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贫困生问题是伴随经济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建立而出现的。文章分析了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在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中的作用,针对目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还不是十分完善的现状,提出构建科学有效的高校贫困生非正式支持体系应从参与主体、资助方式和配套政策等方面进行拓展。  相似文献   

2.
社会支持是高校贫困生在求学期间得到的来自国家、学校、各种组织、各界社会人 士以及家庭等所提供的经济、情感、学习、信息及服务上的帮助与扶持。这些社会支持创设了 一种社会环境,并对高校贫困生的道德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在各种社会支 持中,来自家人、朋友、邻居、老师的社会支持和来自各方的情感、学习、信息的支持对高校贫困 生道德发展的影响较大。同时也说明了在对高校贫困生的各种救助中,精神扶贫的作用远远 大于经济扶贫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社会支持是高校贫困生在求学期间得到的来自国家、学校、各种组织、各界社会人士以及家庭等所提供的经济、情感、学习、信息及服务上的帮助与扶持。这些社会支持创设了一种社会环境,并对高校贫困生的道德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在各种社会支持中,来自家人、朋友、邻居、老师的社会支持和来自各方的情感、学习、信息的支持对高校贫困生道德发展的影响较大。同时也说明了在对高校贫困生的各种救助中,精神扶贫的作用远远大于经济扶贫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质性的研究方法,就社会资本的相关问题对山东省某高校15位本科贫困生进行了深度访谈。经过对访谈材料的整理和分析,本文总结了高校贫困生社会资本匮乏的表现,以及导致这种匮乏状态的成因,并对如何提升高校贫困生的社会资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高校贫困生社会网络资源的分析与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通过访谈高校30位贫困生和30位非贫困生,发现高校贫困生的社会网络资源各项指标都低于非贫困生。为拓展高校贫困生的社会网络资源,必须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帮助贫困生提高社会网络资源建设和管理的能力,创设贫困生社会网络升级通道。  相似文献   

6.
利用对河北省城乡老年人健康问题调查数据,分析老年人正式和非正式支持现状及对健康的影响。结果显示正式和非正式支持对老年人躯体和心理健康有影响,客观的支持网络的构建、家庭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对老年人躯体健康影响尤为显著,感受到的社会支持、家庭功能及国家给予的卫生保障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维护具有重要意义,但老年人整体健康的维护正式和非正式社会支持不能单独起作用,故以社会生态理论为基础提出了老年人健康维护的正式和非正式支持构建模型。  相似文献   

7.
高校贫困生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在国家支持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培育和提升高校贫困生的社会资本有助于高校贫困生问题的解决。社会资本存量低是目前高校实现和谐助困的主要障碍,通过强化贫困生的同质社会资本,培育贫困生的异质社会资本,将有助于提高贫困大学生的社会资本存量,从而实现高校和谐助困。  相似文献   

