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无限"概念在黑格尔的哲学中,乃至在整个德国观念论思想中都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深入理解无限的意义内涵、显现形态和达到方式,对理解黑格尔哲学的结构、动力和目的来说非常关键.在作为科学之形式的《逻辑学》中,无限及其两个核心形态——坏的无限与真的无限——最早在实有的部分得到了专题的讨论.依据对这部分文本的解读,梳理和总结两种无限的结构特点,并揭示其背后理性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2.
量与数学的无限是黑格尔无限理论的基础。黑格尔主张的无限不只是量 ,而是量与质的统一。黑格尔的真无限理论强调了比例作为无限的质的规定 ,这在理论上奠定了质与量辩证统一的哲学基础 ,进而批判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为哲学确立辩证思维方式真理观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如所周知,黑格尔的无限观集中体现在他提出的真无限和恶无限的学说中。黑格尔对这两类不同的无限性从数学上和哲学上都作了详尽的论述。而他大事援引数学无限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佐证其哲学无限概念的正确性。关于黑格尔的数学无限思想及意义,笔者已有专义讨论。(请参阅《外国哲学》第四辑,商务印书馆1983年出版)本文拟在此基础上继续分析黑格  相似文献   

4.
芝诺悖论与无限概念密切相关。在认识过程中,概念与由某些概念组成的演绎系统是必不可少的认识要素,而无限性是它们的本质特性。因无限性而导致的悖论实质是一个认识论问题,只要理解无限在认识过程中的意义,就会明白所有关于它的悖论和矛盾都只是表面的,是对概念误解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1803年前,黑格尔对时间问题缺乏关注。相形之下,在1807年《精神现象学》中,他已将时间看作哲学的重要主题。为什么黑格尔从1795到1802年曾对时间问题无动于衷。在1795年左右,黑格尔主要关注爱的无限性问题。在其法兰克福时期和耶拿初期,他虽然看到了时间性的客观世界的地位,但却并未对此加以强调,而只是强调了主体性的爱与客体性的世界的统一的绝对自身。1802年,通过研究雅各比和康德关于时间问题的争论,黑格尔刻意歪曲了雅各比哲学中的时间问题的重要性,以自己的方式,将时间性的有限存在者问题与物自身问题连接进行考察,从而以一种哲学性的真无限问题策略性地取代了时间问题。这一策略运用与黑格尔原初性的哲学体系理解直接相关,由此,黑格尔将雅各比哲学与康德哲学一并归类为反思性哲学,并对之加以“超越”。  相似文献   

6.
(1)自从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首次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上指出黑格尔哲学“包含着不可救药的内在矛盾”以来,学术界关于这种矛盾的具体理解并不一致。我国传统的看法是,认为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是其唯心主义体系与辩证法的矛盾。后有学者著文否定这种观点,认为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辩证法之间并无矛盾,因而主张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是“他的形而上学体系与他的辩证法相矛盾。”我认为,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应当表述为:绝对唯心主义体系与合理辩证法(即马克思所  相似文献   

7.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的重要成就和重大发现,曾引发了许多哲学问题。其中基本粒子物理学中的“夸克幽禁”涉及到物质是否无限可分的问题,这不仅是科学界而且是哲学界普遍关注和深入探讨的问题。对此,有人提出“夸克幽禁”是对唯物主义物质无限可分观.最的挑战。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哲学分析,提出“夸克幽禁”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否定而是对其的丰富和发展。要说“挑战”则是对形而上学的单向线性思维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逻辑学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础,也是理解黑格尔国家观的前提。自由是黑格尔国家观与法哲学的核心和灵魂,它贯穿于黑格尔法哲学的各个环节。在否定之否定的基础上,黑格尔的国家观实现了个体意志与整体意志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真无限必定是实无限,即在每一“这个”上都具体可认知的无限。但问题在于:无限存在只能被直接接受;而有限思维又不能真正认识无限存在自身。前者导致无限的直接性问题,后者导致思维的空洞性问题。黑格尔解决这两个问题分为三步:首先建立有限“这个”间的类比关系;然后说明诸“这个”的本质可以用它们间的相互类比来定义,并进而将诸交互相关的定义收摄入无限的定义集;最后证明此定义集就是无限本质的自身表现。而真无限的表现活动,就是诸“这个”相互变换和相互关涉着向着自身收敛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层层的收敛关系构造着层层“这个”的实存。而“这个”无限就是诸“这个”的连续收摄层级中的最高级,是世界的类本质。  相似文献   

