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构成“非我“的有自然和“他人”。我与“非我”是什么样的关系?我对“非我”应当具有何种态度?在某种程度上说,哲学就是回答这些问题的。“他人”是“非我”中的重要部分,我与“他人”处于什么样的关系?我对“他人”应当具有何种态度?  相似文献   

2.
新名词     
《中国社会导刊》2009,(11):60-60
“囧”,念jiong(三声)较早出处是在《韩愈诗》:“虫呜室幽幽,月吐窗囧囧”。本意是光明,现在被网友们赋予的新意是:悲伤。无奈或者极为尴尬的心情。要理解这一点也容易,如果把“囧”字看成是一张人脸:那么,“八”就是两道因悲伤和沮丧而下垂的眉毛,“口”则是张口结舌的那个口。  相似文献   

3.
近日作了一次旅游,听得游客们的一个强烈抱怨:景点门票价格太高。一个不大的景点,门票动辄三五十元、七八十元;带上“世界遗产”标志的,票价则攀升到三位数以上。有的还有“票中票”,大门买了票,进入里面某些地方还得买票。这样高的“门槛”,不要说把广大低收入人群挡在了门外,就是不少中等收入者,对要不要跨这道“门槛”,也会踌躇再三。我这次的旅伴,皆为小康族,  相似文献   

4.
肖芸 《当代老年》2011,(4):12-12
“愤老”是一个新名词 比如,儿子穿着新潮,回家后仍陶醉于自己在街上的回头率时,“愤老”看后就会很生气:“这毛衣怎么这么短?里面长了这么一大截?”儿子说:“你不懂!”“愤老”嘲笑道:“什么我不懂?这就是皇帝的新装!下次这样不准出门儿!”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导刊》2010,(11):64-64
老年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过去的辉煌,只在他们回忆时露出的一丝微笑间;明天的美好风景他们也向往,但力不从心。因此,安于眼前,在各人不同的景况中寻找自己的快乐,这就是“安度晚年”。当然,晚年是“安”还是不安?是“乐”还是不乐?各人有着不同的滋味,但经济状况确实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云 《炎黄世界》2011,(1):52-54
日本为什么会衰落?说到底是:日本没有科技的原动力,没有哲学的灵感,没有道德的“上帝”。这就是目前日本人中“右派”势力嚣张起来,横行霸道,动辄要围攻中国驻日本领事馆的原因。也是更多日本人对中国的崛起,惶惶不可终日,感到恐惧与无奈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梅子 《女性天地》2007,(4):28-30
害怕自己的幸福被“婚外情”病毒侵犯,她用高科技手段为婚姻安装防火墙。可这道防火墙让她幸福了吗?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的历史面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向市场经济的中国,正面对着一个迫切的理论问题:市场经济是如何形成的?市场经济应该以什么为基础?最近几年关于市场经济的辩论,经常迅速演化为“口水战”,和这一理论问题没有获得解决多少有些关系。比如,一个相当“主流”的论调是:计划经济的后果是相对平等、绝对贫困,市场经济则必然导致不平等,但创造了财富。当今中国的经济成就,是少数“企业家”和“富人”创造的,工人、农民等等“都不算数”,因此要容忍不平等,保护富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样才能发展经济,最后使全社会走向富裕。  相似文献   

9.
在尼克松首次访华时身边有个黑格准将,黑格准将手中提着个“黑匣子”,这是怎样的一个“黑匣子”?  相似文献   

10.
势利     
清云  晓科 《现代交际》2002,(4):48-49
人们总是把“势利”同“小人”联系在一起,说明“势利”是一种人人鄙夷的恶劣行为。 衡量一个人是否势利的标准,要看他待人的态度是否根据财产、地位的不同而不同。势利的人重权势,他们以权势的大小、财富的多寡为处事依据,有权有势的就巴结奉承,无财无势的就冷眼相待。 势利的人为结交有权、有钱、有势的人,往往作出一副卑躬屈膝、奴颜媚骨的样子,显得低俗、下作。那么,是什么使得他们如此心甘情愿地肉贬身价呢?我想,其根本原因就是个人利益在做内驱。势利的人结交有权势的人,目的就是为了从结交中获得利益。 观察生活我们还可…  相似文献   

