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权問題是革命的根本問題。历史上所有的革命都必須解决这个根本問題。資产阶級革命是以一个剝削阶級代替另一剝削阶級的統治,它以取得政权、确立資产阶級专政而告終。无产阶級革命則必須首先夺取政权,并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型的国家机器,以无产阶級专政代替資产阶級专政。政权掌握在那一个阶級手中,由誰来頷导,决定着这个国家将朝什么方向发展,走上那条道路。資产阶級掌握和领导政权的国家,必然要走資本主义的道路。只有工人阶级(通过它的政党)掌握和领导政权的国家,才可能走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路。在  相似文献   

2.
二党的领导和人民政权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1 党是无产阶级专政的领导力量我国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在很早的时期就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如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建立起来的苏维埃政权,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人民政权,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参加政权的阶级、派别和个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但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这个政权是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目  相似文献   

3.
民主与专政的关系,从第二国际到共产国际,左派的卢森堡、中派的考茨基和右派的伯恩施坦再到列宁都有过很多的论述与争论。对民主与专政关系的争论实质上也是对于社会主义道路的争论,是改良还是革命?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验证了革命的道路是行得通的,然而对于取得政权之后如何对待专政与民主的关系问题,布尔什维克党出现了偏差与错误——使两者对立。这必然会引起两者之间的斗争,这种斗争只有一种结果,那就是谁消灭了谁。无论是民主还是专政都不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论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权的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华大地上,出现了一个几千年文明史上从未有过的新型民主政权,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政权。陕甘宁边区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各个抗日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陕甘宁边区政权属于什么性质的政权即国体,这是研究陕甘宁边区政权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是国家政权的质的规定性。处于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政权,阶级基础是除汉奸、卖国贼以外的各个抗日阶级,在一定程度上有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包括国民党人士参加政权。于是,有人提出陕甘宁边区政权是否属于新民主主义政权的问题。笔者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抗日阶级联合专政的陕甘宁边区政权仍然是新民主主义政权。毛泽东说过:“判断一个地方的社会性质是不是新民主主义的,主要的是以那里的政权是否有人民大众的代表参加以及是否有共产党的领导为原则。”①新民主主义政权,新就新在有先进阶级政党即共产党的  相似文献   

5.
1920年代末,以留美博士胡适、罗隆基为代表,新月社作家发动了一次人权与法治运动.他们痛感在黑暗的旧中国人民没有法律保障的苦楚,批判国民党政权的倒行逆施和法西斯专政,积极传播现代社会的人权意识与法治精神,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6.
关于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目前史学界大体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也是传统的意见,认为太平天国政权是农民革命政权。其理由是:太平天国政权的建立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斗争的产物,有反封建的针对性。它的纲领政策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利益,这个政权是对封建地主阶级专政的工具。它的主要成份太平军,不是镇压农民的军队,  相似文献   

7.
太平天国政权性质,是史学界长期有争论的问题之一。争论的焦点是:太平天国的政权是农民政权呢,还是封建政权?持农民政权说的同志所持的理由是:这是一场农民革命运动,它的斗争矛头,始终指向清朝统治者。据此,太平天国政权具有农民革命的民主主义因素,是“劳动者专政”。持封建政权说的同志所据的理田是:太平天国从永安封王的第一天起,就打上了封建政权的烙印;它的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都是封建性的,与清朝统治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不过是较之开明一些而已。笔者认为,太平天国政权不仅是一个短暂的农  相似文献   

8.
政权稳定主要是指政权系统在运行中所呈现的有序性与持续性.新时期,中国政权稳定面临多方面的挑战.政权稳定不是一劳永逸的,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要居安思危,把政权稳定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从思想根基、绩效基础、体制依托、关键环节、生态环境和坚固盾牌等六个方面加以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9.
国民党“以党治国”理念的发展脉络(1928-1937)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纯 《江苏社会科学》2003,8(2):181-185
“以党治国”理念是“训政”时期国民党政权运作的一个主要思想基础。在运行过程中,国民党自称是遵循孙中山遗教,履行孙中山的“以党治国”思想。从形式上看,这一时期国民党“以党治国”理念对孙中山的思想有继承的成分,但实质上二者存在较大差别。由胡汉民一手拟订出来的《训政纲领》,以相当于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将“训政”时期国民党一党专政的“以党治国”体制初步确立下来。其后不久,蒋介石主持制定的《训政时期约法》取代了《训政纲领》。蒋介石“以党治国”理念的最终目标,是国民党一党专政,同时由他个人独裁。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作为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对发展中国家政权体制的经济基础产生积极与消极的双重影响,并不断消解支持发展中国家政权体制的民族主义理念,直接销蚀发展中国家政权体制的权力结构,最终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政权体制瓦解。在积极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的政权体制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为了确保我国社会主义政权体制健康发展,我国应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和政府驾驭经济风险的能力;深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约公共权力滥用,增强民众对国家政权的认同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  相似文献   

