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平江工农运动经历了一个由萌芽到发展再到高潮,最后转入低谷的过程。平江的工农运动兴起早,而且建立了湘鄂赣第一支农民革命武装,但是工人运动与农民运动发展不平衡。平江工农运动对湖南乃至中国的革命斗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不仅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战争,而且锻炼了工农革命队伍,为第二次革命高潮的到来准备了力量。当然,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革命高潮时表现出严重的盲动主义错误。  相似文献   

2.
张发奎是北伐战争的著名将领 ,他率部在两湖、江西、河南战场屡败敌军 ,战功赫赫。他同情工农 ,与共产党人有过较为坦诚的合作。但他不善于驾驭复杂的政治局势 ,不能在权势与真理之间作出正确的抉择 ,在大革命失败时最终走上了政治歧途  相似文献   

3.
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共同组织了国民革命军,在广泛而深入的工农运动的推动下,进行了一场推翻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即北伐战争。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是一支劲旅,为北伐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北伐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这支军队后来参与了蒋介石的反革命政变,于是在已往对北伐战争的研究中,则比较忽视这支军队,或不愿置评。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本文对这支军队在北伐前夕及战争过程中的史实进行一  相似文献   

4.
北伐战争是中国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在实现广东革命根据地统一的基础上,发动的一场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战争。中共广东区委为这场战争的发动、组织和胜利进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一)北伐战争前,广东区委积极发动和领导工农运动,参与创建和领导革命军队和工农武装,开展了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现了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为北伐战争奠定了基础。广东是北伐战争的策源地。1924年,国共两党在这里建立了合作关系。为了加强对广东及其邻省革命斗争的领导,中共中央先后调派周恩来、陈延年、张太雷、恽代英、邓中夏、熊雄等优秀干部到广东来,与广东党的优秀干部彭湃、阮啸仙、苏兆征,刘尔崧等合作共事,使中共广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次比较全面地考证了大革命时期广州农讲所和中央农讲所的江西学员,这些学员在农讲所聆听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教导,学习了从事农民运动的理论与实践。学成返赣后,按照党的指示,积极投身江西农运,在赣江两岸、鄱阳湖之滨,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广大的农讲所学员又举起了武装斗争的大旗,参加南昌起义、秋收暴动,走上了武装反抗反动派的土地革命的道路,为党后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姜舒影  毛维国 《南方论刊》2021,(1):107-109,112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命题.为了巩固国民革命的基础,首先就要先解放农民.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正是认识到农民对于革命的重要性,在考察和开展农民运动、建立基层组织、开办农民讲习所的实践过程中,采取了灵活丰富的斗争形式,积累了开展农民思想教育的经验,积极引导农民参与革命斗争,掀起了农村革命的风暴,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战争,为革命...  相似文献   

7.
通常论及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国共合作的大革命,系指这一时期以上海为中心的全国工人运动、以湖南为中心的全国农民运动和以消灭北洋军阀为目标的北伐战争。而同一时期,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民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大革命与亚洲”为主题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12月3日至4日在武汉召开。来自英国、韩国、日本及国内10多个省市的专家学者50多人聚集一堂,围绕着“中国大革命与亚洲”这一主题,从中国大革命在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国共合作及北伐战争,政治派别与政治思潮,重要人物的活动与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地交流与探讨。关于中国大革命在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有代表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亚洲各国民族独立解放运动斗争不断高涨,在遭到美、英、日、法等帝国主义的血腥镇压而步人低…  相似文献   

9.
一、历史责任和历史原因 1924年至1927年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人民大革命。它基本上打垮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但是,这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却被中外反动势力残酷地绞杀了。 笔者认为,中国大革命的失败,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造成这次失败的主要历史责任应由共产国际来承担。  相似文献   

10.
薛毅 《江汉论坛》2002,7(4):35-37
农民运动讲习所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农民运动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创办的,一所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培养农民运动骨干的学校。在北伐战争前夕和北伐战争期间,农讲所为广东和全国培养了一批农运干部,为推动北伐战争的进展,在全国各地开展农民运动,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正是农民运动的蓬勃兴起和迅猛发展促进了北伐战争的进行。  相似文献   

11.
国民革命时期中共军政人才培育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早期在从事工农运动的同时,特别在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时期,十分重视军事人才的培育和储备.通过黄埔军校、国民革命军、国民军、苏联以及工农运动等多种途径,培育和造就了一大批军政人才.这些军政人才是党大革命失败后创建人民军队的最为宝贵的财富,这也是共产党早期军事运动取得的主要功绩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一九二四年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年代。这一年的开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于广州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国民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正式建成。接着,工农运动逐渐高涨,掀起了大革命的高潮。  相似文献   

