原因,提出维护新生代农民工体面劳动的相关对策,旨在引起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体面劳动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体制和制度等原因,新生代农民工不满情绪压抑在内心深处,形成怨恨。造成新生代农民工怨恨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分层理论看,新生代农民工属于社会下层;从社会身份理论看,新生代农民工属于"边缘人";从社会交往理论看,新生代农民工仍是初级交往为主;从受教育程度看,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怨恨感的压抑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危害:伤害农民工自我心灵,阻碍社会进步;引起农民工思想混乱,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降低政府公信力,削弱社会的整合能力和动员能力。在此提出化解农民工怨恨感的对策建议:提升农民工的社会政治地位,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完善农民工就业培训,增强其社会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体制和制度等原因,新生代农民工不满情绪压抑在内心深处,形成怨恨。造成新生代农民工怨恨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分层理论看,新生代农民工属于社会下层;从社会身份理论看,新生代农民工属于“边缘人”;从社会交往理论看,新生代农民工仍是初级交往为主;从受教育程度看,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怨恨感的压抑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危害:伤害农民工自我心灵,阻碍社会进步;引起农民工思想混乱,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降低政府公信力,削弱社会的整合能力和动员能力。在此提出化解农民工怨恨感的对策建议:提升农民工的社会政治地位,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完善农民工就业培训,增强其社会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发展转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表现出显著地非传统性特征,他们面临着保障权益的缺失和现实的生存困境。基于经济法视角建立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有效途径应为:逐步消除新生代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差异,营造平衡和谐的社会经济环境;逐步建立公平就业、平等教育体系,合理分配经济资源;统筹城乡发展,实现总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和私营企业主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社会阶层,也是农民工与受雇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的两大基本劳动关系主体。农民工与受雇私营企业劳动关系当前存在劳动争议高发频发、劳动合同缺乏规范、劳资双方沟通协调机制缺乏、社会保障覆盖率低等突出问题。其主要成因在于农民工非正规就业导致其身份地位不平等、企业内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欠缺导致劳资冲突、社会保障制度缺陷导致农民工保障面扩展缓慢。构建农民工与受雇私营企业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需要政府、企业及社会协同治理。治理中,可将对私营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作为关键环节,将组建工会和构建三方调节机制作为主要途径,将完善与农民工相关的保障制度作为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2年河南省4市的调研数据,文章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与生活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地的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文化程度高、精神享受高、维权意识高、工资低等特点;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中主要存在期望工资偏高、劳动关系和谐度低、参与就业培训积极性不足等问题.建立通畅的信息传递机制,尝试推行政府、企业、工人、社会组织的四方联动机制,构建合理的培训体系及规范从业标准是应对上述问题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是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职业生涯管理迫在眉睫。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假设:职业是农民工生涯中工作的延续;农民工职业生涯管理主体双重化;农民工职业生涯管理的利益一元化。受内外双重因素影响,可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生涯划分为职业成长阶段、职业探索阶段、职业建设阶段、职业退出阶段。  相似文献   

8.
劳动关系作为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为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而制定的劳动合同法,将为我国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提供法律的保障,实践中我们应当在劳动合同法的指导下寻求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和私营企业主是改革开放过程中新出现的两大社会阶层,农民工与私营企业主之间的劳动关系实质是阶层利益关系。选取劳动报酬、劳动环境、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障以及权益维护等与两大阶层利益紧密关联的四大劳动关系要素,通过社会调查收集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发现:劳动报酬、劳动环境、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障以及权益维护因素中的纠纷调解因子对农民工与私营企业主阶层利益关系和谐度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其影响大小存在差异,其中劳动报酬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劳动环境、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障,最后是纠纷调解。提高农民工劳动报酬,改善农民工劳动环境,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农民工与私营企业劳资纠纷化解机制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新出现的一个特殊而又极为重要的庞大群体,他们的文化程度有了显著的提高——近50%的人接受过中高等教育,渴求彻底地融入城市生活,然而城市还没有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在这一矛盾的前提下,社会的稳定受到了挑战。新生代农民工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在面对外在客观环境、自身价值定位及切身利益实现的诸多现实问题时,他们对社会稳定具有双重影响的作用。因此,探索新生代农民工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有益于我们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代和谐渔村构建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和谐渔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国家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双重有利宏观环境,为加快实施现代化和谐渔村建设、加速渔业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创造了有利时机。本文通过对现代渔村建设理论研究现状的简要概括和分析,指出了现代和谐渔村建设面临的问题,根据和谐博弈理论的几个典型模式,提出了我国现代和谐渔村的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12.
"和谐世界"思想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针对世界的新形势和新变化而提出的中国新的外交战略。它有着丰富的内涵,我们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多个层面进行解读。同时,"和谐世界"思想也是对新中国几代领导集体外交战略的继承和发展。它自提出以来,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赞同和支持。中国正以实际行动来实践"和谐世界"思想。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管理与和谐城市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社会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成为城市产业工人的一部分。他们进城务工的目的不再完全是为了养家糊口,而是想能够融入城市,成为市民。但是他们并没有得到城市社会的接纳和承认,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乃至行动上的对抗,成为城市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加强对他们的管理也就成为和谐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在媒介社会化的当代中国,新闻传媒是整合社会资源、推进社会共识与认同、协调社会全面有序发展重要的基础性工具,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布局中,要积极提高新闻传媒的运用能力,克服新闻传播中的不和谐问题;大力推进新闻传播观念、新闻传播体制与技术性创新,从而推进新闻传媒健康、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理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离不开理论指导。这是因为,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理论来自实践,既是实践的总结,又是实践的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工作。这就要求理论工作者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建设农村和谐社会是其重要内容.村民自治是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对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在推行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分析探讨这些问题对农村和谐社会构建带来的影响,提出应如何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的对策,使之推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大学和谐校园构建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发展和升华,这一理念落实到大学校园,必然要求构建和谐校园.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对与和谐社会构建相适应的和谐校园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构建大学和谐校园应着重把握的几个"和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论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党在现阶段提出的新任务。完成这一任务,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城乡的和谐,就不可能有中国的和谐。因此,进一步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努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大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就成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是基本国情,如何处理好中国的民族问题,实现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繁荣、进步,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认真分析现阶段中国民族问题的现状,找出解央民族问题,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方法路径,对于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为主要内容,以城乡平衡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和谐农村是一种新提法,它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模式的简练表述.和谐农村的伦理内涵和伦理意义十分丰富.挖掘和谐农村的伦理思想,目的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