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我国已经进入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区域文化产业方兴未艾,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仍以民族旅游为主。立足民族文化资源,培育和发展民族旅游文化产业,是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湘西捞车古村寨是典型的土家族村落,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但尚未转化为文化资本,未能有力推进区域社会发展。在文化产业大发展背景之下,整合捞车古村寨及周边古镇的文化资源,促进民族文化资源集群发展,实现对民族文化资源由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的人文关怀,进而培育与发展民族旅游文化产业。这既有利于土家族民族旅游文化产业的开发,又是对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传承与保护途径的探索,也是对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新方式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聚落是村民聚居生息的空间,是生命承载之地。湘西土家族聚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的聚居地。文章以湘西周边地貌、居住形式为参照,阐释我国传统聚落文化在少数民族居住选址、规划、建房中的影响作用,以及湘西土家族传统聚落的格局特征;进而为当代民居的规划设计、空间建设、环境布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湘西土家族、苗族、汉族交错杂居,生计类型日渐趋同,民族通婚范围的扩大,现代交通、通讯、传媒的发展,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是民族文化互动的条件.民族文化互动主要表现为民族节日的交汇、墟场中的文化流通、语言文字在交流中传播、民间宗教信仰的交互.在民族文化互动过程中,文化的共性与多元并存,形成各民族共享的湘西地域文化;文化互动的模式具有民间自发和国家主导相结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湘西民族文化资源丰厚、独特。根据其资源特征和优势,文章提出了依托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建设湘西特色文化产业的构想,并就关于建设湘西特色文化产业的市场创新提供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化资本"这一说法是由法国当代有名的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他同时相信文化资本转换为经济资本的可能性。对于如何有效实现民族文化与当地产业发展有机融合,一直是许多研究者关注的议题。本文对云南普洱民族文化发展的现状进行了仔细分析,聚焦于把绿色生态文化、普洱茶文化、北回归线文化和边地民族文化通过产业化发展,形成普洱民族文化产业集群,提出品牌打造、产业融合、文化创新、人才培养、文化金融等普洱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湘西土家织锦色彩艳丽、构图巧妙、图形极富特色,应用到湘西土家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出独特的文化生态。湘西土家织锦以实物提炼、神话想象、生活情景以及直观的图形和文字为表现形式,在土家族的生活中扮演了御寒装饰、亲情传递、美好象征和宗教信仰等社会功能,具有图形抽象性、民族代表性和传承稳定性的文化特征,传递着土家族的历史发展过程和信仰风俗,在其艺术设计中融入民俗习惯,体现土家族喜“斑斓五色”的审美意识。湘西土家织锦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湘西土家族重要的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7.
梯玛所承载的以"土王菩萨"为核心的信仰与仪式,是湘西土家族赖以繁衍和发展的重要传统。这一传统的塑造与彭氏溪州政权的建立息息相关,反映了湘西地区各民族文化群体互动与融合的历史过程。梯玛的信仰与仪式所祭献神祇的"三巨头"结构,不仅是彭氏政权合法性确立的象征,同时也是彭氏政权与其他湘西土著势力相互联合的结果。这一文化整合的过程为湘西地区土家族民族认同的形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湘西土家族的建筑装饰文化,既是自身特有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乡村风土人情的呈现,又是与周边其他民族深刻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反映了民俗的浸染、人文的荟萃、历史的变迁。土家族延续至今的生产、生活模式是其建筑装饰文化能呈现豁达、积极乐观、简朴庄重风格的原因。在当代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土家族建筑装饰可以以传统构图意境、文化精神符号为支撑,合理采用新材料和新技术,继续融合发展,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和审美意趣。  相似文献   

