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隐喻作为人类重要的认知工具,是语言学习者了解目的语认知方式及文化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可帮助学生了解隐喻所涵盖的文化知识及认知特点,以此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及文化学习,提高学生驾驭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还是人类思维的元方式,是连接语言和思维的一种典型的认知过程.由于隐喻主要是由语言来表达的,所以隐喻与文化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隐喻体现文化的普遍性、差异性、融合性及独创性,还具有反映民族文化价值观和传承、发扬民族文化的功能.因此,在语言学习中,培养隐喻能力尤为重要,可以通过帮助学习者建立目的语的认知框架和培养跨文化意识来培养他们理解和表达隐喻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现代认知隐喻观认为,隐喻的本质是通过甲事物认知和体验乙事物,是基于相似性由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过程.隐喻的认知不完全受制于语境,还应考虑其形象性、贴切性和对隐喻的熟悉度等因素.隐喻根植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之中,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不同语言文化的隐喻既有同质性又有异质性.而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认知活动,隐喻翻译必须熟悉两国文化,了解源语的隐喻化过程,并采用归化和异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隐喻的研究由来已久,隐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现代隐喻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与行为方式,一种认知手段.隐喻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特定民族的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内涵.在翻译隐喻时,译者要根据隐喻的认知方式,采取不同的翻译手段,以取得文化传真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5.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法,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知手段,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隐喻根植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它的研究重点是隐喻概念体系.隐喻的文化本质体现在它的文化原型色彩.隐喻作为人类思维和认知的方式体现了人类认知的共性特征,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6.
云虹  冯丽春 《河北学刊》2008,28(3):242-244
隐喻和文化是不可分隔的,对隐喻的准确理解要求理解者必须具有一定的跨文化认知能力。从隐喻意义的来源入手,能够找出隐喻与文化的三种对应关系。探究隐喻意义来源同文化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更好地掌握语言,进行跨文化语言交际,而且有利于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共性与差异,从而更好地认知文化的本质和特点。  相似文献   

7.
隐喻是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方式,植根于语言和文化中。将隐喻认知观引入到翻译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心理图像,加深对同一词在具体语境中不同含义的直观认识,从而扩大表达范围,增进表达效果;其次,隐喻是语篇组织和建构的重要手段,隐喻系统性的分析,有助于对语篇内在连贯性的理解;再次,隐喻既构成文化又传承文化,通过认知隐喻在翻译教学中导入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翻译过程中的文化自觉意识和隐喻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以认知语言学为视角,对比探讨汉英两种语言数量隐喻构建机制.研究发现,汉英数量隐喻主要由基本隐喻构成.基本隐喻一方面基于体验共现,另一方面也是认知主体感知相通的结果.汉英民族相同的身体结构及相关体验的相似性导致汉英数量隐喻之间存在汇通,而两者截然不同的文化和语言又决定其势必存有歧异.  相似文献   

9.
丛丽 《理论界》2006,(2):194-195
隐喻不仅是语言内部的一种修辞手段,而且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是语言现象,思维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本文从认知学、语言学和语言心理学等方面探讨了隐喻的认知本质。隐喻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目的语文化的掌握,所以,在外语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文化的导入。  相似文献   

10.
赵明 《云梦学刊》2009,30(3):140-142
英汉两种语言作为不同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人们不同的思维和不同的文化模式.由于两种思维和文化模式不同,在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又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差异.隐喻文化规约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域性差异影响、价值观念和思想情感的差异影响、宗教信仰的差异影响.了解文化对隐喻的影响因素,透视英汉隐喻中的差异,对更好地了解中英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概念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概念,应用概念隐喻解释认知、了解世界给了我们全新的视角。运用概念隐喻理论从英语和汉语两方面对"成功"这一概念进行了认知语言学分析,揭示其普遍性的特征,对了解我国文化,发现中西文化中的差异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英隐喻认知异同及文化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的认知观认为隐喻不是违反语言常规的语言现象,它是通过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谈论另一领域经验的认知过程,在认知体系的支配下,日常语言中的隐喻无处不在。隐喻的认知基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体验,人类有一些基本的生活体验是相同的,在英汉语中有许多隐喻具有相似性。同时由于受制于文化的体验和思维不完全相同,在英汉两种文化中,隐喻又具有相异性。  相似文献   

13.
现代隐喻研究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人类认知、思维、言语和行为的基础.本文分析了"隐喻能力"对英语学习者在词汇学习以及发展认知和思维方面的作用,探讨了英语教师培养学生 "隐喻能力"的三条可能途径,目的在于唤起英语教师对培养学生"隐喻能力"的重视,并为学生的词汇学习以及自主学习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4.
要 隐喻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跨语言研究成果显示,隐喻机制是诱发语法化的动因之一.本文结合隐喻认知理论和语法化理论,结合跨语言研究成果,对汉语视觉动词“看”向时间副词演变这一语法化路径进行了描写,提出了空间隐喻在这一演变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语言中的隐喻现象与人类的思维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隐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人类的隐喻思维是不断发掘语言的潜力资源,隐喻是丰富人类语言的有效手段。隐喻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普遍方式,隐喻在思维和语言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作者从隐喻的语言表达形式和认知角度,对隐喻思维的认知基础进行了充分的讨论,透视语言的本质研究隐喻思维,探求隐喻思维机制与语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认知理论探究中西方文化差异下的语言隐喻的多样性,论述认知、隐喻与翻译之间的关系,通过解析人类的认知过程,发现不同文化中语言隐喻具有相似性、相同性、差异性、独特性。针对有学者提出隐喻翻译方法有七种的论断,文章就源语至目的语的翻译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以简约、明晰的翻译方法提升文化差异下的隐喻翻译技巧及翻译手段。  相似文献   

17.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方式。认知语言学派的隐喻理论揭示了隐喻普遍性的原因,也指出了英语教学中隐喻的重要性。涉及到隐喻的英语语言现象是中国学生理解和运用的难点。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尝试将认知隐喻学中有关概念隐喻的理论引入英语教学中,并探讨其应用价值,以探索解决英语教学中涉及到隐喻现象的教学难点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隐喻一般情况下被认为是一种用于修饰话语的普通语言修辞手段,是一种非正常的语言使用。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语言是语言研究的一个方面,因为语言能力是人类认知能力的体现,学习者掌握语言的交际能力是语言教学的最高目标。教学中,如何运用语言能力和实现语言能力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探讨了认知角度下的英语隐喻,包括隐喻的认知,英语隐喻的句法结构特征,以及认知语言学下英语隐喻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隐喻既是语言、认知现象,又是文化现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隐喻蕴涵着不同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内涵。本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实例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其共性与个性的归纳分析,探讨了跨文化视角下的隐喻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曲赞坤  宋海鹰 《理论界》2005,(6):187-188
隐喻是一种修辞格,是一种语言现象,是语言中最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它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某一事物。语言中的隐喻是人类认知活动的结果与工具。本文试图通过对隐喻特点及应用的论述,说明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主要的是我们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