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青海社会科学》2014,(3):F0003-F0003
<正>2014年3月27日,西北五省区社科院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研讨会在西宁召开。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向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赵宗福讲话。西北五省区社科院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发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新疆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阿布都热克扎克.沙依木编审、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朱智文研究员、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孙发平研究员和苏海红研究员等专家分别作了交流发言。通过此次研讨会,五省区社会科学院加强了合作交流,开拓了学术视野,提供了共同发展的信息,为丝绸之路沿线智库机构如何共创丝绸之路新辉煌,更好地服务于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决策开阔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宁夏社会科学》2014,(3):F0002-F0002
2014年3月25日至27日,宁夏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冬红、综合经济研究所所长段庆林、科研处副处长李文庆一行三人,赴青海省西宁市参加“西北五省区社科院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研讨会暨《西北蓝皮书》协调会、院长联席会”,  相似文献   

3.
<正>8月12-13日,由青海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第七届西部五省区社会科学院院长联席会暨"加强新型智库建设推进藏区‘四个全面'发展"研讨会在青海西宁和海北州西海镇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国家级智库机构和出版社,四川省、西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成都市等省市区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藏学研究所等学术机构70余位专家学者和青海省宣传思想理论界20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共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西明出席了开幕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青海清真产业和对外贸易的现状及青海清真产业发展的区域优势,探讨了青海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初期,应将清真产业作为青海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选项点之一,开展对中西亚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背景的了解和研究,积极加入或参与到"中亚经济贸易圈"的建设之中,并大力提升青海清真产业自身发展的路径与思路。  相似文献   

5.
《青海社会科学》2014,(5):F0003-F0003
<正>2014年8月10日,由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中国民俗学会、青海省社会科学院、格尔木市委市政府、青海省民俗学会共同主办的"2014’昆仑文化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学术论坛"在中国盐湖城一一格尔木市隆重举行。来自海峡两岸及美国、德国、英国、法国、韩国、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苏丹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了论坛。中共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吉狄马加m  相似文献   

6.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对我国向西开放,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促进青海与中亚、南亚国家间的交流合作、加快向西开放提供了新的历史性机遇。本文立足青海实际,在考察青海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历史重要组成部分的基础上,对青海向西开放的优势与挑战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青海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构想,并探讨青海与中亚、南亚国家的广泛合作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比较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了两年来青海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进展情况,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在战略定位、组织保障、财政金融、发展环境、规划指导、人才培养、联系机制、宣传交流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央地、府际、媒体三者关系的平衡,既考量一地一区经济发展,又密切关联民生效应始于2013年9月的新一轮中国区域经济战略已引致海内外舆论滚动报道,其直接触及别国的区域战略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被高调提出的国内战略主要表现为长江经济带战略。透过地方政要的讲话和表态不难解读,其间充斥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地缘意识。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直接关联的西北五省区中有四省区的定位分别是,陕西称新起点、桥头堡;甘肃提黄金段;青海说战略基地、重要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全球化的发展让世界更加紧密联系在一起,丝绸之路正在随着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复苏。中亚作为丝绸之路的关键一站,将会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进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中亚“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具有运输大通道、能源大通道、安全大通道和资源大基地等积极因素;中亚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存在着交通基础薄弱、地缘博弈激烈、能源大博弈等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12月,宁夏社会科学院共出版系列蓝皮书6本,分别是:《中国西北发展报告(2014)》(西北蓝皮书)、《国家战略宁夏使命——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专论》、《宁夏经济蓝皮书》、《宁夏社会蓝皮书》、《宁夏文化蓝皮书》、《宁夏反腐倡廉蓝皮书》。《中国西北发展报告》(西北蓝皮书)是由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个省、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联合组织专家学者撰写,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专题研究报告。从2012年起每年一部,由西北各省区轮流主编。《中国西北发展报告(2014  相似文献   