9.
论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湘西包括张家界、湘西州和怀化三州市,同在湖南省的西部,是一个以汉族、土家族、苗族、侗族为主的多民族杂居区.该区域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人文环境浓郁,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文化旅游态势强烈.但当前在旅游开发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依据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指向,综合考虑民族文化旅游内涵.构建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新的模式,是值得理论和实际工作者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10.
湘西苗族传统殡葬文化深深嵌入苗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中,成为湘西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湘西苗族传统殡葬文化有其特殊的仪式流程、文化内容与内涵。从现代视角透视,可见其尊重自然和维护生态安全的生态价值、推动湘西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的文化价值、增进生死观念的认识和推动社会关系整合的社会价值、弘扬孝道和树立文化自信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1.
湘西傩堂戏源于中原汉族的傩堂戏,曾经历了傩祭傩仪傩舞傩戏的演变历程。流入湘西后,受到当地土家族、苗族民间习俗和民族艺术的熏陶及影响,在传承的过程中产生流变并打上“湘西”的烙印,其民俗性、宗教性独具特色,是湘西旅游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正被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重点研究以渝东南、湘西北、鄂西南、黔东北为核心的武陵文化圈火文化传统与火崇拜习俗,这里生活着土家族、苗族、汉族、说“瓦乡话”的人群,他们特殊而鲜明的火文化传统与火崇拜习俗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意蕴,是珍贵的民族文化瑰宝,作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与历史和现实的关系甚紧密,但濒临着失传的危险,必须作为民俗旅游文化资源的有机部分,加以调查、开发、抢救和保护。  相似文献   

13.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重庆市黔江区地处武陵山腹地,是国家和重庆定位的渝东南及武陵山片区中心城市,也是土家族和苗族的聚居区。近年来,黔江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但由于起步较晚,仍然存在总体规模偏小、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滞后、文化骨干企业缺乏等问题,黔江区要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必须紧紧抓住民族文化这个特色,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着力培养文化骨干企业和文化经营人才。  相似文献   

14.
文化全球化增加民族特色文化保护的难度,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基础薄弱,少数民族数量较多,人口较少,民族文化生态脆弱,旧的保护观念和思维不太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基于文化事业的保护方式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随着民族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边疆民族地区特色文化保护必须更新观念,以适应活态性、整体性、创新性与自觉性的内在要求和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将民族特色文化保护与民族文化产业发展通盘考虑,以文化保护作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与充分保障,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文化保护的内在需求和重要途径,通过适宜的产业化利用,拓展民族特色文化保护空间,增强民族特色文化保护的自觉性和自信心,达到保护与发展的共生共赢。  相似文献   

15.
双语教育与文化认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立论的基础是语言与民族、民族文化之间的密切关联。在此基础之上,文章以土家族为例,论述了中国双语现象产生的社会心理基础及主要类型,提出在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过程中,如何使母语母文化不被第二语言文化同化,减少异族文化对母语文化负的或破坏性的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以西南民族文化产业为基础的民族文化贸易主要分为国内和国际两个终端消费市场,而民族文化贸易处于"内向型"发展阶段,文化贸易逆差现状与我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状况不协调,民族文化面临知识产权法制体系缺陷的困扰,民族文化贸易的产品和服务同质化导致系列问题。在坚持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更注重文化生产和创新,巩固以民族文化品牌引领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西南模式",实施从"引进来"转到"走出去"的战略转型,把西南民族文化产业走廊作为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策略进行整合,从而沿着民族文化"走出去"的路径促进西南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文化资源产业化对于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资源的独特性与排他性为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文化生态发展失衡,文化空间日益萎缩,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薄弱,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困境仍然是制约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多重阻碍。因此,为了促进民族地区农村文化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应构建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机制,培育文化产业发展意识,加强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产业组织建设,为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在新世纪新一轮的区域和全国旅游业的竞争发展中,湘西永顺作为我国土家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应加快实施以土家族文化振兴旅游的发展战略,着力推出“湘西永顺--中国土家源”的新旅游品牌形象,藉以深度挖掘和有效利用当地的土家族历史文化资源,提升重点旅游景点的品质,从而在湘西乃至全国确立起核心竞争力优势,实现旅游业的“二次创业”。  相似文献   

19.
湘西土家族摔抱腰即摔跤是深受土家族人民喜爱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土家族摔抱腰按身体接触方式可分为固定式和自由式两大类,由于其规则简单、场地器材要求简易而在土家族地区得到广泛流行。它产生于土家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体现了土家族悍劲勇、尚武好斗的民族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群舞《太阳出来咯》根据土家族男儿的成长过程进行编创,将土家族的生产劳动及其民族文化的发展壮大完美地融合到一部舞蹈作品中。该作品借鉴了土家族摆手舞和茅古斯舞的表现手法,利用了当代舞的编舞技法,充分展现了土家族的舞蹈韵味。在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与现代文化相结合,达到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