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原认为,面对越来越复杂的世界和人,现代诗追求复杂的内蕴和复杂的表达。中国现代诗必须学习西方的现代诗,但不能简单地追随与模仿,应从自己创作实际出发进行借鉴和吸取。绿原从自己四十年代就形成的具有浪漫色彩的现实主义创作准则的基础上积极吸纳现代诗的艺术表现力。文章从“复杂的象征、暗示”,“智、理的表达”,“挖掘内心”,“史诗视野”几个方面展示出他融化现代诗艺术的创造性的匠心。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的现代诗论主要包括“自我表现”说和“自然流露”说两部分内容 :前者认为诗歌是“自我”情感的抒写和人格的表现 ,后者认为“自我”的情感与人格在诗歌中应该是以“自然流露”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它既是应新诗发展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而产生的 ,又是对中西诗论创造性的转化。它对中国现代诗论和新诗的发展均产生了积极的影  相似文献   

3.
闻一多的抒情诗是中国现代诗史上的瑰宝,不仅是因为它思想内容的深广、意识的纯正、情感的纯粹,也是因为其体式多样、语言精致、技巧丰富。闻一多在新诗艺术之美的构成上作了多方面的探索,为中国现代诗歌艺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他创作上的实践与理论上的主张虽有所出入,但相得益彰,只是从理论上论述闻一多的诗歌艺术观念与追求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4.
论穆旦的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穆旦的诗王泽龙九叶诗人唐堤称道他的诗友穆旦的诗“有着最鲜明的现代诗风”与“最深沉的哲理内涵”.而且是九叶诗群中“流派风格最浓烈”的诗人。[‘j穆旦以他坚实的探索实绩.代表了四十年代中国诗坛现代主义诗歌的最高成就。四十年代穆旦共出版诗集三部:《探险队...  相似文献   

5.
俞平伯认为 :“诗是人生底表现 ,并且还是人生向善的表现” ,“平民性是诗主要质素 ,贵族的色彩是后来加上去的 ,太浓厚了有碍于诗底普遍性。”为了达到“促进”人生的目的 ,诗歌就得真实地描写现实人生和抒写人的情感 ,但“真实”又是与“自由”连带而生的 ;因此 ,从根本上来说 ,诗应该是白话自由体 ,具有“平民性”。俞平伯的这些观点对新诗及现代诗论的发展均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闻一多对新诗神秘美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一多在现代诗学史上最早肯定了“神秘元素”在诗歌中的重要作用。他从理论上揭示了“隐”即“兴”、“象”与西方诗歌“意象”、“象征”的内在联系,努力寻找中国传统诗学与西方现代诗学之间“对话”的可能性。在创作实践中,他运用创造梦境与幻象、意象与象征、死亡意象与氛围等,给诗带来了神秘美的特征。《奇迹》一诗在神秘的意象中表现了热烈的、爱的精神世界。“神秘美”的探求与“三美”的主张一样成为闻一多对新诗现代性探索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余光中对传统的一度疏离 ,只是中国游子的短暂西游 ,而非洋奴的媚外。他在亲近了西方现代文化以后 ,对其负面深有感触 ,从而更深切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港期间 ,他明白了“任何主题原经不起再三抒写”的道理 ,于是努力求变 :情感更加真切、亲近 ,内容更具深广度。强烈的中国情结使得余诗在艺术上有了更加确定的定位。他提出了“现代诗的三度空间”说 ,努力追求“带点稚拙的民间中国感”。在意境的营造上 ,余诗的中国情韵亦日益深厚。余诗乡愁的浓重 ,源于两岸隔绝 ,因此 ,笔者诚心希望其乡愁诗能成为绝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诗学是诗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短暂而重要的阶段,学说观点复杂众多,初步形成了“人生与艺术”、“古典与现代”、“本土与西洋”三组具有某种对应性的诗学理论(主题)范畴,而20世纪20年代前后关于“人生与艺术”问题的讨论和论战无疑是中国现代诗学史上的第一话题。传统的文学史观念往往将这一问题局限在“文学研究会”与前期“创造社”的争论中,其实这一论题有门户之见的宗派根源,更具有诗学意义的重要性和覆盖性,反映了中国现代诗学理论初级构建中的理性与非理性过程。  相似文献   

9.
艾青是中国新诗史上的领唱人。当中国式的现代派诗人在中西交融的理想旗帜下折回到诗歌创作的“纯诗”之路时,同样接受西方文化的艾青则开创了一条将时代情绪、民族传统、西方现代诗艺与个人气质相融合的艺术之路,正是这种融合奠定了他诗歌的内在灵魂。本文从艾青继承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和他自觉运用西方现代诗艺为表现手法出发,探讨艾青诗歌内在的精神之魂。  相似文献   

10.
本次习作的主题是诗歌。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璀璨的历史为我们见证。我们很多同学也对诗有着独特的情感,特别是现代诗。但他们善于去读诗,却将写诗拒之门外。如何让诗歌点缀青春的色彩?换句话说就是如何去写现代诗。首先是内容的选择上,  相似文献   

