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文明戏在中国话剧的发展历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其商业化的演出模式成为文明戏在上海生存发展的重要推进力,而民鸣社则是上海文明戏运动中的代表,其演出剧目及舞台艺术表现形式代表着中国初期话剧运动的最高水平.文明戏的得失成败,与上海市民社会的变化发展密切相关,而不单纯是话剧艺术本身的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2.
"文明戏"作为戏剧名词出现于20世纪初,渐渐消失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其间,不少戏剧现象都被指称为文明戏.据史料分析,文明戏可大致分为清末改良京戏--文明新戏;清末学生演剧--文明新剧:清末民初职业化文明戏--新剧;民国初年天津戏曲--文明戏等.此外,在民间,也有把现代戏曲、话剧、歌话剧,甚至全部现代戏剧称为文明戏的现象.各种文明戏的共同特征是其宣教功能,文明戏在演出形态上的表现与这一功能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的剧场戏剧和文明戏都是中国话剧的非常重要的形态。它们的出现和当时的外部环境密切相关,也和话剧自身发展的规律密切相关。其中20世纪30年代剧场戏剧的出现,是对早期文明戏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话剧文本创作进入成熟阶段。研究剧场戏剧和文明戏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对剧场戏剧有了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了解到中国话剧在不同时期发展的特殊性,从而在整体上认识并把握中国话剧的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4.
陈大悲是我国早期话剧事业的重要创始人之一,对其话剧舞台技巧上的独特探索和对话剧发展的贡献依然认识不足.他对文明戏运作机制的反拨、摆脱新剧的时事剧俗套,特别是他在舞台技巧上的实践与探索,对中国话剧产生的不可低估的持久影响和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5.
早期话剧运动,也称文明戏运动,不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补充,它更以注重西方文化引进与传统艺术的啮合,注重自身的文化运作与前驱的改良主义思潮的啮合,注重艺术倡导与具体社会现象和人生问题的啮合,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提供了足资借鉴的历史参照。  相似文献   

6.
早期话剧从"文明戏"到"爱美剧"的深刻演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从浅薄直露的"白而不唱"到对话关系的初步安装,从伦理陈腐的"殉情旧戏"到道德革新的"家庭新戏",从废弃程式的粗疏随性到整饬舞台的文本定型,考察早期话剧文本样式的深层变革和现代转型,能够从文本转换层面为早期话剧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现代话剧是自觉地担负起超出审美需求之外的历史任务而诞生的,在与旧戏和文明戏的顽强斗争中,开始了它全新的生命历程。但是由于启蒙者的理想和接受主体的能力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距,使这种以引进西方文明为主要内容的话剧艺术难以得到中国社会的普遍认同。从而决定了“五四”话剧由崛起必然走向沉沦的历史命运。这段历史的经验教训对于中国当代话剧面临的“危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早期话剧的政治色彩造成了它在戏剧结构和语言风格上的成就不高。很多剧目和演出团体披着西方戏剧的外衣,却做着传统戏曲的本行,呈现出了“不中不西”、“不新不旧”的倾向,话剧语言更是“不文不白”、“不土不洋”,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程式化倾向。本文以戏剧文体学中对戏剧语言进行话语分析的共识研究方法,尝试探索早期话剧语言在话语分析视角下呈现出的某些文体倾向以及这种戏剧语言文体风格在整个中国话剧语言发展史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90年代以前,学术界对中国新文化运动变革之前的话剧研究缺少必要的热情,原因是多方面的。主导学术意识的偏枯、资料的匮乏、早期话剧社会声誉不佳等都使该领域成为学术的“撂荒地”,偶有闯入,也很快便退出①,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失调足以让任何人望而却步。这就造成了早期话剧研究的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一方面,话剧史、文学史都不能绕开早期话剧这一新文学主要样式的源头不谈;另一方面,点到为止,并不深究,往往不甚了了,就连用什么称谓都显得有些犹豫不决。比较常见的称谓是“文明戏”,──有关这一名称本身的含混我们在下文再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话剧艺术属于新民主主义文化范畴,它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直接推动下,对旧戏曲进行猛烈批判的基础上,吸取欧洲近代戏剧创作革命精神之后产生的。从1917年至20世纪末,随着现代话剧艺术的发展,中国话剧演剧艺术研究,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历史发展阶段。(一)现代话剧诞生和初步发展时期(1917-1936)五四新文化运动不仅使中国现代话剧艺术从文明戏胚胎里诞生出来,而且还哺育了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第一批优秀的剧作家,出现了第一批有影响的优秀剧目。