13.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是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独自创立的。在这条正确道路的形成和中国革命的发展过程中,共产国际的态度究竟如何?它曾经起过什么样的作用?本文想就目前所能看到的历史资料,作一初步探讨。(一) 从1927年7月大革命完全失败,到1928年6月中共六大前夕,在这一时期中,共产国际虽然强调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但其根本方针却是发动以中心城市为主的工农武装暴动,以推翻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建立苏维埃政权,并错误地反对在农村进行游击战争。在大革命后期,共产国际和斯大林多次强调,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新阶段基本的、内在的社会经济内容”,并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迅速、大胆而坚决地贸彻执行武装工农群众的政策”。大  相似文献   

14.
我党党群关系的发展是一个涨落过程,这一过程的变化是其内在动因和外部环境的协同。从我党的历史看,这一过程的变化经历了初建阶段、两个高潮和两个低谷。初建阶段是建党后到1923年的“二七”大罢工党和人民群众初步建立了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一个高潮的标志是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  相似文献   

15.
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反对工农运动的原因十分复杂。既有个人思想的局限性,也有国内外其他因素的影响。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导致陈独秀思想上产生误区,认为只有靠压制工农运动来应和大资产阶级,才能挽救国民革命。  相似文献   

16.
一九二六年从广州出师的北伐战争,以排山倒海之势进展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和孙传芳的主力。一九二六年底,北伐军到了武汉,北伐战争达到了高潮时期,隐藏在北伐军内部的大资产阶级代表蒋介石背叛了革命,投降了帝国主义,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蒋介石叛变后,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勾结其它军阀,联合对武汉革命政府实行围攻和封锁,帝国主义也关闭了他们在武汉开设的工矿企业;武汉的许多资本家也进行关厂罢业,停止贸易,抽逃资金,囤积粮食和制造金融混乱等破坏活动。造成武汉地区生活必需品日益缺乏,工人大批失业,武汉政府和财政发生严重困难。另外,帝国主义分子、资产阶级右派和从农村逃到城市的土豪劣绅勾结在一起,大肆散布各种诬蔑工农运动的谣言,猖狂地进行破坏工农运动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郑奭南是深圳土生土长的知识分子,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是中共宝安县党组织创始人之一,曾任宝安县第一任县委书记。1924年至1928年期间,他与黄学增、龙乃武等人在宝安地区开展农民运动,得到农民的热烈拥护,为深圳早期党组织的蓬勃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同时领导了宝安工农革命军的第一次暴动,却在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之后不久调离宝安,与组织失去联系,是深圳大革命时期的关键而又神秘的人物。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农民问题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毛泽东的农民问题理论,是在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中经过艰苦探索而创立起来的,它的形成主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一、大革命时期是毛泽东农民问题理论的萌芽阶段1924年到1927年,在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这场革命运动声势浩大,席卷全国,人们通常把它称为中国的“大革命”.20年代前半期,毛泽东把主要精力放在从事工人运动上.对于中国的农民问题,他虽然从农民人数众多这一角度觉察到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但总的来看,由于他没有实际接触过农民运动,因而对中国的农民问题还缺乏具体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1924年国共合作实现后,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毛泽东逐步加深了对农民地位的重要性和工农联盟意义的认识.1925年初,他对韶山一带农村情况进行了调查.是年秋,他到广州主持国民党宣传部工作,并在农民运动讲习所授课.从这时起,他便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对农民问题的研究和领导农民运动中.1925年11月,他在回答“少年中国协会改组委员会”所提问题时明确地说:现在注意研究农民问题.此后,毛泽东一直把农民问题作为探索中国革命的一个中心问题.在北伐战争过程中,湖南湖北等地农民运动蓬勃兴起,农民阶级显示了巨大的革命力量.革命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1927年期间的江西农民运动,受尽国民党右派势力的阻挠和围攻。先是被工农革命运动撵出南昌城的李烈钧,逃到河口另立“省政府”,控制了赣东北各县,大肆搜罗各县的反革命势力,与当时表面还站在工农运动方面的朱培德的“省政府”对抗。接着,国民党AB团头目段锡朋等人逃往上海、南京之后,其喽啰们则分散在各县,与当地反动势力勾结,沆瀣一气,和各地农民协会作对。因为受到AB团分子的破坏和国民党右派势力的进攻,刚刚蓬勃兴起的江西农民运动,又陷于瓦解、涣散状态。当时有两件事情值得记述。  相似文献   

20.
试析北伐战争中的福建战场迅速胜利的原因曾宪恒1926年7月爆发的国共合作进行的北伐战争,有湖南、湖北、江西和福建四个战场。其中,福建战场是北伐战争东南战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拱卫广东、进军长江下游地区的一个重要战场。本文拟就福建战场的开辟及其迅速取得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