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程丽娜 《理论界》2010,(9):134-135
"哀"是人类情感的基本形式,而作为一种文艺审美美感类型的"哀美"则是人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痛苦与无奈的情感抒写。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哀美"与西方文学中的"悲剧美"不同,它表现出自己独有的民族形式特征。魏晋六朝时期,"哀美"开始成为艺术审美的风尚,表现哀美的诗歌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也逐渐放出了异彩。  相似文献   

2.
艺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艺术育人。对于大学生来说,艺术美育是一种特殊的、巨大的教育力量,发挥着重要的认识、教育和审美作用;而艺术美育的有效途径,一是在艺术欣赏实践中实施美育,二是在艺术创作实践中实施美育。艺术美育实践中要解决以下四个问题:一是艺术教育要与美育真正融合,二是美、审美、美感在美育和艺术教育中应该互为表里,三是艺术美育要依托美的教师、美的教材、美的教学法,四是艺术美育重在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美感体验和审美修养。  相似文献   

3.
“悲剧是一种特别的艺术。”①悲剧所表现的是人的痛苦和不幸,其悲之甚,其惨之烈,都足以引起欣赏者巨大的痛感。然而,自古以来,悲剧一直是最吸引人、最具较力的艺术形式(本文讨论的“悲剧”是广义上的悲剧)。人们始终愿意以伤心落泪的期待去接受悲剧带给心灵的震颤,跟随着主人公一道经历痛苦磨难,在痛苦中体验欢乐,享受悲剧带给人的“甜蜜的痛苦一和“税人的忧伤”③。可见,悲剧除了给欣货者带来痛感外,还能给人以审美快感和愉悦.那么悲剧的审美痛感与快感是如何产生的,两者间的关系如何?它们在悲剧审美中有何意义?这些将是…  相似文献   

4.
美学在多国传播过程中存在复杂的变异问题,其中审美文学化是一个显著现象。从哲学上看,范畴包含属相和种相。美是属相,其中作为种相的崇高和优美构成美的一组范畴,而悲剧、喜剧和美不存在种属关系。美学上的崇高和优美是作用于人类视觉的图像对象,而悲剧和喜剧与视觉无关。在从古希腊到18世纪中叶美学学科建立之初,其间悲剧和喜剧并非美学或审美范畴,此后经由德国和苏联学者将崇高和优美延伸到文学领域讨论,悲剧和喜剧作为崇高和优美在文学中的对应概念才被确立为美学范畴。在此过程中,不仅崇高和优美发生变异,不固定在视觉领域内被讨论,悲剧和喜剧也发生变异,成为一组构成美范畴的种相。这种在欧洲变异了的美学接纳了较多非视觉对象或要素,使美感和视听两种感觉有关的基本点被动摇,产生许多相互缠绕、复杂难解的问题。美学进入中国后,将悲剧和喜剧不加质疑地认为是一对美学或审美范畴。如画作为一个自然审美概念,研讨范围局限在英格兰有关湖区和苏格兰山地的旅行写作内,因其具有明确的所指对象和形式特征,故很难变异。由于没有对应的戏剧体裁,如画几乎被中国学界遗忘。美学在中国变异为一门与文学理论接近的学科,与哲学、自然审美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5.
现代艺术作品所造成的一切审美接受障碍,在接受者那里,无论在感官反应方面,还是在理解作品内涵方面,反而是对现代艺术进行审美的必要条件.广大的接受者只有在穿越障碍的过程中体验了压抑、虚空、狂躁、忧伤、痛苦,陷入面对无物之阵的深层恐惧,其智慧才能从心底里被唤醒,从而以一种新的眼光去看待艺术,看待人类自身与世界,从而获得一种深刻的美感.  相似文献   

6.
从康德到黑格尔,"崇高"在美学乃至整个哲学沿革中的境遇牵系着人的境遇.无论是康德、席勒还是谢林,都是把"崇高"与"美"(优美)作为审美判断或美感直观的两个性态有别的维度提出的;黑格尔依然沿用了作为审美范畴的"崇高",但他只是把它置于"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唯一被认可的审美维度下,赋予它以阐释"艺术前的艺术"的使命.美学在康德、谢林、黑格尔那里都只是价值祈向隐然可辨的哲学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美"和"崇高"的价值在怎样的分际上被确认取决于不同哲学体系的价值重心.一如悲剧的衰微,"崇高"违别我们已经够久了."美"正渐次沦落为当年叔本华所鄙弃的那种"媚美",与"告别崇高"的轻佻呼叫相唱和的是熹音湛湎中的人们的泛艺术嬉戏.然而,文化危机的消息毕竟早就报告着某种可能的运会,它在警示人们作必要的人文自审时也提撕人的审美心灵再度唤起那富于悲情的"崇高"的一维.  相似文献   

7.
关于《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意义与价值,人们已谈的不少了。本文想就《史记》中人物的悲剧美与司马迁审美理想的形成谈一些看法。一、关于《史记》中人物的悲剧美。悲剧美是美学上的一个重要范畴。涉及社会生活和艺术两个领域。在前一个领域,它是一种表现为特殊冲突状...  相似文献   

8.
(一) 美作为“人化的自然”,其本质内容表现为对人类实践的全面肯定,是一种“自由的趣味形式”。那么,作为美的基本种类(范畴)之一的喜剧(滑稽,下同),象其它美学范畴(优美、崇高、悲剧)一样,也是现实肯定人类实践的一种特殊具体形式。概略说来,优美是现实对人类实践的直接肯定,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对立因素的和谐,崇高作为对人类实践的肯定,表现为矛盾和激荡的形式,其显著特征是宏伟有力,悲剧作为艺术中的崇高,其矛盾冲突则表现为善与恶的生死搏斗,具有强烈的悲奋性。至于喜  相似文献   

