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代是关羽信仰传播和普及的重要时期,也是关羽崇拜逐渐形成新的信仰中心并北移的最初阶段.湖北当阳玉泉寺关庙作为关羽显灵之处,渐渐失去其宋元时期的中心地位,而山西解州关庙则以关羽出生地的独特优势,逐渐在明代跃居新的关羽信仰中心.这与解州关庙修建较早,官府祭祀不断,地方志书强化及官商大力传播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唐德宗在建中三年接受礼仪使颜真卿的建议以关羽配享姜尚;建中年间郢州刺史郎士元游关羽祠,表达了对关羽的钦敬。贞元元年平叛元戎李晟夜梦关羽请求助战;而贞元二年曾任宰相的刑部尚书关播奏请罢祀关羽等诸将;贞元十八年荆南节度使裴均令地方重修玉泉山关羽庙并命董侹撰文。这些事件的汇合使得唐德宗君臣在中国历史上对于关羽崇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中国古代帝王崇拜关羽的系列中,唐德宗无疑起到了开先河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关帝信仰是中国特有的民间信仰。这种民间信仰的实质是对关羽身上所体现的“忠、义、礼、节、勇”的道德规范的崇拜。它是一种被历史上统治阶级标准化了的儒家伦理规范。关帝信仰由民众自发信仰被纳入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之内,既说明了民间信仰的可利用性,也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所面临的深刻政治危机。  相似文献   

4.
青年学者蔡东洲、文廷海合著的《关羽崇拜研究》一书即将问世了。我对此感到由衷的高兴。关羽崇拜,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十分独特的现象。从三国时期号称"万人敌"而功业未终的勇将,到地位凌驾于历代所有武将的"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再到让芸芸众生顶礼膜拜的"关圣大帝",其影响持续千余年,遍及海内外。直到今天,这种影响依然随处可见。在历史悠久而形式多样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只有对"万世师表"孔子的崇拜可以与关羽崇拜相提并论;而至少在影响的广度上,关羽崇拜明显超过了孔子崇拜。这种现象,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深刻的…  相似文献   

5.
圣徒崇拜缘起于犹太教与早期基督教的信仰与仪式,是基督教信仰体系中最具活力的民众信仰.公元4-9世纪,圣徒崇拜盛行于拜占廷帝国.其因在于:一方面,它迎合了当时民众的精神和世俗需要;另一方面,它接纳了传统异教习俗,同时教父们对此采取了务实的"宽容"态度.因此,圣徒崇拜本身体现了基督教信仰的传统与发展、世俗性与神圣性共存的特点,是认识基督教信仰的一扇重要窗口,也是理解基督教能够战胜传统宗教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西南地区考古发现的金属制品"摇钱树",是当时人们为满足求财愿望,在原始信仰树崇拜观念驱动下而创造出来的自然崇拜对象,自汉代开始传入云南大理地区.从历史的角度比较并结合文献及传说考证可知,这种信仰崇拜与大理白族先民的同类信仰接触后,形成有机整合,丰富了白族先民的树崇拜民俗文化内涵,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传统文化中“关公信仰“形成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公信仰"是我国封建社会特定时期的产物,它的产生有其历史的原因.关羽的"忠义"是形成"关公信仰"的内在因素;封建文化及封建统治的尊崇是形成"关公信仰"的外在因素;儒道佛三教合一,三家的尊崇电为"关公信仰"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清初统治者在历代帝王庙中专门建造关帝庙奉祀关羽 ,并不断加封 ,彰其忠义 ,使关帝崇拜在清朝发展到极盛。这进一步说明作为少数民族的清初统治者为维护皇权、笼络民心而极力倡导关帝崇拜 ,正是由于关羽的仁、义、礼、智、信符合封建统治者所需要的道德规范 ,是统治者利用神权进一步加强统治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凤崇拜是一种重要的民间信仰,其性质如何?有学者认为是图腾崇拜,笔者根据图腾崇拜理论与灵物崇拜理论认为凤崇拜是灵物崇拜,并对灵物与神的区别作了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皇权政治背景下的奇特景观:忠文化与关羽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忠文化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以后的历代统治者为维护君主专制的大一统政治体制,采取各种手段,大力推行"忠君"文化,倡导关羽崇拜是其重要环节。历史上,关羽一度是以"义""勇"形象出现在世俗社会中的。后来被塑造成"忠"的典型而加以顶礼膜拜。明代对关羽的崇拜被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清代则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在上演了最后的疯狂之后,忠君文化终于伴随着民主革命的胜利而谢幕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