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运宝 《决策》2007,(6):10-12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江苏也许从未像今天这样有如此深刻的体认。 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在沿海,江苏经济最不发达的地区却在沿海。面对长三角“杭州湾化”的趋势和江苏向“浅内陆省”演变的事实,尴尬的江苏正从1996年“海上苏东”的教训中惊醒,开始重新审视一度被自己忽视的千里海岸线。  相似文献   

2.
杨敏 《决策》2007,(7):1-1
6月26日,杭州湾跨海大桥正式贯通,宁波成功跨海拉近了与上海的距离.上海则在5年前就迈开南下脚步,东海大桥与洋山港建设让国际航运中心的轮廓越来越清晰;而浙江舟山群岛正在启动的大陆连岛工程,也将通过一座座桥的建设,让舟山这个海中孤岛变为半岛.  相似文献   

3.
鄂黄长江公路大桥的建成通车,不仅圆了黄冈700多万人民的大桥梦,而且大大改善黄冈的交通状况,提升了黄冈在全国交通网络中的地位,使黄冈迅速纳入全国“二纵四横”的交通格局和武汉都市圈之中,为提高黄冈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的集中度,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实现黄冈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跳板和平台。  相似文献   

4.
张道刚  翁仕友 《决策》2004,(11):6-11
5月18日,安庆几代人的一个圆梦之日。这天晚上,滨江的宜城几乎万人空巷,安庆市的市民和对岸大渡口镇的居民纷纷冒雨走出家门,好像谁都不愿错过见证大桥主桥最后合龙的那一瞬间。5月18日,对偏居长江北岸一隅的安庆来说,同样是一个“破局”之日。一座城市因为一座大桥而裂变出一个全新的格局,一座城市因为一座大桥而充满崛起的渴望。  相似文献   

5.
美国人眼中的“大中华”王缉思,朱文莉“大中华”的含义80年代后期,《经济学家》、《商业周刊》等酉方报刊开始用“大中华”一词来表示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间扩大了的经济联系和政治统一的前景。美国人最早公开讨论“大中华”概念,是在1990年3月美中关系...  相似文献   

6.
谢魏 《经营管理者》2011,(11):49-50,47
城市的发展演变是在各种"触媒"的作用下得以发生。触媒作用主要表现为新元素改善了其周围的元素;触媒可以提升现存城市元素的价值或做有利的转换。每个触媒反应的目标是造就一个超出单个元素总和的反应、一个将城市想象为整体而非孤立片段的总和。本文采用了理论研究与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取杭州湾大桥建设对宁波城市的经济发展、交通体系、空间结构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研究,引入"城市触媒"理论来说明相对独立的城市开发项目对城市整体结构未来发展的影响,目的是使城市设计师和城市开发的决策者们自觉地思考单项城市建设工程及其实施策略对其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潜力,从中积极地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优势因素,促进城市环境质量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7.
谢邦宇在94年第10期《党校科研信息》上撰文指出:币场经济在本质上应该是“法治经济”,而不是“法制”经济。“法治”和“法制”虽则只是一字之差,但本质殊异一是切不可等同或混问使用的。所谓“法制”.作为法律制度的统称,要么用来泛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要么用来灾示国家的一种管理方式.通常不外乎被使用于这样两种意义。前一种意义主要指法律规范体系和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化的总和,其含义近似于“法”;后一种意义上主要体现民主原则的制度化、法律化,仅在某种程度上含有“法治”的意思。而所谓“法治”,则主要是指以法治…  相似文献   

8.
“新常态”,本来是习近平总书记用于描述中国经济的一个词,可是近来越来越被“跨界”指称中国政治,一些媒体更是将其合二为一统称“习近平新常态”。这或许会引发一些讨论,但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中国社会为什么会出现新常态,为什么又能够出现新常态。  相似文献   

9.
近来,不时见到报刊和和公文中出现“法人”一词。《法制晚报》报道,北京市朝阳区200家网吧负责人在朝阳文化馆接受了有关网吧政策法规的免费培训。据了解,这是全市千家网吧法人接受培训的最后一期。这则新闻标题为《千余网吧法人受培训不合格者“从头再来”》,正文中也有“网吧  相似文献   

10.
魏后凯 《决策》2006,(10):38-39
对于当前东北经济出现的增长和水平“双塌陷”现象,绝不能看成是国家实旋东北振兴战略的结果。从历史的角度看,这种“双塌陷”现象是改革开放以来东北经济长期相对衰退累积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苏杨 《决策》2006,(9):53-53
在中国,“循环经济”从学术用语发展到政策用语再到流行语不过十年时间,对大众来说还是“高档但费解”的词,但在学者和官员圈里,这个概念却十分热门。笔者因为参与过有关政策的制定,也经常与一些“业内”人士共话循环经济,因此发现了许多书报难觅但的确经常耳闻目睹的循环经济“逸闻”。  相似文献   

12.
“临空经济”泛指航空港所在地的区域经济,以航空运输作为物流和客流基础,促使生产、技术、资本、贸易、人口等要素在机场周围聚集。 “临空经济”的出现,使经济空间布局发生新的变化,这是国土开发的新革命。  相似文献   

13.
贺海峰 《决策》2005,(4):38-41
经济强县为什么依然戴着“贫困帽”?这个原本就争议不断的话题.因为《人民日报》近期的一篇报道,再次引发各界瞩目。报道称.陕西省经济5强县中竟然有4个是贫困县。  相似文献   

14.
刘畅 《决策探索》2009,(18):18-19
一、什么是“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一词源自日本。20世纪80年代中期它开始出现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等一系列政府文件之中。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产业政策”作为我国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强有力手段,已经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产业政策”作为经济学用语并没有一个完整明确的定义。在经济学领域,因研究角度的不同,它的具体含意也不尽相同。事实上,“产业政策”一词是在1971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就14个加盟成员国的产业政策所做的报告出版发行之后,才开始为国际社会所认知。  相似文献   

15.
眼下,我们身边出现了一些名日“公仆”实为“大款”的现象。他们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破坏了党群关系,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他们以权力为手段谋取私利或借助组织市场经济活动,谋求官场的进身之阶。笔者称这种现象为“官场经济”。这种“官场经济”主要有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关于虚拟经济涵义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珍 《管理评论》2003,15(5):23-25,7
本文通过对经济一词的来源和发展的分析,指出“经济”就是追求价值增值活动的总称。进而,对实体经济循环过程与虚拟经济循环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在此基础上,根据虚拟经济循环的根本特点,对国内多种虚拟经济定义进行讨论。最后提出本文对虚拟经济概念界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政治账”和“经济账”作为一对相伴的词,经常会出现在一些领导的言谈之中。对这两个词词典尚未收录,所以也没有权威的解释。根据使用的语言环境和在此指导下的工作运行情况,笔者给它们下了一个模糊的定义:“政治账”就是以政治影响为第一尺度,事情从经济角度计算,虽然赔了,但  相似文献   

18.
《决策导刊》2007,(6):5-5
汪洋书记在第三次党代会所作报告中,“加快”“率先”一词反复出现,引起党内外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9.
陈放 《领导广角》2002,(8):39-39
“特色经济”是许多地方政府努力“办实事”、“出政绩”的目标。我国加入WTO后,经济运营的变化具有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一个地方某种类型经济的预期效益与其实际收益之间,可能是同步的,也可能落差极大。因此,探讨一下“特色经济”的新视野,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将于2040~2050年之间超过美国——这是“世界公众舆论”网和美国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5月底公布的民意阔查结果。6月初,美国《新闻周刊》对此作了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