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平经》的民间道教思想中包含了丰富的美学思想 ,既是汉魏时期中下层老百姓美学意识与宗教思想相结合的产物 ,又是中原古代文化中审美文化的宗教化和民众化。《抱朴子》既是学者型学术著作 ,又是神仙道教理论思想体系的集大成 ,体现了上层人士、上层知识分子的神仙道教理想及其美学思想 ,具有江南文化色彩。两相比较 ,《抱朴子》的神仙道教美学思想 ,既是古代道家美学理想的宗教化 ,又是古代神仙理想和魏晋美学理想的结合 ;同时 ,它既是早期道教包括《太平经》在内的美学思想的主流化发展和理论提升 ,又是早期道教美学意识、美学思想的分化。  相似文献   

2.
天师道是道教的早期形式,天师道的产生标志着道教的出现,道教是中国文化的根柢,其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原始的巫术、鬼神祭祀,神仙长生、阴阳五行、老子的"道"等被吸收进<太平经>、<老子想尔注>,进而形成早期的宗教理论.  相似文献   

3.
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是一种精致的哲学,但其基本的致思方式并没能够脱离商周宗教文化的影响,而由此带来的<老子>思想本身所具有的宗教性因素,同样不容忽视.正因此,<老子>成为道教经典,有其内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张义宾 《阴山学刊》2004,17(1):9-15
<乐记>受到了<荀子>和<周易大传>的影响,由此形成了两种根本不同的美学观.其中源于<荀子>一系的美学思想以现成性的、由具体之物构成的既定性的世界为哲学基础,认为音乐的源泉在于人心与外物的相感;而源于<易传>一系的美学思想则以非现成性的、生成性的生活世界为哲学基础,认为音乐以生活世界的本体--天为源泉.在以西方主客二元文化为主导的现代语境中,我们对源于<荀子>的美学思想有明确的理解,但对源于<易传>的美学思想却发生了十分严重的文化"误读",以致于多数现代学者将其全盘否定.其实,只有来自<易传>的美学思想才是<乐记>理论的精华,它真正代表了中国文化精神,是西方传统文化不曾涉及的、难以解读的中国学术思想,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5.
笔者通过对现代室内乐作品<和>的解读,结合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和"的理论,通过作品<和>反过来进一步证明了中国古代"和"、"中和"、"谐和"等音乐美学思想的高深.使之在新的理论层面上升华,面对全球一体化,东西方文化新一轮的碰撞,世界格局东移的今天,"和"之思想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坤 《学术论坛》2005,(3):116-118
<太平经>中有不少财富伦理的思想,这里仅就其中三种"财富观"进行一下管窥.即无为而富的民本观、盗机有道的善财观、反对两极分化的"均富共利"观,这三种财富观是早期道教财富伦理思想的重要体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汪大白 《学术界》2001,(5):225-229
葛洪所说"陈思王著<释疑论>"并不可信,所引<释疑论>文字应是他本人所杜撰.所谓<释疑论>,仅见<抱朴子>论述神仙道术时所引片断;遍考各种曹植文集及其他典籍,再无片言可见.考之文章,<释疑论>对待方士道术的立场与曹植<辨道论>根本对立,<释疑论>关于此中缘由所作的交代又与事实不符.并且<释疑论>对<辨道论>的否定表现得极为直接,也显得不合情理.考之作者,<辨道论>表明曹植属于无神仙论者,而葛洪说他是"初皆谓无,而晚年乃以为有",除此<释疑论>之外别无依据.事实上,葛洪其人素来惯于作伪,<抱朴子>托名杜撰处屡见不鲜;为抵消曹植<辨道论>的影响,进而宣扬神仙道术,葛洪托名杜撰<释疑论>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梁宗华 《东岳论丛》2001,22(4):99-102
作为早期道教理论的《太平经》 ,从建构自己的神学思想体系出发 ,有选择、有系统地利用、改造了道家的哲学理论 ,道家思想学说成为《太平经》最重要的主线及基本理论形态。《太平经》通过对道家哲学核心范畴“道”及“元气”理论的系统改造 ,形成神秘的气化学说 ,并藉此构筑了沟通超验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神仙系统 ,完成了对神仙信仰的本体论证 ;阐述了长生久寿的理论根据、内容和方法 ,最终完成其融道家哲学、神仙方术、阴阳五行、宗法伦理等为一体的神学思想系统 ,为道教的创立及道教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兰拉成 《江淮论坛》2005,(3):126-132
文章主要从儒道佛三家文化对<西游记>的渗透臆测其成书过程.认为<西游记>成书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佛教事迹的故事化与神话化;玄奘取经故事与猴子故事的融合及其文人化,至此,儒家文化明显渗透;其次为三教圆润与道教教义的渗透,<西游记>最终定型成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百回本.  相似文献   

