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私营企业主的劳动与收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立新 《社会科学》2002,23(3):20-23
本文依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对私营企业主的劳动和收入构成进行分析 ,认为私营企业主劳动是科学管理劳动和资本增值劳动的统一 ,私营企业主收入是劳动收入和资本所有权收入的统一。对私营企业主 ,既要看到它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同时也要正确认识其劳动具有追求资本增值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劳动二重性决定了价值创造和使用价值生产是同一生产过程的两个结果 ,价值的实体是劳动 ,价值创造的实体是抽象劳动的凝结 ;财富创造的实体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与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在内的生产要素相结合的产物 ,是具体劳动生产的。商品生产过程是生产财富过程和创造价值过程的统一。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价值分配必须同财富分配结合 ,活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具体劳动创造的财富应该由劳动者和其他参与的生产要素分享。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产权与分配的关系理论 ,分配关系是由产权制度而非劳动或价值创造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及其实现形式决定分配关系 ,在产权存在的社会制度中 ,分配有二重性 ,一方面各生产要素有权凭要素所有权获得对财富分配的索取权 ;另一方面 ,有权参与生产中人类劳动凝结的分配 ,这是合法收入 ,不是剥削 ,也不是萨伊要素价值认为的生产要素具有生产性可以创造价值。生产劳动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内核范畴 ,要与时俱进地科学拓展形成社会主义生产劳动概念 ,在此社会主义劳动内核上建立起社会主义劳动价值理论 ,是对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必须正确认识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论述了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需要深入研究和正确认识的若干问题:一是分析劳动价值论与知识价值论,说明知识价值的来源;二是探讨无形产品的价值,非物质生产劳动、科技劳动和私营企业主的劳动与价值创造的关系;三是讨论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关系,阐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因;四是研究劳动价值论与剥削论的相互关系,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剥削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是无差别的不受剥削的劳动。社会主义社会已经到了该抛弃旧的剥削观念的时候了 ,要给剥削重新定义。劳动有社会属性 ,价值生产没有社会属性 ,只有统一的市场属性。价值的实体是劳动 ,是活劳动创造的 ,但劳动要能创造价值必须借助其他生产要素的帮助 ,因为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各有理据 ,应当分开 ,活劳动创造的价值应和其他参与要素共享。资本参与收益分配不是剥削。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劳动财富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为使用价值或财富是劳动和生产资料共同创造的,这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大误解.其本来的观点是:价值和使用价值都是劳动一个要素创造的;劳动制造出来的生产资料不是财富的源泉;非劳动要素所有者能够参与分配,仅仅在于非劳动生产要素--价值资本、生产资料、社会资本是价值形成与使用价值创造的条件.劳动是财富唯一创造者的真理,是一切财富(有所有权的静态财富即财产)由全体劳动人民所占有的伦理性基础,或要求把资产者的利益限制在引致投资所必要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劳动价值论中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认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既要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 ,又要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不断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基于这一理念 ,本文认为 :非劳动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 ,试图用扩大生产劳动这一概念的外延而把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纳入创造价值的范畴是不科学的 ;第三产业并非都创造价值 ,如果认为第三产业都创造价值 ,那就混淆了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区别 ;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分别作用于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科技极大地提高了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 ,但科技本身不创造价值和新价值 ;社会总产品价值只分解收入的观点是马克思曾严厉批判过的斯密教条 ,它不仅在理论上不能说明产品价值中的C部分为什么消失了 ,也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价值构成的现实 ;产品的价值决定和收入分配具有不同的理论依据 ,产品的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 ,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来源 ,而收入分配的方式则取决于生产关系的性质。不能因为我国现阶段提出要按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的贡献参与分配 ,而认为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参与了价值的创造 ,断言按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不存在剥削。本文认为 ,我国经济理论界之所以在劳动价值理论上存在一些模糊的认  相似文献   

7.
本文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提出经典劳动价值理论修正和完善的方向。并对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地位作了新的认识与评价。认为劳动在价值起源上具有最终性 ;劳动及劳动者在价值创造中具有主导性 ;劳动在新增价值或财富构成中具有主体性。结合对现实经济问题的理论认识 ,提出社会财富按生产要素的贡献率分配的科学依据 ;从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关系是市场交易的经济规范的契约关系 ;当前非公有制人士的收入主要来自资本和他们的技术劳动及管理劳动贡献的收益  相似文献   

8.
论现代管理劳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征 《东南学术》2003,(5):89-96
本文论述了从一般管理劳动到现代管理劳动的发展 ;论述了现代管理劳动是现代科学劳动的具体表现形式 ;从对象、范围、作用、表现形式等方面分析了现代管理劳动的新特点 ,指出了管理劳动既包括微观也应包括宏观方面 ;研究了现代管理劳动的二重性 :作为组织指挥的劳动是创造价值的 ;作为经营方面的劳动是实现价值的 ;私营企业主的利润是资本所有权的根源 ;企业管理的部分工资是利润的实现。最后还探索了企业管理劳动的根本形式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私营企业主 ,既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又是资本的所有者。他们既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社会财富 ,又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占有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即具有一定的剥削性。对于私营企业主的剥削行为 ,必须以“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进行评判  相似文献   

10.
私营企业主阶层的产生是我国所有制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的产物 ,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私营企业主阶层的经营管理劳动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 ,私营企业主的收入中含有非剥削性收入 ;私营企业主阶层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我党新时期阶级基础、群众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