8.
高校中的贫困生因为生活困难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他们的成长和社会的稳定都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影响.文章着眼于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探讨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以期有效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9.
转型期城市居民的社会支持探析--以郑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义的社会支持分为正式社会支持与非正式社会支持两大类。对郑州市城市居民社会支持的调查分析表明,转型期的中国城市居民的社会支持已趋向多元化,但非正式社会支持仍是城市居民社会支持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正式社会支持渴望实现理性突破。要增强城市居民的社会支持,必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其非正式支持能力,同时加快正式社会支持的发展,努力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如此,方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构与公民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DFM)的四类心理健康状态贫困生社会支持和个人成长主动性的差异和特点,对精准扶贫班8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①四类心理健康状态贫困生比例分别为康健者占40.24%,易感者占35.37%,有症状但自我满足者占 6.10%,疾患者占18.29%;②四类心理健康状态贫困生在社会支持、主观社会支持和社会支持利用度上差异显著,而在客观社会支持维度上差异不显著;③四类心理健康状态贫困生在个人成长主动性及其5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应在DFM四分法下采取靶向分类预防和干预措施,提高另三类贫困生向康健者的转化率,提升贫困生群体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助力心理精准脱贫。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以政府主导、高校配合和社会参与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为贫困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提供经济上的支持,使贫困生也能与其他学生一样在大学里健康成长并获得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针对汶川地震中人员财产损失巨大,对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也造成了重大影响等实际情况,通过对理县、映秀、北川以及都江堰等灾区安置点进行抽样调查,研究了在突发灾害之前,该地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以初级关系为基础,在民族心理及宗教价值观影响下,对人们的生活起着重要的调节和支持作用,分析了在地震中,人们的社会网络遭到破坏,原有的物质支持和情感抚慰功能出现障碍,认为政府等正式组织所提供的正式支持较好地弥补了物质支持的欠缺,人际支持网络也完成由初级向次级的一次跃升,正式支持暂时性地代替了原有的非正式支持,提出了应在巩固政府正式支持网络的同时,大力促进当地非正式支持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道德认同、亲社会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道德认同量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亲社会行为量表对569名大学生施测,考察大学生的道德认同与亲社会行为状况,并探索养育方式、社会支持感知对大学生道德认同、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道德认同水平、亲社会行为水平较高,二者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2)养育方式、社会支持感知对大学生道德认同有一定的预测力;(3)社会支持感知是养育方式影响道德认同的中介变量;(4)养育方式、社会支持感知、道德认同对亲社会行为有一定的预测力;(5)道德认同是养育方式、社会支持感知影响亲社会行为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4.
利用A-F多维贫困测量方法探讨非自愿搬迁移民的相对多维资产贫困以及正式社会支持和非正式社会支持对移民相对多维资产贫困的交互影响,并利用三峡库区非自愿搬迁移民调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非自愿搬迁移民相对多维资产贫困状况较原居民严重,且非自愿搬迁也剥夺了移民代际再生产资产;正式社会支持和非正式社会支持对移民相对多维资产贫困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互补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互补效应还会受到安置方式和安置时间的影响.研究结论对于阻断移民代际贫困传递,以及采用正式社会支持和非正式社会支持的协同互补性来提高减贫效率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经费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制约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由此引入高校社会资本的概念是非常必要的。从辞源学的角度厘定“社会”一词的内涵,是界定“社会资本”和“高校社会资本”的一个重要途径。正式制度是重要的,但非正式制度是构成高校社会资本的主观因素,是高校社会资本的灵魂;高校关系网络是构成高校社会资本的客观因素,是高校社会资本的躯体;非正式制度与关系网络是高校社会资本的一体两面。  相似文献   

16.
高校贫困生问题是目前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贫困生中出现的一些负面思想和行为已对高校的各项工作带来冲击,影响了高校的有序和稳定.充分重视并认真分析贫困生的思想和行为现状,有利于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保证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高校扩招后贫困生比例不断上升,给国家、社会和贫困生家庭带来了巨大压力。如何解决贫困生问题,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是高校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从调查高校贫困生现状入手,提出了解决贫困生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社会支持是指一定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无偿帮助的行为的总和,包括物质支持、信息支持、情感支持、交往支持等。经调查,目前柳州片区高校存在资助资金来源面窄、社会募捐模式未开拓、心理辅导缺失、情感和信息支持未被重视等问题。由此,应通过运用企业、社会力量来扩展资助链条,加强情感支持和提供较为全面的信息,以提高学生技能、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实现造血功能,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实现物质、精神的脱贫。  相似文献   

19.
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状况的关系。方法选取学校贫困生125名为研究组,相对应的120名非贫困生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结果(1)贫困生在SCL-90量表测量的总均分、躯体化水平、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上的因子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2)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得分贫困生普遍得分低于非贫困生;(3)社会支持各维度与SCL-90各因子负相关。结论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亲社会行为是一种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积极行为。青少年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形成亲社会行为的特质既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标志,也是主流社会的价值期许。当前,受到青少年生活的宏观社会环境中的一些消及因素影响、青少年社会化的关键因素中的一些负面作用影响和青少年自身成长中存在的一些不健康心理因素影响,部分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出现缺失。社会可以对青少年个人采取适当的干预方法来训练和培养他们的亲社会行为,如移情训练法、榜样示范法、归因训练法、行为强化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