11.
试论“创世纪”的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世纪”诗社系台湾新诗史上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现代诗流派之一,它的理论主张尤其是创作实践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台湾现代诗的发展,它的嬗变演进也从某一方面昭示了台湾现代诗消长起伏的复杂轨迹。因此,探索“创世纪”诗的得失利弊对于台湾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台湾的现代诗发轫于50年代初、中期。1954年10月,“创世纪”诗社成立于台湾南部的左营,其成员主要是初出茅庐的青年军人。它不同于稍前成立的、位于台北市的、有诗坛健将纪弦和覃子豪、钟鼎文(番草)领衔参与的“现代诗社”和“蓝星”诗社,“创世纪”初创之时,则地处偏僻、阵容微弱,更加之“无固定经费,出版经常脱期,且没有建立独特的风格,尚未形成气候”。因此显得颇为寂寞,更没有在当时的诗坛产生特别  相似文献   

12.
林亨泰是台湾“跨越语言一代”的著名诗人,他与纪弦共同发起现代派运动,是台湾现代诗的开拓者之一。他在半个世纪的文学生涯中,理论与创作并出,深刻影响了台湾诗坛。本文着力评述的即林亨泰诗学体系的形成和现代诗创作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论曹操的“奸”与“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操是小说《三国演义》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也是塑造得最成功的艺术典型。“奸雄”是曹操的主体性格 ,却不是他性格的全部 ;他的性格非常丰富和深刻 ,是由多种情致和各种才能构成的。仅就他的主体性格 ,也由“奸”与“雄”两个方面构成 ;他既是一个“奸邪诈伪阴险凶残”的绝代奸雄 ,又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和雄才大略的杰出政治家、谋略家和军事家。二者互为条件 ,相辅相成 ,“成雄”是其目的 ,“施奸”是其手段 ;不“奸”难以成“雄” ,为了“成雄”则不择手段。小说不仅写了他“奸”的一面 ,更写了他“雄”的一面 ,还写了他的其他性格特点 ,使曹操成为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少见的富有独创性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4.
严迪 《江海纵横》2008,(4):44-45
去年的腊月,我有幸读到了学者沈天鸿所著的《现代诗学形式与技巧30讲》,全书回答了30个现代诗学的理论问题,如:什么是现代诗歌、什么是“先锋派”?现代诗歌为何如此等等,倾泻了一系列诗学理念的重新思考,冲击了老的思维逻辑。其中第27讲关于“先锋派”一讲,更为直接引我深思。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译诗还是论诗,王佐良均表现出一种奇妙的现代敏感与语言才能,他并非一个纯粹的追究义理、考究辞章的学者。事实上,王佐良的语言才能与现代敏感正来自其诗人特性,通现西南联大校园诗歌实践,审察现代诗在20世纪40年代所面临的转型,就不能不注意到:在联大校园诗歌对于新的抒情道路的探寻中,王佐良的现代诗写作具有一种不同于他人的抒情风姿,他以“迷人的抒情”与“泥土的根”的交融展现了别一种抒情形态。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作家笔下有许多描写“南洋”风景的篇章,其中以“南洋”花木描写与“南洋”建筑描写卓为突出。诗人杜运燮的《热带三友》笔致动人地写述了“南洋”椰、蕉、木棉的尤异姿态和精神内涵。“南洋”的佛塔寺可谓“南洋”文化“超机体”的一个泛例隐喻,而新加坡的“鱼尾狮”则是“南洋”文化记忆库里最微缩典型的一个特案象征,两者分别从宏观与微观的代表性视界具体而微地诠证了“南洋”建筑风景全部文化归属性的“情感结构”。  相似文献   

17.
纪弦是一位超越性的诗人 ,他的一生事业 ,分为“大陆时期”、“台湾时期”和“美西时期” ,就像“三级跳” :在每个生活空间 ,他都不倦地追求超越之道。纪弦的一生表明 ,惟有现代诗 ,才是其生命真实的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18.
论巴金小说的悲剧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巴金小说的悲剧美贾玉民还是在1932年,巴金发表了最令人读之沉痛的中篇小说《砂丁》以后,他的一些朋友认为他的作品“忧郁”太多、太重,希望他更多地去写“光明”。巴金感谢他们的好意,但也进一步申明自己的创作态度与意图:他并不是害怕反动政府的迫害而不敢把...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画历来注重“气韵生动”,“以形写神”,但要深谙这其中的“韵”与“神”,光靠技巧的熟练是不行的。作者结合人物画写生课教学提出了一个情感教育的问题,并结合教学体验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诗歌的审美价值标准是中国现代诗人们长期讨论的一个诗学重要问题。现代诗歌审美价值标准主要有“真”、“善”、“美”统一说,“价值”与“效率”统一说、“内容”与“形式”统一说、“现实”与“艺术”平衡说等。它们在现代诗学史上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至今对中国新诗理论建设与创作实践仍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