11.
<正>9月24日,由青海省社会科学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青海省海南州委州政府联合主办,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科研办公室、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青海藏学研究中心、藏学研究所、《青海社会科学》编辑部共同承办的"共享发展与藏区精准脱贫学术研讨会"在西宁举行。来自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国家民委研究室、中央民族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青海省委党校、青海民族大学、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7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2.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党中央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趋势、立足中国国情作出的重大战略调整和战略决策。新疆作为亚欧大陆的桥头堡、“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域和横贯东西的交通大动脉,战略地位更加凸显,在欧亚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将会全面提升,必将成为我国西向战略的重要支点和战略高地,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最具活力和投资潜力的热土,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核心区,必须创新思维;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核心区,动脉在交通;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核心区,现代服务业是引擎;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核心区,相关政策必须差别化。  相似文献   

13.
丝绸之路青海道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布局中,振兴丝绸之路青海道不仅具有历史文化的象征意义,也是新形势下全面促进青海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黄金时间节点上,构建丝绸之路青海道特色文化产业带,突出青海省作为丝绸之路南线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使"一带一路"战略能够切实在青海落地,并与周边丝路沿线省区和国家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携手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从而推动青海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凸显"大美青海"的特色和实力,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日前,市社科联召开宝鸡社科界专家学者座谈会,就"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宝鸡怎么办?"以及宝鸡如何乘势而上向西发展进行座谈。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四国期间,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时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之后又在国际国内场合多个阐述。立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广泛响应。"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提出,意味着国家改革开放战略进一步向西开放,宝鸡无疑又一次面临经济、文化全面提升发展的重  相似文献   

15.
西北地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土地面积约304.7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将近三分之一。这里草场资源和牲畜品种资源丰富,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我国草原面积173万平方公里,70%以上分布在这些地区。据1985年统计,五省区草原面积有20.25亿亩,占土地面积43.5%。其中新疆约计12亿亩,青海5.6亿亩,甘肃2亿亩,宁夏0.39亿亩,陕西0.26亿亩。五省区有大牲畜1943.8万头,其中宁夏73.3万头,新疆517.6万头。1985年末羊只存栏数5 323.7万只,占全国羊只总数15 589万只的34.15%。其中新疆2 431.9万只,青海1 328.2万只,甘肃912.8万只,陕西341.1万只,宁夏309.7万只。从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经济特点看,加快牧区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加速这些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6.
宁夏深度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推动中阿务实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超越民族、文化、地域的限制,在古丝绸之路上共同描绘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友好交往的和谐图景。今天,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中阿双方共同语言在增多,共同利益在增加,共同需求在增强。“一带一路”的建设契合了中阿合作的现实需要,为中阿关系发展打开了新的机遇之门。宁夏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南下直抵西安,西经河西走廊通达西域及欧洲。宁夏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推进中阿合作中,拥有人文、政策、区位、产业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和特殊地位,能够很好地发挥中阿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带动中阿合作全面务实发展。  相似文献   

17.
构建全方位开放开发格局离不开内陆地区的发展,加快内陆口岸建设,打通国际贸易通道,将为西部内陆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搭建新的平台。青海省地处我国西部内陆地区,口岸建设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实施,给青海省推进大通关建设促进外贸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就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新形势下,对如何立足比较优势加快内陆口岸建设、畅通对外贸易通道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建设“一带一路”是我国世界“大棋局”视角下的“国家战略”,是国家最高层次的工作总方略、国家运行的总目标,具有长期性、国内整体性、世界全局性和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融合的特点.国际上中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点,俄罗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点则集中于东南亚国家联盟国家和印度.基于国内各省区地理位置、区域发展与周边国家联通优势等因素,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广西作为与东盟合作的“桥头堡”、内蒙古作为我国对蒙古和俄罗斯开放的前沿、黑龙江作为与俄罗斯合作的重要省区等得到了基本认同,这些省区与周边国家在铁路、公路、口岸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问题,成为新一轮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9.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这里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需要有相应的环境保障,其中法治环境是一项软环境,也是一种生产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法治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吉林省作为研究视角,讨论其在深度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重点分析吉林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面临的六大主要问题,并就吉林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出五条针对性建议,不仅能够加速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东北线建设,而且对全面振兴吉林省经济、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