10.
一分为三是人类认识最普遍的规律和最基本的思维方式.黑格尔运用一分为三思想方法,将自己的哲学体系划分为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三个部分.黑格尔逻辑学,整个的是概念的产生、变化和发展,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和消散,是事物的量变、质变到量变,是运动的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无论是基本范畴和观点,还是认识观和方法论,或者是揭示和阐述的基本规律,乃至是体系构造的基本框架和骨干,都充满着一分为三的辩证思想.  相似文献   

11.
在黑格尔看来,哲学要想成为科学就必须是一个体系.黑格尔构建这个体系的基本原则是中介的、否定性的和矛盾的原则,这个体系因此可以被恰当地称为思辨辩证法.思辨辩证法就是黑格尔的本体论,换言之,他的方法论意义的辩证法从属于他的本体论意义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2.
从三个维度探讨黑格尔的艺术终结:即黑格尔哲学体系下艺术的终结;从艺术史的发展维度上谈艺术的终结;社会现实的维度上谈论艺术的终结;最后在此基础上探讨出黑格尔艺术终结的实质意义,即无论从哪个维度出发,黑格尔都并没有明确断言艺术终结甚至死亡的意思,只是在社会现实的维度上,黑格尔对艺术的发展确实多了少许的悲观主义,这是因为他没有正确预见艺术正是调和个人和社会矛盾的最好方式,是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的内在需要,所以艺术不会终结,更不会死亡。  相似文献   

13.
《博士论文》是马克思的青年黑格尔派时期的代表作,是青年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最初的重要成果。写作《博士论文》时的马克思还处于黑格尔及其弟子的哲学思想影响之下,西方传统的思维方式对青年马克思有着深刻的影响。马克思就其当时的观点来说,还是一个黑格尔唯心主义者。“自我意识”在当时马克思的哲学里具有“本体”的意义,马克思《博士论文》时期的哲学思想基础是自我意识的本体论,即自我意识的本质是人,它是以思辨形式对人的本质力量的理论肯定。  相似文献   

14.
海德格尔的"本真的历史"概念因其内在的矛盾而被伽达默尔弃之不用。在接受胡塞尔的生活世界学说以及意向性中的"先天相互关联"思想的基础上,借助于约克伯爵在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和胡塞尔的先验主体性现象学之间所架设的桥梁,伽达默尔成功地清除了黑格尔哲学中生命概念的形而上学色彩并将历史性的维度植入其中,从而完成从基础存在论的"本真的历史"向诠释学的"效果的历史"的转变。海德格尔早期历史观中的革命性意义及其新的突破方向也因此得到清晰的彰显。  相似文献   

15.
论阮籍思想及其与《咏怀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对阮籍思想的评论大致有三种第一种认为,阮籍毁坏礼教;第二种认为,其内心崇奉礼教,儒家思想才是他的“本志”;第三种认为,阮籍的思想是不断发展演变的.文章作者认为这三种评价有其合理性,但也各有不足.作者通过考察阮籍的玄学论文,认为其思想是阮籍在无法实现理想的状况下,企图泯灭是非来寻求内心平衡的矛盾体.这种矛盾在阮籍《咏怀诗》中得到体现,并成为《咏怀诗》之所以具有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与黑格尔哲学思想具有某种亲缘性,这种亲缘性表现在国家观上,马克思从信仰黑格尔的理性国家观,通过接触社会现实、产生疑问、进而批判,到最后与黑格尔理性国家观彻底的决裂,最终形成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理论体系,这是一个渐进的、批判和扬弃的过程。把黑格尔理性国家观与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进行比较研究,对于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形成及其所具有的革命性的历史唯物主义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郭熙的艺术道路伴随其仕途起伏而历经变化,从最初积极的儒家入世思想渐入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这是他反复于现实及内心世界双重选择的必然结果,并最终在绘画创作中将平远向无限的飞跃作为对内心高逸情结的召唤。  相似文献   

18.
董学文教授在近期对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批评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物质本体论而不是实践本体论,把实践确立为本体,就会忽视物质的先在性或第一性,从而走向历史唯心论。我们认为,这种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解释忽视了其思想的内在精神。当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彻底颠覆了形而上学,赋予物质概念和唯物论哲学以崭新内涵的时候,这种观点却把马克思拉回到旧的唯物论立场上去,从而扼杀了其思想的真正生命力。对此我们主张,马克思主义在根本上是一种实践本体论而不是物质本体论,这种本体论承认自然的先在性,但却不认可物质的先在性。与此相应,历史唯物论坚持的也是经济的而不是物质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