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学在建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它可直接应用于政治经济学、哲学、逻辑学等。而使其相互联系、运用、发展的典范是伟大的导师恩格斯。本文仅以哲学与数学的二者联结阐述了恩格斯的数学观。恩格斯以数学作为具体内容去理解哲学,又用哲学去指导数学,从而对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阳光的滋味     
耳畔回想着那句话:在生命悲情的大地上,努力活出阳光的滋味。不知道说这句话的人,是不是活出了阳光的滋味。虽然他还说过,希望这人世很美丽,但我总是无端地想象着当曲终人散后,他一个人在静夜里的孤独与落寞。也许,只是臆测,我习惯性地以自己的思维去洞见别人。他的心里装着那么多的宏大叙事,装着天下苍生,哪有闲暇去伤感与寂寞呢!但我分明听见有人对他说:思想者的志业是寂寞的。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化的潮流中,王国维是一个非常独特却又异常重要的存在,他异于时人的社会改造,却由个体生命体验走向纯粹学术、纯粹哲学,远离时代硝烟而自成博大精深。王国维独特的学术成就与他的悲剧人生及他对悲剧人生的异常敏感的体验分不开,从某种意义上说,前者是后者的延伸:纯粹学术的追求是王国维企图解脱悲剧人生的结果。叔本华和老庄等人的哲学成为观照其悲剧人生的思想工具。  相似文献   

4.
教育哲学是一种演绎的学问,它的意蕴表现在:它是追求教育智慧的学问;是塑造理想人的学问;是追求教育乌托邦的学问;是追求心灵意境的学问。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在哲学史上所占的重要地位是人所共知的,但是他的哲学史观长期以来没有受到重视,这种不全面研究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其思想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义拟对亚里士多德哲学史观的有关问题作些初步探讨。哲学及其产生现有的资料表明,亚里士多德是哲学史上最先通过区分哲学与其他学问而确定了哲学的对象,说明了哲学如何产生的人。对于哲学和具体科学(或别的学问)的划分,亚里士多德是通过几个步骤实现的。首先,他区分了知识和经验。哲学和具体学问都以追求知识为目标,都以自然的必然性为认识对象,它们都属知识体系,这是其共性。但在他看来,经验只能认识个别,  相似文献   

6.
怎样活着?     
卑劣地、愚蠢地、放纵地、邪恶地活着,与其说是活得不好,不如说是慢性死亡。追求对灵魂好的东西,是追求神圣的东西;追求对肉体好的东西,是追求凡俗的东西。应该做好人,或者向好人学习。使人幸福的并不是体力和金钱,而是正直和公允。在患难时忠于义务,是伟大的。害人的人比受害的人更不幸。做了可耻的事而能追悔,就挽救了生命。不学习是得不到任何技艺、任何学问的。蠢人活着却尝不到人生的愉快。蠢人是一辈子都不能使任何人满意的。医学治好身体的毛病,哲学解除灵魂的烦恼。智慧生出三种果实:善于思想,善于说话,善于行动。人们在祈祷中恳求…  相似文献   

7.
《金陵瞭望》2009,(24):68-69
南京人是性情中人,总是带着一种随意性.在做什么事以前.并没有太多的去想.这事应该还是不应该去做。南京人就是南京人,对好对坏都不在乎。南京人似乎从来都不在乎别人会怎么想他。  相似文献   

8.
作为现代逻辑和分析哲学的创始人,弗雷格认为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真。在逻辑学中,真既可以做谓词,也可以做形容词,并且与句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为了获得真,他开创了一种形式语言的方法,从而为现代逻辑和分析哲学奠定了研究的"范式"。  相似文献   

9.
逻辑哲学的一个具体困难在于:与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和历史学相比,逻辑学本身有一个欠发达的学科身份.像其现代形式的任何东西都起步非常晚,逻辑学系很罕见,至少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大学中是如此.它目前分布在数学系、计算机科学系和哲学系,并且在每种情况下,都带有某些其主学科的特征.由哲学关切带动的逻辑是哲学逻辑,其在原则上与逻辑哲学截然不同,尽管在实践上二者往往不易区分此外,逻辑学包含许多相互间没有太多共性的各种分支,比如模型论、证明论、集合论、递归函数论,以及哲学逻辑因此,逻辑哲学应该反思什么并不是完全清楚的然而,这种情况在带来威胁的同时也提供机遇.我们能够以任何最有望带来回报的方式来研究逻辑哲学.逻辑哲学的本性中没有任何东西限制我们使用任何我们所知的作为证据,只要其与我们考察的问题相关.逻辑哲学所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是对逻辑学作为一门科学的本性和首要原则进行重新思考.从长远来看,人们可能希望关于逻辑学本性的更大的清晰性将有助于我们在更多具体的逻辑哲学问题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皮尔士早年曾受严格的逻辑训练,坚持以逻辑学为学术目标,一生热情地追求逻辑学的改进和应用。他的逻辑思想具有广阔的视野,对于逻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然而,他作为一位伟大逻辑学家,长期不被人理解,只是在近几年才重新得到发现和重视。  相似文献   

