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湖南湘潭,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妈妈:她从小失去双腿,用板凳当腿走出了一条特殊的人生之路。38年来,她用博大的爱心义务护理和扶养138个孤残儿童,给"妈妈"这个称谓注入了无私和崇高的内涵。她叫许月华,今年55岁,是湖南湘潭市福利院的一名编外护育员。  相似文献   

2.
纯贞的心     
隔壁二十三号里的郑德菱,这人真好!今天妈妈抱我到门口,我看见她在水门汀上骑竹马。她对我一笑,我分明看出这一笑是叫我去一同骑竹马的意思。我立刻还她一笑,表示我极愿意,就从母亲怀里走下来,和她一同骑竹马了。两人同骑一枝竹马,我想转弯了,她也同意;我想走远一点,她也欢喜;她说让马儿吃点草,我也高兴;她说把马儿系在冬青上,我也觉得有理。我们真是同志的朋友!兴味正好的时候,妈妈出来拉住我的手,叫我去吃饭。我说:“不高兴。”妈妈说:“郑德菱也要去吃饭了!”果然郑德菱的哥哥叫着“德菱!”也走出来拉住郑德菱的手去了。我只得跟了妈妈进去。  相似文献   

3.
下班回来,我在厨房里忙着做饭炒菜,满头油烟地将菜端上桌,客厅里的女儿却不见了踪影。原来,她在书房里翻箱倒柜——把码得好好的书一股脑儿地扔得满地都是,不知在翻些什么。叫她吃饭,她又不肯。我生气地说:“妈妈忙了一整天,还要做饭,容易吗?你看你,还把书弄乱了,想让妈妈再忙些对不对?”  相似文献   

4.
董国宾 《山西老年》2012,(10):50-50
暖风抚着面颊,太阳挂在楼角上朝我微笑。在这样一个和煦的日子里,或急或缓,或疏或密的游人,打破了公园的静,吮吸着公园的美。我在公园里迈着悠缓的脚步,感受着人与自然的和谐,沐浴着灿烂奔放的时光。突然,一声响亮的啼哭声急急地传来,循声望去,一个小女孩"哇哇"地扑在妈妈的怀里,妈妈心疼地捂着小女孩的腿。原来,小女孩在花丛里玩耍,不小心划破了腿,鲜血流了出来。我走过去,急忙从衣兜里掏出一个创可贴,递给小姑娘的妈妈,让她把创可贴贴在了小女孩的腿上。鲜血止住了,小女孩的哭声戛然而止。小女孩的妈妈向我说了一声“谢谢”。小姑娘甜甜地喊了我一声“叔叔”。我心想,幸亏刚才路过药店时买了~点常用药。第二天,我照例来到公园散步,又遇到了那个小女孩。小女孩蹦蹦跳跳,可爱得像个精灵。小女孩娇嗔地朝我跑过来,“叔叔,送给你。”小女孩一边说,一边递给我一大块巧克力。我说:“小朋友,谢谢你,叔叔不要。  相似文献   

5.
妈妈的秘密     
这几天,我发现妈妈和以前有一些不一样。每次吃饭,妈妈给我盛(chéng)满满的一碗,她自己却只盛一点点,半碗也不到。而且,在吃饭前,妈妈总要喝好多好多的汤。我问妈妈为什么只喝汤不吃饭,妈妈笑着说:“大人喜欢喝汤。”[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没事偷着乐     
一男子冲进警察局说:"我太太失踪了!""别急,她身高、体重是多少?"警察问,男子摇摇头。"她穿什么衣服?""不知道,不过,她带了一条狗。""什么样的狗?""牛头犬,有斑纹,重25斤,3只腿是白色,右前腿有斑点,左耳有一小伤疤。"  相似文献   

7.
在日本有家拉面馆,营业面积不大、员工不多,也不在繁华的地段,可店里的桌椅很干净、服务很周到,因此颇有人气。拉面馆的店名也很奇特,叫"欢迎逃单"拉面馆。再富的地方也有穷人,素质再高的国民也有"不靠谱"的。在日本,吃饭偶尔会碰到不结账夺路而逃的客人。这些"逃单达人"虽然不多,但确实存在。"欢迎逃单"拉面馆的员工手册上有一条是:如遇客人逃单,员工不准跑出店外追客人。很多新来的员工不理解,吃饭结账,天经地义,怎么还不能追吃"霸王餐"的人呢?  相似文献   

8.
朱厚铭 《老友》2015,(3):40
星星是我再婚老伴的女儿。在我和她相处的14年中,她始终对我和老伴关爱有加,她的心愿是要让她妈妈有个好归宿,过得幸福。星星对待妈妈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她从小到大,唯一享受到的就是深沉的母爱。她第一次以优异成绩考上大学的时候,她妈妈刚下岗。在家庭经济条件不许可的情况下,星星放弃了这次上大学的机会。为了圆女儿上大学的梦,年近五旬的老妈只身一  相似文献   

9.
魏巧转 《山西老年》2011,(11):24-24
妈妈85岁了,身子骨还算结实。她给自己定了一个“远大理想”:在有生之年,趁着眼睛看得见,手脚还利索,给全家人织上些毛衣。  相似文献   

