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赵钦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3):3-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其演进历程看,可以分为总体布局探索时期、总体布局形成时期和总体布局的拓展时期;从其形成的动因看,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矛盾的深刻认识,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基本特征的深刻把握,对新时代新要求的积极回应,推动了总体布局从形成、拓展到“五位一体”的确立;总体布局演进历程同时蕴含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意义;而深刻把握“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丰富内涵,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的部署,则是总体布局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经历了从"两个文明"到"五位一体"的发展演变过程。它是在立足我国具体国情基础上作出的正确选择。通过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进行研究,有利于深化"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并为我国实现伟大"中国梦"提供重要的实践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文明观的丰富与完善,但是与五大文明相对应的却是"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本文指出为了在表达上更科学、更准确,更为了在实践中宣示生态建设的重要地位,使生态建设成为党领导下的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我们党应当尽快明确包括生态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4.
赵钦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12):3-8
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作了全面的论述和部署,并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已经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学界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研究,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出发,主要围绕着演进历程、历史动因、意义与实现途径等问题展开,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马福运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1-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经历了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三个文明一起抓”、“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的演进过程。五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既不可分割又各有自己的特定领域和特殊规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巩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建设和谐社会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7.
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经历了从“两个文明”到“五位一体”的不断深化过程.“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对于中国未来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将产生深远影响.推进“五位”走向“一体”,必须明确“五位”的“一体”关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构完善的制度体系,提高党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文化需求支持体系是为实现农民工文化权利提供保障的各种影响因素的综合体系。文化资源、文化机会、文化途径、文化能力是满足农民工文化需求的影响因素,农民工文化需求环境包括政策和制度环境、文化教育环境、舆论和服务环境三个方面。基于农民工文化需求的影响因素现状和文化需求环境,可以构建由政府、社会、社区、企业、农民工组成的全方面、高效率运作的农民工文化需求五位一体支持体系,五位一体支持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制度支持系统、教育支持系统、舆论支持系统、服务支持系统和自主能动系统五个子系统。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从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两位一体"到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三位一体",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再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日趋完善的过程,这是我们党在3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科学内涵认识不断深化的历史逻辑的必然。 相似文献
11.
王明亮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3):34-37
"五位一体"总布局之所以必须建立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之上,是因为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存在着资本主义制度无法解决的难题。这种现象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盈利原则,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它具有化解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领域的难题的内在机制。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五位一体"总布局提供了制度保障,"五位一体"总布局必须建立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2.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必须抓住"核心问题"全面深化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权力和权利的关系;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个性和共性的关系;社会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管治和共治的关系;生态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14.
“数字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农业"是集农业科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通讯和网络技术等众多科学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系统,也是一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它通过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过程进行数字化设计、可视化表达和智能化控制,形成精准选种、精准播种、精准施肥、精准灌溉、分级收储、动态监控、适时调节的"链条,"以获取最佳的投入产出比,对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应从我国实际出发,适时推进我国"数字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十八大再次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国家战略,大学是这一进程中的重要生力军。大学文化建设高于一般的校园文化建设,它是一所大学办学思想和人文精神的综合体现,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是建立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需要。大学文化的形成源于历史、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其建设应从五个层面出发,形成党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五位一体"的新格局,构成一个体系化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综述、调查访问、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阐述了推行"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必要性,分析了该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与实际工作对接难,对农村的情感培养慢,生活实际问题解决难,各级政府激励指导不到位等。构想了大学生"村官"计划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出了培养"本土化"的大学生"村官",高校定向培养大学生"村官",引导大学生"村官"树立在农村服务的意识,健全和完善保障制度等促使大学生"村官"计划可持续发展的最实际、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两个"三位一体"、一个"四位一体"和两个"五位一体"构成的"多维一体":旗帜是道路、体系、制度的"三位一体",总部署是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的"三位一体",特色是实践、理论、民族、时代特色的"四位一体",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要求是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五位一体"。 相似文献
18.
王世贞的核心诗变观一是诗之变由古而近,则风气使之。这里的风气不单指时代政治风气,还包含社会心理、民俗、艺术创作的价值取向等方面。首先反映在他的审美意识史和他对文学历史本质的认识上;其次反映在他对习和政治对诗歌影响的认识。虽然他不放弃盛唐范式,但已经从整体风貌和审美特征视角关注四唐诗歌的变易。二是王世贞的诗变论体现在他细致的辨体功夫,以辨体发现诗变,并将诗变归于体之变化。其格调论的特点,是以意渗透文本话语的整体,这一整体由材、辞、运笔、精神、意等五个要素组成;可见其从诗之法论诗歌变易,离不开主体与客体、内质与外形等方面;这使他能够在格调论的范围内引入变量,改正格调论的理论缺陷,使格调本身具有发展的内在机制。这些做法,后来在胡应麟、许学夷等人那里得到承续并发挥到极致。 相似文献
19.
在“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关键地位,对于促进其他四方面的建设发挥基础性作用: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两难困境,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生态文明建设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新动力,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内含新的文化价值理念,推动树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新风尚;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有助于推进社会整合及人自身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配置目标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的资源配置是要实现其协调运行的生态目标、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五流”(即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人流和价值流 )的可持续运行理论 ,就是衡量资源配置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基本理论。所谓“五流”的可持续运行 ,是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在人类的调控和管理下处于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