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通过采用ADF检验、协整性检验及Granger因果检验对近年来上海铜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全面深入的动态实证分析,表明铜期货价格具有良好的价格发现功能。通过动态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tor error correc-tion model,VECM)检验,铜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价格波动相关性趋于加强,但呈现出非线性规律,说明企业在进行套期保值决策时能以期货价格波动作为决策依据之一,但不能对期货价格波动反应过度,致使套期保值行为失当,需要综合分析外部市场环境和期货市场运行规律,做出全面科学的套期保值决策。  相似文献   

2.
价格发现和风险规避是期货市场的两大功能,套期保值是规避风险的主要手段。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的长期均衡以及相互影响是套期保值实现的基础,也是期货市场存在和发展的核心问题。通过研究2014年5月26日—2015年9月1日玉米期货和现货的数据,利用Eviews 6.0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出玉米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的结论,其中玉米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有双向引导作用。同时,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具有预期作用,验证了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相似文献   

3.
我国鸡蛋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利用相关性分析、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等方法对大连商品交易所鸡蛋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鸡蛋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期货价格具有良好的价格发现功能;存在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的双向格兰杰引导关系;鸡蛋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中,期现货二者相互影响,现货价格影响作用更大,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4.
中、美、马植物油期货市场国际关联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货市场同际关联性主要通过同一期货产品在跨国跨市场的期货价格互动关系上体现出来.利用多元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差分解和脉冲响应函数等技术对中、美、马三家期货交易所的豆油与棕榈油期货价格和中国豆油与棕榈油现货价格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大连、芝加哥、大马交易所的期货价格和中国植物油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世界植物油期货市场中,芝加哥市场在影响力和定价权方面起到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选取2006年1月4日到2009年12月30日国内外燃料油期、现货日价格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并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等方法研究了新加坡燃料油市场以及上海燃料油期货市场对我国燃料油现货市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海燃料油期货价格、新加坡市场燃料油价格与我国燃料油现货市场价格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和价格引导关系,其中上海燃料油期货市场对我国现货市场价格起主导作用,新加坡市场也对我国现货市场存在相当大的影响力。短期内,新加坡市场对我国现货市场价格影响略大于上海燃料油期货市场对之的影响;而从长期看,后者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中国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不对称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中国期铜数据,借助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方差分解、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研究了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研究发现,铜的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功能中起到主要作用。实证结果还发现市场在上涨和下跌时,价格发现功能的不对称性:铜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在上涨时存在相互引导关系,但在下跌过程中期货对现货价格没有引导关系,在市场下跌过程中,现货价格对信息反映很弱。结果表明,在中国的铜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表现为不对称性,在下跌时,市场有效性降低。  相似文献   

7.
我国期货市场的运行效率一直是监管当局、套期保值者和投资者十分关注的问题。为此,借助于Johansen协整检验、信息共享模型和波动溢出效应模型,进行多层次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从价格发现功能方面看,铜、铝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双向引导关系,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均扮演着重要的价格发现角色,但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中处于主导地位;并且,相对于金属铝现货市场而言,铜现货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力要强些。从波动溢出效应方面看,铜、铝的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存在双向的波动溢出关系,但现货市场来自期货市场的波动溢出要强于期货市场来自现货市场的波动溢出;而且,随着期货市场的发展,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均呈增强态势,期货市场的运行愈加有效。  相似文献   

8.
摘要:以大连商品交易所期货品种聚氯乙烯为研究对象,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ECM等技术方法分析我国PVC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PVC的期货价格是现货价格的Granger原因,具有单向传导关系。短期来看,PVC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有动态修正作用;长期来看.PVC期现价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中处于主导地位。脉冲冲击效应函数图表明,现货价格对期货价格的冲击强度低于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的冲击强度。  相似文献   

9.
国际石油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动态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石油价格新一轮的大幅上升和剧烈波动引起各方对国际石油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动态关系的广泛关注。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对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四种WTI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可以估算出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的影响,揭示了期货市场在国际石油价格发现中的作用。国际石油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是期货价格单方面引导了现货价格,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Granger因果检验、BEKK模型和DCC模型分别从均值溢出、波动溢出和动态相关三个方面对人民币汇率与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现货价格的联动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外汇市场与纽约黄金现货市场之间存在着外汇市场到黄金市场的单向联动效应,人民币外汇市场的波动风险会通过影响美元汇率的波动传递到黄金市场,加剧黄金市场的波动程度,从而增加黄金市场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运用面板协整方法分析我国有色金属期货市场现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关系。实证结果显示: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的三种有色金属和一种贵金属的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期货价格表现为现货价格的Granger原因。但对不同商品而言,各个市场的功能发挥存在差异。有色金属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力强于现货市场,而贵金属黄金的现货市场更强于期货市场。  相似文献   

12.
协整关系对期货套期保值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协整关系检验得出上海期货交易所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协整关系。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对套期保值率进行估计,通过对比传统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所估计出的套期保值率,发现传统回归方法将低估用来规避风险的期货合约的数量。在比较不同套期保值期限所得出的套期保值效果后,得出期限长的套期保值效果优于期限短的套期保值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对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一年来的交易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股指期货与沪深300指数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沪深300指数是股指期货价格的Granger原因,且滞后期为1期。  相似文献   

14.
选取2006年3月1日—2016年3月31日的白糖期货和现货市场数据,通过相关性检验、ADF单位根检验、VAR模型、Johansen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分析方法,指出白糖期货价格与其现货价格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两者高度相关;白糖期货价格对未来白糖现货价格具有引导作用,但这个引导作用并不是相互的。同时,提出建立完善的期货市场制度及市场环境的建议,以充分发挥白糖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形成更有效、更公平的白糖价格体系。  相似文献   

15.
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的价格发现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方法,研究了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市场对现货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力。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仿真交易的沪深300股指期货对沪深300指数具有长期价格发现的功能,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股指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的协整关系来实现的;在短期内,现货指数对股指期货具有一定的价格发现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在不断加强。这表明,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交易规则和制度设计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在国内黄金市场全面开放,黄金市场现货与期货并存的背景下,选取影响黄金价格的主要因素,以2006-2010年的月度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影响我国黄金市场价格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并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了黄金市场价格变动与其它金融市场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黄金市场与外汇、货币、资本市场间存在着较强的联动性,黄金期货的推出对我国黄金市场价格波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我国小麦期货市场是否存在价格泡沫,采用超常易变性方差分析和三分法,以强筋小麦期货市场的历史数据为样本,对我国小麦期货的泡沫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小麦期货市场长期内不存在价格泡沫,短期内存在,并且近几年我国小麦期货市场的价格泡沫度呈逐渐降低趋势。同时依据价格泡沫的发展阶段划分了不同性质小麦期货价格泡沫的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