10.
金明春 《社区》2009,(26):1-1
小时候,她很自卑。她经常问妈妈,我怎么长成这个样子啊?妈妈也很痛苦。妈妈只是长叹一声,妈妈无法向她解释。 她的腿有残疾,她总是觉得自己很丑,常常为此流泪。  相似文献   

11.
“刘老师,您好!我是学生赵虎的妈妈,也不知您吃晚饭了没有?打扰了,孩子不争气,您说我该怎么办?小虎他爸刚刚把他打了一顿,孩子躲在房间里不出来吃饭……”电话那边传来阵阵啜泣。刹那间,一股热血直冲脑门,今天下午的一幕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12.
杨志滨:我通过一段时间对于"岩彩"进行研究,感觉收获是比较大的。传统的"岩彩画"当中也非常重视线条的运用,同时还有平面化的处理方式,画面的意境。在我看来,"年画"同"岩彩"之间的气场上是相通的,如果非要用语言表述出来是很困难的事情,虽然"年画"被国家列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则重点放在了如何刻板,印刷上,对于“年画”的创作方面并不是非常重视。我个人认为作为新一代的年画传承人应该将创作与当今社会发展相适应,这也是我们这一代年画传承人的责任。所以我萌生了拓展“年画”创作的想法,包括在材料上,技法上,题材上的拓展。  相似文献   

13.
王琴 《社区》2013,(34):50-50
好友老陈日前向我倾诉了一件烦心事:一天大儿媳回来吃午饭,在餐厅里与她妈妈通电话,听话音,好像她妈妈糖尿病又犯了,正在住院。老两1:2当时也没在意。晚上临睡前谈到这事,他们商量说:“亲家母住院,要不要去看看。”  相似文献   

14.
苗颖 《百姓生活》2014,(8):25-25
人常说,日久见人心。这个"日久"究竟是多久?9年够长吗?9年间,一个来自四川的打工女骗了一个西安汉子的心,还骗得"夫家"的信任。她痴迷赌博,在"夫家"人的眼里却是"善良贤淑的女人、某厅的公务员、厅长的好朋友……"她是怎样日复一日地与"夫家"亲朋周旋,又是如何让"夫家"亲朋陆续将400余万元掏出来,供她赌博玩乐的呢?同居期间,她说自己是某厅公务员范梦,今年45岁。2004年,她从四川老家来到西安,在高新区一家工地打工,当年认识了如今的丈夫陈奇。当时,陈奇在西安开一家房屋中介公司,没事时,他常去隔壁的美容店串门,和来这里做美容的范梦熟悉起来。聊天中陈奇得知,范梦是省上某厅的公务员。一来二往,两人很快便同居了。  相似文献   

15.
《北方人》2006,(1)
我想,我一生最应该感谢的人就是我的妈妈。她给了我生命,也教我怎样做人。妈妈的一生非常坎坷,可她从不在我面前表现出一丝软弱。妈妈16岁从女中参加革命,因为是地主出身,到了革命队伍里也要背负政治压力。比如入团、入党等等,都不能和出身好的同志相比。可妈妈从不自卑,她说自己的路要自  相似文献   

16.
秋天的校园     
妈妈和我是家里最爱喝酸奶的。 晚上,我和妈妈一边泡脚一边享受香浓可口的酸奶,舒服极了。只一会儿的功夫,妈妈就喝完了,可是这次她并没有直接把酸奶盒子扔进垃圾桶,而是用手指将剩余在酸奶盒里的酸奶刮出来,再均匀地涂抹在了她的手背上。妈妈说:“这叫变废为宝,盒壁上的残留酸奶也要好好利用。  相似文献   

17.
阿蕾 《老友》2011,(7):40-40
刚下班,婆婆打来了电话。我接听后,话筒里传来了她有气无力的声音:"晓蕾啊,我生病啦。你买点菜回来做饭好不好?"我一听急了,连忙问她怎么了,想吃什么。她说:"不碍事,是皮肤病,过两天就好了。我想吃虾,另外你买点排骨吧。"  相似文献   

18.
辛桦 《百姓生活》2013,(5):70-70
曾经写下8万字抗癌日记的上海复旦大学博士于娟,与癌症抗争的精神感动过很多人。而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于娟有过一次令人痛心的求医经历。她在博客中写道:"我曾经一度犹豫是不是把下面的文字写下来,然而,我想若是不写出来分享给世人,那么可能会有更多的人上当受骗,被谋财,被害命。"那么,她要告诉人们的经历,究竟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李革新 《中华魂》2014,(13):34-36
2014年第2期河北《杂文月刊》(下)转载了2013年12月11日《渤海早报》韩石山《我是一个怯懦的作家》的文章,说自己不敢在作品中描写"好地主",所以是一个"怯懦的作家"。  相似文献   

20.
“同学爸爸?”这个叫法很好玩吧?它是有原因的。爸爸、妈妈原来都在河南一个大学当教师,2005年他们都重新上学了,妈妈在南京的大学,读“吃饭专业”博士(她说是食品文化,我不懂);爸爸在武汉,读“教学生”专业博士。在河南老家没人照顾我了,我只好随爸爸来到华中师大附小借读,从此每天和爸爸一起上学、生活,所以我的爸爸是“同学爸爸”。[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