10.
《楚辞小史》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辞是从楚国早期原始宗教习俗母体中孕育出来的.<离骚>的创作极有可能是屈原在经历过一系列长时间的巫术降神活动之后,再经过艺术构思写成的.<九章>、<卜居>、<渔父>、<远游>等作品大都出于屈原门生弟子或崇拜者之手.宋玉的<九辩>实现了楚辞主题的转换.其<高唐>、<神女>诸赋则奠定了汉赋散文化的基础.而汉初的郊庙歌辞亦源于汉乐府及其对楚辞的承传.  相似文献   

11.
<尚书>中的"德治"思想是儒家"仁政"思想的重要源头,儒家"成于乐"的政治理想是"德治"思想的升华.<尚书>是儒家学者整理成书的,<尚书>中的"德治"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又寄托了儒家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2.
《太平经》与道家思想张运华(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太平经》是道教初创时期的主要经典,也是历代道教徒传习和指导自己宗教实践的理论要籍,在整个道教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仅从《太平经》对道家思想的继承与演化角度,揭示《太平经》与道家思想...  相似文献   

13.
《西游记》“真经”与道教《真经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中的"真经"与历史上唐玄奘所取得的"真经"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它有一些谜是运用文学、历史和佛教知识都不能够解答的.实际上,<西游记>"真经"是脱胎于道教内丹经书<真经歌>中的"真经",其实质就是道教内丹学中的"真金"(即元气).  相似文献   

14.
<曲考>是一种古代戏曲目录,在历史上多有记载.刘致中却发表文章说,人们所讲的<曲考>,是<剧说>的初稿本.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证了刘说之误,认为历史上人们对<曲考>的记载是真实可信,不容否定的.<曲考>不是<剧说>.  相似文献   

15.
《太平经》是东汉道教的一部重要经典,书中隐含着古代医药学的丰富思想。探讨《太平经》中有关虫病的成因及其治疗方法,有助于揭示古代中医药学和早期道教对虫患疾病的认知程度和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太平经>中"道"的"至大无外"的包容性、道对万物一视同仁的思想为古代妇女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平等的理论基础."阴阳和合"中的"两为一合"、"两两为合"思想包含着男女两性对话、合作和平等的因子;而"天地人、父母子"的"三合相通"的思想揭示了男女共同参与社会生活,肯定了妇女在社会生活内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春秋>为孔子晚年依据鲁史所选择、整理的教科书,左丘明以"鲁太史"和"鲁君子"的身份为<春秋>补充了大量史料,编成<左传>,<左传>因此而与<公羊>、<谷梁>二传明显不同.后世儒家学者以经学今古文标准匡范<春秋>及<左传>,其实孔子在<春秋>中寄寓的"微言大义"渊源有自,承袭着古代"记事"、"实录"以外的另一史学传统,同时古代"记言"、"微言"的史学传统也因孔子整理<春秋>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太平经》是早期道教经典,其文艺美学思想涵蕴十分丰富。它对文艺真善美的呼唤,集中体现在“出真文”观点里;它对文艺假恶丑的批判,浓缩在反对“邪文巧伪”的主张中;它对文艺美学价值和社会作用的认识,从其“乐盛刑绝”看法当中曲折表达。可见,宗教也是文化载体之一,道教美学思想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在加缪的<局外人>里,太阳既是集体无意识的显现,又是作家个人潜意识的符码;阳光中的阴影既是荒诞哲学的矛盾综合体现,又是文学作品的荒诞象征元素.阳光意象是日神文化传统的现代精神体现.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的戏剧改编以戏曲改编为主,话剧、舞剧改编为辅.由于戏曲在中国古代具有得天独厚的传播优势,这为<红楼梦>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条件.而红楼戏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又形成了独特的舞台表演特点,并逐渐表现出写实化倾向.不过,戏剧改编传播毕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使<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意蕴无法在舞台上完全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