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英汉词汇中"狗"所包含的文化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西方人与中国人对狗的态度迥然不同.文章通过对英语"狗"的词汇的研究,论述了"狗"在英汉两种文化间的差异以及在语言这一层面上的具体表现形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从语源、语音、语法、语义等方面,对六部汉英熟语词典和两个网站的232条汉语“猪”字熟语以及58条英语“猪”字熟语进行定量对比分析与定性描述发现,汉英“猪”字熟语异同如下:其一,来源具有相似性,但内容各具民族特色;其二,具有韵律性的特点,但韵律表现形式不同;其三,语法特点相似,表现形式不同;其四,汉语“猪”字熟语的贬义和褒义比例多于英语“猪”字熟语,但英语“猪”字熟语的中性义比汉语多.这对国际汉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比分析《红楼梦》五类(103例)"吃"的引申义熟语及其四个英译本的翻译,探讨这些熟语在四译本的理解和再现方面的异同得失及规律性特征。研究发现,各类"吃"熟语翻译对语境依赖程度、译者所处时代、翻译目的、接受语文化及译介行为不同,致使各译本呈现多样性。此外,汉英词典中固化的"吃"熟语表达,因缺乏具体语境和真实语料基础,导致其所提供的释译对文学作品翻译参考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释"句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考释了"句"、"读"二字的古义和引伸义,推衍了"句读"组字成词的过程,并对其异读现象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考证.  相似文献   

5.
不同语言的熟语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反映出强烈的民族文化特征。由于德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相同的熟语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熟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文章以德汉熟语为研究对象,通过叙述和比较总结出德汉熟语所反映出的不同文化内涵的主要表现,在此基础上对双方之间翻译的原则和技巧进行探讨和总结,从而对双方的翻译活动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说文解字>以据形求义为务,在训解汉字的同时,也承载和传播着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其中,类聚于"衣"部的百余字,其义类及列字规律较为真切地为我们提供了审视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一个独特视角,并体现了许慎释义次字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7.
文化视角中的汉英"性别歧视"语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歧视"语是语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的视角去审视"性别歧视"语的历史理据,解读"性别歧视"语在汉英文化中的表现层面即"性别歧视"语在字法、词法、句法、语义、习语以及姓名、称呼和婚姻中的种种表现,将会给我们带来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甲骨文、金文及<说文解字>等对字形的说解,再结合文献资料对"军"、"君"、"囷"、"屯"声字族进行了研究.认为"军"声字多有圜围义;"君"声字多有合义;"囷"声字多有围义;"屯"声字多有聚全义.  相似文献   

9.
从结构、语义、语用、语境等方面对"所"字的指代功能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所"字本用以复指动词或介词的逻辑宾语,在一般情况下,"所"指代的内容是可以还原的.在特定的语境下,"所"指代的对象是不言自明的,往往可以省略,"所"的功能由复指变为称代.所字结构的形成反映了陈述与指称之间的转换.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了统计和比较的方法,对赵树理小说的熟语运用情况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通过精确的统计数据来进行定量的分析,得出较为科学可靠的结论,还与孙犁、老舍和茅盾小说中的熟语运用情况进行了横向比较,从而揭示了赵树理在熟语运用上的特色:一、适应农民读者的文化程度,注重通俗化、大众化;二、体现山西的地方特色,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三、继承传统的行文风格,写人状物言简意赅。  相似文献   

11.
为"宗教文化旅游"正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旅游界对当今与宗教文化结缘的旅游主要有"宗教旅游"、"宗教文化旅游"之提法,本文认为这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不应混淆使用.文章从分析宗教、宗教文化两个概念入手,进而说明"宗教旅游"、"宗教文化旅游"的联系和区别,认为"宗教文化旅游"的提法较为科学.  相似文献   

12.
神仙信仰是道教信仰的核心内容,道教仙人形象常常被引入熟语,围绕其传说与供奉习俗,创作产生了大批精彩的熟语。熟语是重要的文化信息的载体,它所表现的内容之一便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产物。通过道教神仙人物熟语的研究,可以了解当时社会人们对神仙的特殊情感,发现、探索从中所反映出的文化现象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从特别的视角获取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3.
熟语是文化的精髓,是浓缩的文化表现,是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一个窗口.熟语是习用的词的固定组合,语义结合紧密,语音和谐,是语言中独立运用的词汇单位,它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从中西熟语的角度进行比较可以在历史渊源、宗教文化、地域文化、神话典故、人文思想、等方面看出中西文化思维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熟语也同样体现着词语文化.本文分析了文化背景知识对充分理解和把握俄语熟语活用现象的重要意义,旨在引导学生学习俄语时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新年游艺宫     
一、灯谜: 1.一月一日喜相逢,阳光灿烂满晴空。(字) 2.无限风光满神州。(名词) 3.西安、淮安、新安、永安,华夏处处安。(省名) 4.一字分两边,右边减一加左边,两边各一千。(字) 5.左一撇,右一撒,仔细看看一万撇。(字) 6.洞下有狗。(字) 7.开辟生路。(医学用语) 8.不好意思。(三字俗语) 9.分手双泪流。(三字俗语) 10.腰无分文装富人。(化妆品) 11.耗子贴广告、(电脑配件)二、填成语。在下列“口”中填入适当的字,组成带“狗”或“犬”的成语。画口类狗兔口狗烹淮南口犬见口顾犬斗口走狗陶犬口鸡口犬升天鸡鸣狗口飞口走狗驴口犬吠鼠口狗…  相似文献   

16.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法"字的经典解释,高度凝聚了秦汉时期人们关于"法"这一现象的认识,并影响了整个中国思想史.然而,当代学者对许慎的解释是否符合"法"字发生时代的原始意义提出了怀疑,从而启发我们重新探寻"法"字的原始意义.本文从"法"字本身表现的事实出发,从"水"廌"去"三个部分,分别检索古老的传世文献和地下出土文物,证诸神话传说和文化人类学材料、回溯到上古初民的社会生活中,重现了"法"的原始形象.  相似文献   

17.
从文字学角度解读,"御"本意为驾驶马车,后又衍生出统治之意."趙"字"从走",即"善跑",从"走"与"肖"字意的组合看,可引申为"善驭者的后代"."御"、"趙"二字相近的文字学寓意恰恰说明历经夏、商、周三代的赵(嬴秦)族仍保持其先祖"善牧"和"善御"的传统,因此,"牧事"和"御事"即赵文化原生形态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字"与"词"辨     
"字",是指字形,是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在语言研究与运用中,字与词的内涵和外延之界限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简单、明了.所以对字与词的辨别是极其必要的,而且很艰难.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并在使用中给以必要的区分和界定.  相似文献   

19.
熟语体现了所在地区的人们对自然环境、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等的通常表达。在语言交际中对熟语的了解与翻译,有利于了解不同地区的民族文化。在不同语种的翻译中,熟语的异同最能反映不同文化的特点,也最是熟语翻译的难点。以泰、汉熟语中的形象词语为例,对泰、汉熟语中的形象词语的翻译进行探讨,有利于了解两个民族间的文化以及促进双方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0.
中德两国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熟语。德汉熟语间的翻译其实是两国文化的再现。文章从文化视角出发,运用直译法、直译加注法、形象转换法或意译法对德汉熟语进行互译,力求在目的语中保持熟语的源语文化风貌,以促进中德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