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方人》2006,(5)
一位原籍上海的中国留学生刚到澳大利亚的时候,为了寻找一份能够糊口的工作,他骑着一辆自行车沿着环澳公路走了数日,替人放羊、割草、收庄稼、洗碗……只要给一口饭吃,他就会暂且停下疲惫的脚步。一天,在唐人街一空餐馆打工的他,看见报纸上刊出了澳洲电讯公司的招聘启事。留学生担心自己英语不地道,专业不对口,他就选择了线路监控员的职位去应聘。过五关斩六将,眼看他就要得到那年薪三万五的职位了,不想招聘主管却出人意料地问他“你有车吗?你会开车吗?我们这份工作要时常外出,没有车寸步难行。”澳大利亚公民普遍拥有私家车,无车者寥若  相似文献   

2.
你听说过这样的事情吗?有一个驾驶员一天正在开车,一打方向盘。突然发现这方向盘没转过来。再一看。自己的一只胳膊没了!这一下可着急了,开着车这胳膊怎么不翼而飞呢?  相似文献   

3.
九儿 《北京纪事》2011,(3):16-19
前不久,有个同事问我:“你知道网上有卖地锁的吗?”我一头雾水。说:“地锁?你要那玩艺儿干吗啊?”“哎哟,你可不知道,现在我们小区抢停车位部抢疯了。”同事火急火燎地接着说,“这两天我上班都是坐的公交车。为什么啊?只要您刚把车开出来,立马就有人在你的停车位安地锁,所以现在院里,不安地锁,车谁也不敢开了。”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源管理》2014,(11):204-204
4:我昨天晚上喝多了,现在还有些宿醉 爱喝酒(尤其是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而且你的上司肯定会就此认为你是个不把工作当回事的人——明知道第二天要上班还非跑去喝得酩酊大醉,这样的人能受到重用吗?而且,他也一定会怀疑宿醉未醒的你在这一天里是否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吧。  相似文献   

5.
主管:“把读完100本书做为你今年自我成长的目标,你觉得如何?”部属:“100本吗?老板您怎么会突然有这个想法呢?有什么原因或用意吗?”主管:“啊?我应该先跟你解释—下原因,不过也没什么特别意思,就是读完100本书啊!你觉得我会有什么目的吗?”  相似文献   

6.
那是很平常的一天,也是非凡的一天…… 星期一下午第三节课,照例是每周一次的班会课。我总结了一个星期的工作,刚要准备提醒上星期不大遵守纪律的同学,猛然发现班里的“顽皮大王”正捂着肚子,脸色铁青,额头上还渗出了汗珠。我走过去,摸了摸他的额头,关切地问:“你怎么啦?哪里不舒服吗?”“他肚子疼,好像挺厉害的。”他同桌说道。“快,快出来!我打电话叫你父母来接你去看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李开周 《社区》2012,(8):17-17
江湖上谣传,胡适在美国留学时.为了督促自己刻苦学习,在日记里制定了一个详尽的时间表,早上几点起床,晚上几点就寝,上午读什么书,下午读什么书,都定得死死的。第二天,他没有看书,去跟同学打了一天牌。第三天,他接着打牌。第四天。继续打牌。第五天,他对自己虚度光阴非常不满,在El记里发狠道:“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但到了第六天,他还是打牌。  相似文献   

8.
责任     
流沙 《社区》2014,(12):60-60
一本财经杂志对某市制造行业协会的企业老板,作了项随机调查,其中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如果让你重新选择你的工作,你还会选择现在的这份工作吗?  相似文献   

9.
轻松一刻     
《社区》2009,(24):36-37
以事实说服人 爸爸:“怎么搞的,大白天还开着灯?”儿子:“是你早晨上班前忘记关了。”爸爸:“你发现了,为什么不关上?”儿子:“你不是经常教育我要用事实说服人吗?”  相似文献   

10.
一直向前     
1976年春夏,只要没课,我部在林肯学院图书馆啃书。“你知道吗?托尼·布莱尔很喜欢你。”查尔斯·汉姆告诉我。“怎么会?我都不认识他。”“哦,他说他认识你。”10月的一天,一张新面孔出现在德里办公室门口:  相似文献   

11.
保持联系     
佚名 《社区》2012,(35):36-36
儿子打来电话,没聊上几句.我就急着问他:“坎蒂德怎么样了?他走了吗?”儿子笑起来:“妈,你怎么这么惦记他呀?我都嫉妒了!”儿子在英国剑桥CSR公司工作。刚一上班的时候,他就告诉我说,与他对坐的是一个葡萄牙人,名叫坎蒂德。坎蒂德的工号是12号,年纪不大,尚未娶妻,却是这个公司地道的元老级人物了。公司排前20个工号的只剩了三个人,只有坎蒂德一直没有当官。不是因为他缺乏能力,而是因为他不感兴趣。  相似文献   