与此同时,我国现代话剧导演体制的奠基人洪深以及熊佛西、陈大悲、汪…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都市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都市话剧异军突起,并迅速在多元化的戏剧演出中确立了自己的活动空间。都市话剧在内容上关注社会热点,注重挖掘都市独特的生存体验;在人物塑造上,创造了时代感强,并具有都市特征的形象代言人;在运作上,积极寻求创作与市场的接轨,将商业化作为自身生存的重要策略。这类话剧的出现为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国话剧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也逐渐呈现出某种模式化、类型化、庸俗化的倾向。这一点成为了都市话剧缺乏精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外倾社会心态制约着近代以来的中国戏剧变革最终走向了移植西方话剧的道路。人们对话剧的热情有时并不在话剧本身 ,而在于赋予话剧之外的那层心理色彩 ,在于人们对话剧的热情中把自己的社会心理倾向表达出来了。早期中国话剧研究的成果 ,对认识当代中国文艺的诸种现实多有裨益。话剧传入中国的文化史价值 ,主要不在于它传达了近代中国的意识形态 ,而在于它改变了传统中国戏剧的格局。早期话剧在文化史上不可取代的历史地位 ,恰恰在于它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概括了中国话剧九十年的发展里程。认为1907年的“新剧”首先在上海萌发为中国话剧的幼苗,“文明戏”为中国话剧的初级阶段,“国剧”运动表明话剧传入的多样化。其间,从方言与职业的对号入座,开始民族化尝试,到兼说多种方言的通俗话剧继续到“文革”之前,开放后的特型演员仍在说方言,以及外国所出现的多种对话同时并用的话剧,充分说明同时采用多种方言是现实变革的需要,是以社会生活为依据的,并非哗众取宠的手段。从而揭示了中国话剧与方言运用的辩证关系,说明了中国话剧之所以保持生命力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4.
马俊山 《江海学刊》2013,(1):196-201
文明戏的角色制是一种开放的、风格化的演艺体系。其来源,一是传统戏,二是日本新剧。文明戏舞台上,辛亥革命前后由言论正生扮演主角,"甲寅中兴"后逐渐为滑稽所取代,根本原因是观众兴趣的转移。言论正生确立了"话"在新剧演作中的核心地位,能部演员则展现出写实性和生活化演艺的魅力与前景。滑稽的流行,既成就了一批优秀喜剧演员,也夸张地呈现出演员、角色、观众三方的复杂动力关系,启迪了后来话剧演艺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编撰幕表剧本《仇大娘》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恩来在南开学校学习期间,曾参预创建南开学校新剧团(以下简称南开新剧团),该团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最早从欧美直接引进西方戏剧艺术形式,在我国话剧诞生期演出过一批大型多幕话剧。这些剧目在南开上演后,流传华北的京津一带,以至东北的沈阳、吉林和华东的南京等城市,影响广泛。周恩来是南开新剧团的主要骨干,对戏剧理论和演作都曾作过认真的研究和探讨。他在剧团中除担任布景部副部长外,还是主要演员之一,参领了许多剧目的演出活动和许多剧本的创作。南开新剧团的早期剧本,均以团体署名,所以至今许多剧…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戏剧因为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与当时中国社会反抗封建专制思想、传播西方民主自由精神的需求相契合,最早传播到中国,成为在当时上演剧目和场次最多的外国戏剧作品。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丰富、由选段到全本、由单一演出形式到多种演出形式的发展过程。莎剧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不仅沟通了中西方文化,推动了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而且对中国传统戏剧的改革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话剧音乐作为舞台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导演构思的一部分.是为衬托表演艺术服务的.在话剧演出中,成功的话剧音乐能起到震撼观众心弦的作用,因此,话剧导演要更好地运用话剧音乐,使话剧作品更具有灵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8.
话剧是"舶来品".这种崭新的戏剧样式被移植到中国舞台时,人们并不熟悉它的艺术规制.以话剧在中国的艰苦蝉蜕为背景,本文认真分析了早期话剧在创制台词和对话艺术过程中的初步探索,总结了我国话剧在成型时期运用台词和对话的基本特性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阮南燕 《江淮论坛》2005,(1):153-157
话剧职业化问题是研究话剧现代化必须面对的问题。从文化的角度切入话剧研究,才能理清话剧现代化与职业化的关系。职业化是话剧现代化的内在属性,是衡量话剧艺术生产力的有效指标。只有建立完备的职业化演剧体系,才能使话剧的各项运行机制在职业化演出中建立起来,并推动制约话剧发展的诸文化机制的完善,保障话剧现代化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花木兰舞台艺术的演变有其独特性。它是断续的,有较强的时代性。以花木兰为题材的剧作,在舞台上的演出经过一代代的传承,形成了不少精品。花木兰舞台艺术在演中变,不同时代、不同剧种、不同演出团体的演出呈现不同形态。这就是为什么尽管花木兰形象反复再现在舞台上,但对于话剧、戏曲等来说,花木兰是永远的且是不一样的花木兰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