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西方文化差异比较历来是跨文化研究的重点,本文从一部电影《刮痧》为切入点,从思维的三大方面的差异入手,以思维看文化,揭示中西方民族文化深层结构中的不同部分,本文对跨文化研究以及对比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关于文化与翻译之间关系的探讨古已有之,并且贯穿着整个中西方翻译史。不可译性一直以来是翻译界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试从中西方文化在思维方式、价值观、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分析导致两种文化不可译的主要因素,希望对今后更好地理解中西方文化及两种文化间的翻译交流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教育和文化本有着天然的血肉关系,或者说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但是,传统教育存在一定的弊端,过分注重对分数的要求,而忽略了教育本身的意义以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了一系列无法挽回的局面。现如今我们提倡素质教育,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础教育改革,而在改革过程中,吸收与借鉴其他国家的课堂管理经验是必不可少的。中国的教育是继承孔子的儒家教育,对于教学都是基于课本,很少有创新。对于学生都是言听老师的指导,很少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以至于对思维方式存在局限性。人们习惯了照本宣科,而考试又是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唯一能证明自己,能得到好的前程的唯一方式。而西方从孩子上小学起,他们的教育环境就是自由开放的,让孩子易于发现自己的特长,然后学会如何发挥自己的特长。相比之下,中国教育教育出来的孩子就是千篇一律般,没有特点,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都只会考出好成绩,在其他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努力的与西方各国形成良性交流,中西方的活动也更加频繁如互惠生和交换生,但是,受到的教育方式不同,中西方课堂教育的差异日益凸显,学生不适应老师的上课方式,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对中西方课堂教学差异的思考和研究也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中国哲学一直以来都被人们认为是一门正统学科。但在西方世界的一些学者看来,中国仅可以说有思想,而无严格意义上的哲学。但纵观历史长河,中国古代的诸多哲学思想确实有着它们不可动摇的客观存在性。而事实上,不少西方哲学家也在从中国哲学的思想中汲取灵感。不过随着近代外国文化向中国的输入不断强化,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地位开始受到质疑,而本文则试图从话语权缺失的前提下,简要探讨并分析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交融以及中国哲学的客观存在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送礼是几千年以来人们的传统礼节,并且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已俨然成为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之一。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通过这一传统维系着彼此的关系,增加彼此的感情。在西方,人与人之间相互馈赠礼物也是其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往内容。但由于历史文化,生活背景及风俗习惯的差异,东西方世界对于“送礼”在诸多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本文通过介绍两者的异同,让读者增强我们对中西方礼仪文化的了解,以便能在国际交往中实现更好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6.
电影《喜福会》是根据谭恩美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主要讲述的是四位移民美国的华裔母亲与其深受美国思想影响的儿女之间的思想生活矛盾纠葛,深刻体现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在多个方面的差异性。本文便以电影《喜福会》为研究基点,从教育、性格、夫妻关系、“孝”观念以及情感的表达方式等角度,分析《喜福会》中所表现出来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并对其做出进一步的分析与解读。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民族衍变历史、生态环境,宗教信仰、民族风俗、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本文关于宗教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通过追溯东西方不同的宗教文化和哲学基础来探究汉语和英语中语言认知差异,让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学好外语,让英语教师在外语教学中更好地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五千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括许多宝贵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占有重要的位置,“和”文化是中国人思想的精髓。“和气生财”、“一团和气”等传统思想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价值观念,无形中支配着人们的思维与行为方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和为贵”思想对创建和谐型组织,全面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电影《阿甘正传》是一部深获观众喜爱的经典之作。它以智障者阿甘为线索,非常紧凑地呈现了美国从50年代到80年代的诸多历史事件。本文旨在揭露电影如何将美国社会中的女性、少数族裔、非西方文化他者化的策略,并以此分析来推动对他者批评中对电影文本的清理。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发展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文化在中国和西方国家各项竞争中以独特的方式存在。随着世界各地人们的交际日益广泛,学习汉语的人数逐渐增多,各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包容与碰撞,让我们看到世界文化的包罗万象,异彩纷呈。本文从颜色文化、礼貌和价值文化等视角阐述中西文化的相异之处,并简要论述如何将文化差异运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1.
执教中国     
对一个西方人而言,在中国从事教育工作往往有这样一种感情经历:有时喜悦,有时沮丧,但总是魅力无穷。尽管文化上的差异十分明显,然而,也正是这种差异促进了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这是我在东北师大、外交学院、南京大学执教以及在杭州师院随同美国大学生访问而得出的结论。 中国的高等教育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大学生占整体人口的比率相对于欧洲来说仍然很少,与美国相比则更少。仅这一因素,就使西方教师觉得中国学生很特别。一方面,这造就了一部分在传统衡量方式下学术能力和记忆能力表现都不错的学生。另一方面,正是这种…  相似文献   

12.
民俗文化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意义重大。本文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三个方面,即教学过程中要有跨文化意识、应当研究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应当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思维方式的特征来阐述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形成现代中国人性格、思维、价值取向的主流传统文化形态入手,分析传统文化中影响和阻碍心理咨询和治疗在国内开展、发展的原因,并提出立足我国传统文化发展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一个民族的文化会影响民族的思维,而思维的表达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语言不仅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工具,它更体现出了民族的思维特性。汉语民族是一个深受氏族文化和儒家思想影响的民族,自古以来在认识上倾向于整体模糊综合性,这种思维方式不同于西方的认识观,中国人的这种思维在语言上也得以体现了出来。本文旨在讨论造成汉语民族整体模糊性思维的原因基础上,对其相应在语言上的表现大致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5.
“西方中心论”是从西方角度出发,将西方的思维方式、发展模式看成是世界共同的思想观念和模式。新时期中国史学的发展要想打破“西方中心论”的桎梏,就需要重新理解其内涵。而“阶段中心论”是根据世界历史进程中世界“中心”的阶段性转变所提出的,它是伴随着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实力的此消彼长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为文化强国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支撑,也为军队铸魂育人增添了丰富的养料。在青年官兵注重个性、追求多元思想,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差异较大的今天,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铸魂育人的强大正能量,这对于把青年官兵的意志和力量凝聚到中国梦、强军梦上,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修辞现象和思维方式,经常直接参与到人类的认知过程,并植根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之中。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分析“人是植物”这一概念隐喻,以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红楼梦》中关于植物的语句为例,探究汉语和英语中植物与人类的“生”“死”隐喻表达,体会植物与人类在成长过程过中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8.
油画这一来自西方的绘画形式从明代万历年间传入中国。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在中国人对此绘画形式的探究中,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会或多或少的融入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方式以及内容形式,本文对油画从形式、内容、题材上逐步和中国传统绘画相融合的过程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从表面上看,美国电影《阿甘正传》应该是一部幽默诙谐的电影,具有很强的娱乐性。但实际上,它所表达的主题却是严肃而深刻的。它通过对美国历史的反思,重塑美国文化的探索和奋斗精神。影片的主人公阿甘,就是美国精神的典型代表。他是一个智商为75的智障者,他眼里的美国,是人们对美国传统文化的回归。本文首先对这部电影的故事梗概进行分析,通过对主要人物的描述,进而对影片中所蕴含奋斗精神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西方地域、物质、制度、文化和精神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学校体育在价值观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下面本文将采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分析中西方学校体育价值观的差异性,构建出独具中西方特色的体系模型。并提出了发展学校体育的根本途径,即融合中西方体育价值观的精髓,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整合体育价值观,构建以人为本,道德、知识、技能为一体的新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