11.
1920年代末,以留美博士胡适、罗隆基为代表,新月社作家发动了一次人权与法治运动。他们痛感在黑暗的旧中国人民没有法律保障的苦楚,批判国民党政权的倒行逆施和法西斯专政,积极传播现代社会的人权意识与法治精神,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12.
周俊琪 《东南学术》2005,(Z1):81-86
中央与地方的税权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封建制下无严格意义上的中央与地方税权关系,税权的集与分始自第一个中央集权郡县制国家秦.税权作为政权的重要内容,如果说中央税权为皇权所把持的话,而地方税权则主要由各级官僚行使,其集与分与政权的集与分相适应,皇权与官僚制的关系决定着中央集权与分权的方向与程度,史实表明,税权与政权相互作用,具有高度的历史统一性.当代中国,税收分权与行政集权之间隐藏着尖锐的矛盾,必须也只能实行宪政解决,以实现从国家集权型财税体制向工商基础型公共财税体制的过渡.  相似文献   

13.
工业政策是德国法西斯政权整个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纳粹党的工业政策主要包括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工业独立、卡特尔化、国有化和总体战争经济体制等几个重要方面。德国纳粹的工业政策,是服从于纳粹法西斯发动对外战争与称霸世界的政治意图,反映了纳粹法西斯专政的实质。  相似文献   

14.
黄丽云 《云梦学刊》2010,31(4):54-60
具有悠久历史的华夏龙舟文化,已成为政权象征的一种代名词,同时亦是屈原崇拜的原型。龙舟竞渡即屈原崇拜的象征,也是帝制专政主义的威仪象征。龙舟竞渡即政权符号的龙舟文化。今日屈原崇拜不仅名闻国际,且延伸至世界各角落。同样,龙舟文化的影响亦遍布世界各地,龙舟竞渡亦见地域差异现象。当今世界,龙舟竞渡已从祭祀哀悼屈原渐渐演变成一种体育竞技活动。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国家政权建设过程中,我国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经历了:“国家经纪体制”下的“乡镇自治”、“国家全能体制”下的“人民公社制度”(早期为“议行合一”制度)和“乡政村治”下的“村民自治”三种制度变迁。进入21世纪,随着传统农业财政体制向现代公共财政体制的转变,农村基层政权组织进行了相应的治理体制改革,本文认为对此应在转变政权职能、改革事业单位体制、统一财政体制与培育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四个方面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6.
覃福晓 《学术论坛》2006,35(3):28-31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是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的政权”的科学论断有特定的针对性,他的话与当代中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略并不冲突。我们要正确理解列宁的阶级观,完整把握他的法制思想,认真总结前苏联完全放弃了阶级分析、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深刻教训,从而更好地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7.
军队和军权是政权的基石。如何合理地管理军队和分配军权 ,是一个政权能否稳定的关键。魏晋两朝的军事领导体制大致相同 ,但两个政权的成败走向却迥然有别 ,这与两朝在相同的军事领导体制下对军队和军权采取不同的管理分配方式有关。魏政权行都督之制授权地方 ,建军司作有力监督 ,置中军居中威慑 ,从而保证了中央集权和朝政的稳定。西晋政权以都督授宗王 ,以封地就督区 ,罢州兵 ,弱中军 ,从而使刚刚取得统一的政权不久而亡  相似文献   

18.
一切国家和民族最終都必将沿着社会发展的共同規律,按照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原理,进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但是各个国家和民族內部都存在着自己的若干特点,因此走向社会主义的具体形式又必然是多种多样、而不是一模一样的:是通过和平的形式还是通过武装斗爭、內战的形式取得政权?是实行这种形式的无产阶級专政还是实行那种形式的无产阶級专政?是采用这种办法还是采用那种办法来巩固社会主义革命,进行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全面总结党执政以来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形成了系统而丰富的政权稳定思想,主要包括: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夯实政权稳定的思想根基;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奠定政权稳定的物质基础;不断推进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提供政权稳定的体制依托;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抓好政权稳定的关键环节;积极转变外交战略,创设政权稳定的良好环境.认真研究这些思想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政权的长期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据《三国志》所载,蜀汉政权的后期出现了宦官黄皓专政,并且导致了蜀汉的灭亡,即《三国志·蜀书·陈祗传》(以下凡引《三国志》均只注某传)所说:“(黄皓)操弄威柄,终至覆国。”可见情况十分严重,它无疑是蜀汉政治上的一件大事。尽管是件坏事,可事关一个偏霸政权的存亡,也是值得注意和研究的。 黄皓算是这件坏事的首恶分子,史书理当备载其恶,以惩奸佞,为后世戒。陈寿作《三国志》没有立宦官传,黄皓的事迹,零星地散见各传,又语焉不详;裴松之作注,对此补充也很少。千余年之后,我们来研究黄皓专政与覆国这件事的历史,就难于了解其本末,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