11.
聪明VS智慧     
正聪明的人看别人做什么,有智慧的人看别人怎么做。有一位砍木头的工人,他每天非常辛苦努力地砍着木头,而他的班长只在他的身边负责监督他,自己并不需要去伐木、砍木头。这时候,这位伐木工人就问他的班长说,我为什么要砍木头你却不需要呢?班长回答,因为我比你有智慧啊!工人说你怎么证明你比我有智慧呢?班长当时正好站在一棵树的旁边,他把手放在树  相似文献   

12.
皮尔士早年曾受严格的逻辑训练,坚持以逻辑学为学术目标,一生热情地追求逻辑学的改进和应用。他的逻辑思想具有广阔的视野,对于逻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然而,他作为一位伟大逻辑学家,长期不被人理解,只是在近几年才重新得到发现和重视。  相似文献   

13.
2月27日晚8时《201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这不仅仅是一个年度的感动,而是一个时代的感动.其实,在每一个时代的页码上都站着一位我们的主人公,往下一页传递着“信”与“真”这两种质地极其坚硬的情怀.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逐渐富强起来,也是因为这些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质的中国人.也许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时我们虽不能成为感动中国的人,但一定是个让中国人感动的人.相信每个看了感动中国的人都会有一种真实的清洁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这正是感动的一种力量,只要人人都献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相似文献   

14.
逻辑哲学是目前国际逻辑学界和哲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而在我国对它的研究则处于起步阶段。逻辑哲学是逻辑学和哲学相关研究的结果,它不同于哲学逻辑或元逻辑,也不同于语言哲学或数学哲学,它研究由逻辑学引发的哲学问题,特别研究形式系统和哲学逻辑中的哲学问题。逻辑哲学是哲学和逻辑学联系的中介,它本质上属于哲学。本文简要探讨逻辑哲学的研究历史、产生背景、基本涵义及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5.
<正> 爱·胡塞尔(1859—1938)是现代西方哲学中现象学派的创立人。现象学是一个具有广泛和重大影响的哲学流派;它不仅对现代西方哲学、而且对现代西方的逻辑学、伦理学、历史学、文学和语言学都有极为重大的影响,甚至对病理学和生理学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胡塞尔在大学学习时是攻读自然科学的,他学过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1881年于维也纳大学获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就是论述复变函数的。后来他是在逻辑学家布伦坦诺的影响下由自然科学转向哲学研究。布伦坦诺关于休谟、康德哲学的讲演,以及关于心理学、逻辑学和伦理学的学术讲演,给胡塞尔很大的影响,几乎决定了他一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60年代,一位落魄的香港商人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一条繁华小吃街上摆摊做生意。尽管来来往往的人很多,也尽管他做的鱼丸非常美味,但是许多买鱼丸的人从他摊子的前面经过走到别人的摊子上去买,光顾他摊子的人却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17.
从一种知识学的角度看,科学的可能性须哲学来加以证明,而哲学也须以科学的可能性来证明其合法性。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不仅从纯粹理性批判哲学出发来证明纯粹数学、纯粹自然科学的可能性,并且也以纯粹数学和纯粹自然科学的可能性为证据来证明纯粹理性批判哲学。它们联结为一个循环证明,其有效性将受到质疑。但我们不能因此简单地否定其价值,其目的是人的知识与自由,并且显示一种哲学、科学和逻辑学之间的有趣张力。  相似文献   

18.
世人“一窝蜂”向西方倒了,东方未免过於寂寞,但寂寞也催人奋起,使人有所作为。这位出生在张姓郡望的地地道道的”张家人”,是获得“阿夫沙尔奖”的目前唯一一位中国学者他,修长的身躯,伟岸在我的面前。我有过20年的学校教育,但充其量只能做他的一个学生。他分明是一位有影响的学者,却发自内心地说:“不,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员。”刀世纪以来,世人“一窝蜂”地向西方文化倾倒,千年东方,曾几度辉煌,但在这个时候,未免过於寂寞了。不少中国学者,谈起英、美来,头头是这;但说到东方,却连阿拉伯、波斯文化的区别也知之甚少。我…  相似文献   

19.
几乎所有人都将尼采哲学视为非理性哲学的典范.然而,从尼采"超人"理想中可以看出,尼采哲学实际上是"非理性主义"外衣下的理性哲学,是以非理性的方式"演绎理性".尼采只是以他独特的视角发现并弥补了传统理性无法照应的理性盲区,是以一种与传统理性决裂的方式做理性追求.尼采哲学蕴涵的独特理性价值表明,其仍没有远离理性主义的传统大道.  相似文献   

20.
不耻下问     
春秋时期有个大学问家叫孔子,人们都尊称他为“孔圣人”。有一次,孔子到太庙去祭(jì)奠(diàn)祖先。看见新奇的地方就不断地问别人,因此有人就嘲笑他:“你这么有学问,为什么还要问别人呢?”孔子一点儿也不感到可耻,反而问道:“不懂就问,这有什么不好呢?”他又教育学生说:“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