9.
中西悲剧价值存在很大差异,西方悲剧价值在于由恐惧与怜悯而引起的净化心灵的崇高审美,中国的悲剧价值则在于由于合乎情理、伦理而得到的道德感化——一种高台教化的“善”的审美。两者的差异是由不同的文化渊源、艺术观念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探讨艺术与审美间的关系,指向主要在"缘"上.这"缘"是"以人类天性为基础","与人类起源一样久远",是一种天缘关系.艺术与美、美感生成的关系,从其原初意义上看,即在很大程度上犹如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所以,将其视为一个与人类生之俱来的特殊"情结"对待,或许较之于生硬地将其剥离开了看、以追问其因果关系,更合乎自身规律.  相似文献   

11.
从审美经验和艺术观点两个角度比较奥古斯丁和阿奎那的美学思想。奥古斯丁区分美感和快感,强调审美体验是虔诚心灵认识上帝的一种方式,审美过程是一种内省直觉的心理过程。奥古斯丁一方面指责世俗艺术,另一方面要求艺术为信仰服务。阿奎那指出只有人类具有发现和欣赏美的能力,美感是最高层次的快感,具有不假思索、无需推理等审美直接性特点。阿奎那对艺术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维护,尖锐批判艺术道德主义。  相似文献   

12.
美育,通常称为审美教育、美感教育。一般来说,它包括美感教育、美学知识普及和以美的规律贯穿其中的普通教育。美感教育指运用美的规律和艺术实践,训练和强化人的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等心理能力,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提高人的审美知觉能力和创造力。美学知识普及主要是进行美学原理、艺术史和艺术批评等方面的教育,为人的审美活动奠定理论基础,以提高人的审美趣味和美学修养。以美的规律贯穿其中的普通教育,即把美的规律贯穿到其他学科教育中,发挥出美育对智育、德育的促进作用。人类绝大多数实践活动,无不渗透着美育的成份。…  相似文献   

13.
威廉斯将悲剧定义为一种关于人类失序状态痛苦经验表现的特殊文本形式。他将近现代以来的悲剧定义为"自由主义悲剧":一种对资本主义"自由秩序"造成的失序状态的体验。由于资本主义制度自身的活力已达到了尽头,有关自由主义的各种悲剧体验也必然趋于枯竭,人们在当前需要一种能够表现新的失序经验的悲剧形式即革命悲剧来取代自由主义悲剧。但威廉斯关于革命悲剧到来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实践可能性的讨论,均存在某些明显的理论疏失。  相似文献   

14.
艺术作为人类创造美与鉴赏美的活动,同宗教有着一种本质性的关系。然而在现代社会人们忽略了宗教与艺术的审美体验,有人致力于宗教与科学的和解,有人关注宗教与伦理道德,只有极少数人意识到宗教艺术和其他艺术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蒋述卓著的《宗教文艺与审美创造》是一本探讨宗教与艺术的审美体验的很好的书。作者从元理论的角度来思考艺术与宗教,从宗教艺术的大化、想象与象征、艺术意境、文艺创作心理学的角度切入;从审美心理学和宗教心理学来研究审美与宗教的相通和依违,从而深入探讨了宗教与艺术的审美体验和相互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纵观人类审美历程和艺术历程,可以发现一条清晰的线索,即:“美(及崇高)→变态美→丑”。追溯其社会历史根源,人们发现它不过是社会历史发展中“繁荣→衰退→荒芜”这一历程所造成的,同时又与“希望→失望→绝望”的心理历程相对应。当社会恢复了昌盛繁荣,人类又充满了希望时,人类的审美历程和艺术历程又会经由变态美而回复到常态美。当然,它不是前此美的重复,而是一种更高的美,更丰富的美。  相似文献   

16.
从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悲剧艺术的伦理传统总的看呈弱化趋势而现代悲剧艺术由于受相对主义多元文化的影响,对善恶伦理的“超越”几乎到了取消善恶判断的地步,如此一来必然导致悲剧艺术的式微为了挽救悲剧这一传统艺术,应确立“审美价值直觉”这一美学概念,以实现美与善在悲剧审美的更高层次上的契合。  相似文献   

17.
贾振勇 《河北学刊》2008,28(1):99-103
审美观念是过去二十多年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强势阐释支点。但人们对这一观念的理解存在形式主义的偏执。审美体验作为审美活动的中枢,包孕着感觉、知觉、情感、意志、理性、欲望、潜意识、道德判断等人类诸种精神因素。左翼文学的政治移情与审美转换,是审美体验在特殊艺术时空的特殊艺术展现。  相似文献   

18.
存在不存在“缺陷美”呢?一种意见认为:若按特征状态看,美的形态可分为崇高、悲剧、喜剧等;若从性质着眼,又可划分为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所以“缺陷美”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美是不存在的。至于某一事物完美或缺陷,则是按照一定尺度区分这一事物的不同状况,而根本不能作为是划分美的形态的一种标准。世上万物本无十全十美,一切事物都可  相似文献   

19.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悲剧崇高论是在批判黑格尔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色彩,是马克思主义悲剧崇高论的发端。直至马克思和恩格斯才对悲剧艺术的崇高给予了科学的概括。德国心理学家兼美学家里普斯以实验心理学为基础,转而向人的内心开掘。把悲剧崇高与人的价值直接联系了起来。而美国的桑塔耶那则强调悲剧崇高的审美价值。但他们都不无偏颇。十月革命以后,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对悲剧崇高有了新的认识,表现了向纵深的开掘和新的时代感。  相似文献   

20.
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悲剧因为崇高的东西、美的东西被毁灭,而使人感到悲愤,喜剧却因为丑的东西,也就是无价值的东西被揭露被讽刺,而使人从中感到审美愉快。这两种美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