12.
褚双林 《可乐》2010,(8):60-60
一天,带小儿回山东老家,我让他尝尝大饼卷葱。饭桌上有酱,我指点他说:“你蘸着吃。”他立马站起来。看他误会了。我又说:“我是叫你蘸着吃!”他一时不明白,委屈地说:“我不是站起来了吗?还要我站到哪里去?”  相似文献   

13.
有人问:“上班必须化妆吗?”或有人说:“除了重要的事情外,我一向不化妆。”对于化妆问题,可说是众说纷纭。不过,每天早上化了妆再上班,其实也是工作的礼节之一。因为上班时.即使你坐在办公桌前,也要经常跟别人接触。当和别人接触时,如果有人看到你那不经修饰的脸,虽然你十分注意说话的态度不使别人感到不愉悦,却还不能算是一位完整的社会人。  相似文献   

14.
申霞艳 《今日南国》2014,(11):34-34
2014年3月,严歌苓在中山大学演讲,提问环节,有学生问道:“网上说,您每天在丈夫回家的时候,会换好衣服去迎接他,真的是这样吗?” 全场哄笑. 严歌苓很坦然,她说:“你还说得客气了,网上传得更神.实际是我每天要坐在书房里工作六个小时,有一天,先生出去上班,我就穿着睡袍坐在书房里写啊写.等他回来,发现我还是这个样子,就开玩笑说:‘难道我今天没有上班?’他是开一个玩笑,但我意识到这是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原绍峰 《社区》2014,(26):37-37
走在澳洲的大街上,只要迎面碰上澳洲人,不管识与不识,总会看到礼貌的微笑和友好的问候。这种问候很简单,无非就是“Hello(你好)!”或者“Morning(早上好)!”开朗活泼点儿的还会多加一句:“Howareyoufeelingtoday(你今天怎么样)?”老实说,刚来澳洲的时候,我还真不适应澳洲人的这份友好。因为在国内,我们习惯只跟认识的人打招呼。走在街头,我们一般是面无表情,目不斜视,很少会无缘无故面带着微笑的。  相似文献   

16.
田大金 《老友》2012,(5):9-9
何长工,原名何坤。1923年,他从法国勤工俭学回国.在湖南省南县及华容地区开展党的地下工作。1927年的一天,何坤向在武汉代管中共湖南省委工作的毛泽东汇报工作。当时,白色恐怖笼罩湖南。毛泽东对他说:“你的目标太大,不宜再回南县、华容两县工作。”毛泽东又说:“你的名字也太显眼,要改一改。”何坤说:“改什么好呢?”毛泽东想了想说:“你不是在长辛店学过工吗?就叫何长工吧!”毛泽东风趣地说:“长工这个名字不错,要为革命打长工嘛!”  相似文献   

17.
清敏 《人力资本》2010,(2):34-35
在面试中.有些用人单位会问一些涉及应试者个人隐私的问题,诸如“你有男朋友吗?”“你赞成婚外性行为吗?”“如果客户对你提出性要求,你怎么应对?”。如果老板骚扰你,你怎么办?拿酒瓶砸他?”  相似文献   

18.
从春到秋,算起来把他加为好友已经六个月零十天了。他发过来一朵玫瑰花:“见个面好吗?”她微微一笑:“NO。岂不闻见光死?”他发过来一个露出来六颗牙齿的笑脸:“我不是很挑剔的人。”她呵呵一笑:“死的是你。”  相似文献   

19.
开心屋     
董芳 《山西老年》2011,(8):35-35
一天。白羊和一只狮子走进餐厅。老板说:“您要啥?”羊说:“一份套餐。谢谢。”老板又问:“你的狮子不饿吗?”羊说:“不。谢谢。”老板不死心又问:“真的不要吗?”羊说:“是的。”老板有些不甘心又问:“你再考虑一下,它真的不要吗?”羊不耐烦地吼道:“你认为它饿了我还能在这儿吗?”  相似文献   

20.
轻松一刻     
《社区》2009,(22):60-60
的确见过 法官指着作案凶器问被告:“你见过这支枪吗?”被告答:“没有,先生。”法官又问了几遍,被告仍然坚持说没有见过。于是,法官决定第二天继续审问。第二天,法官问被告:“你见过这支枪吗?”“是的,先生,我的确见过。”“什么时候?”“昨天在法庭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