11.
“专业读书人”的出现到底代表什么?有人真的可以阅读为专业,却还保持着乐趣吗?我不太相信。阅读的乐趣,来自于好奇的满足。好奇的前提是,绝不能执著,这与讲究“目的性”的“专业”,似乎有所背离。或者应该这么说吧:专业读书人是可能存在的,但专业的阅读乐趣,几乎是不可能有的,尤其如果你还要教导别人如何阅读的话。  相似文献   

12.
奢侈     
童卉欣 《老年世界》2014,(24):25-25
有一个朋友,在电视台录制教女人扮靓的时尚类节目。那一期是讲,如果你有一条新款爱马仕丝巾,怎样用最拉风?挽在颈上,系在腰间,束在发辫,还是在手提包上打出蝴蝶结?答案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将它随意铺在公园草坪上,然后躺在上面晒太阳、聊天、吃零食,你的朋友不小心洒了可乐上去,嘴角万万不要下撇,更莫要失声大叫,好了,你就是丝巾最“正”的主人,这就是丝巾最时尚的用法了,确确实实物为人用,而非人为物役。  相似文献   

13.
某网站曾做过一个调查。参与调查的2000余位白领中,有60%的人表示上司从来没有因为犯错而向自己道过歉。这不禁让人有些意外:为什么“对不起”三个字会让众多上司难以启齿?让我们看看几位主管的心里话吧。  相似文献   

14.
小文 《当代老年》2007,(10):50-50
乾隆皇帝有一次出巡到江南,看见一农夫扛着锄头,就故意对身边的宰相张玉书开玩笑,问他:“这是什么人?”张答道:“他是个农夫。”乾隆问:“农夫的‘夫’字怎样写?”  相似文献   

15.
《金色年华》2014,(11):56-57
攀岩运动被誉为“岩壁上的芭蕾”,电影《碟中谍Ⅰ》中,汤姆·克鲁斯在1500英尺高的峭壁上徒手攀岩,引得无数影迷“酷”声一片。可如果是在现实生活中,主角换成一个柔弱的小姑娘,你会不会为她捏一把汗?才十几岁的牛笛就是这么一个喜欢玩心跳的女孩。  相似文献   

16.
从2012年11月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到2013年3月的全国人大、政协“两会”,一个词汇响彻在中国的大地和上空,这个词汇就是“中国梦”。 “中国梦”是什么?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梦”不是现实,它介乎于今天和明天、现实和理想之间,是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的追求和目标。  相似文献   

17.
“自由知识分子”是近年频繁亮相的一个词。乍一看,它不过就是“自由”和“知识分子”的排列组合,似乎热爱自由的知识分子皆可归入此列,但事实上,并非那么简单。只有理清了“自由”和“知识分子”这两个概念的内涵,才有可能抵达这个词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史和文化均讲“正名”,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当然何为“名”还是很有讲究的,帝王世系中的“正名”主要讲的是“合法性”问题,就是无论哪个帝王都得经得起这样的询问,你的出身背景是否够硬?获得权力的资格到底从何而来?比如古代帝王要想说服人承认自己获得帝位从来都是合法的,就要借助一些非常规手段,包括一些符号的运用。明显的例子是“孔子”形象的被挪用。  相似文献   

19.
孟兰英 《老年人》2009,(4):28-29
“人生如果有音乐相伴,生活就会有歌样的甜美。”这是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对生活的感受。从在职时的日理万机到现在的悠闲自在,李岚清不仅在退休这道“关”上过得很顺利,而且因为有了音乐和篆刻等爱好相伴,日子过得丰富多彩。照他自己的说法,就是“充满了乐趣”。他对生活的态度,或许能给人们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20.
王雁飞 《公关世界》2008,(11):14-16
公关世界:韦总,能否简单对自己做个评价?您怎样看待“成功”?您觉得自己是一个成功人士么? 韦凯元: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勤奋、喜欢学习的人,一个以建设性解决问题为导向的人。以面对问题的态度,人可以分为几种:分析型,批评型,激励型,建设型。以建设性的解决问题为乐,是我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