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北民间信仰颇为复杂,当地民众的精神空间中存在着多种信仰体系。其中,"巫神信仰"以其独特的方式扎根在陕北社会文化中,并内化成为其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由巫神主导的"叫魂"仪式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仍星火相传,为人们所熟知。  相似文献   

2.
宿爱云 《民族学刊》2021,12(4):52-59, 116
“国家在场”是研究“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的重要表达理论。民间信仰是地域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和变迁体现了地域社会和民众文化心理的历时变迁。区域内部不同的文化因子,孕育出不同的信仰事象。洮岷位于甘青民族走廊核心地带,也是汉族与土族、蒙古族、藏族等众多少数民族文化交融区域。洮岷汉人的民间信仰系统中,最为推崇的是“湫神”崇拜。“湫神”崇拜作为水神信仰,在洮岷地区历史悠久,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仰记忆。明清时期,国家力量在西北边地下沉和进入,引起了洮岷地区汉人湫神信仰记忆的变迁,信仰变迁主要体现在信仰记忆的重构。在“国家权力的强势嵌入”和“地方社会的积极回应”两种力量的驱动下,洮岷汉人“湫神”信仰实现了湫神原型、祭祀仪式、祭祀地位和湫神传说的重新构建。洮岷汉人湫神信仰记忆的重构,是明清时期西北地域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彰显了洮岷汉人在“国家在场”理念下所表现出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实现了国家与地方社会的互利和双赢。此外,洮岷区域信仰文化具有多元性,该研究有利于民族交融区域不同族群的民间信仰在保持文化差异基础上实现信仰文化认同和信仰文化共建,对构建凝聚力更大的民族共同体也颇具价值。  相似文献   

3.
高椅村民间信仰有祖先神信仰、土地神信仰、五通神信仰、净行神信仰等。这些信仰大多数都是在万物有灵观念的基础之上产生的。其中,五通神信仰曾经长期作为高椅村居民的主要信仰之一。高椅村的巫术活动也比较多,有小巫事、一般巫事、大巫事和傩戏四种形式。高椅村居民对信仰非常重视,信仰是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高椅村民间信仰的功利性很强。从高椅村民间信仰可以看出湘西地区民间信仰的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4.
壮族人文始祖布洛陀信仰是以布洛陀为始祖神的壮族民间信仰。千百年来,以神话传说、典籍、仪式、心灵等多种方式在壮族民间传承,并深植于壮族传统文化和广大壮族民众心灵之中。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以布洛陀信仰为核心的布洛陀文化记忆链发生了断裂、松散、变迁或失忆。因此,在当前民族文化不断开放与交融的发展时期,有必要对布洛陀信仰进行重新审视和认识、研究与重建,以期其在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维护边疆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白虎信仰作为四灵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远古时期,最初是作为一种图腾被人民崇信.由图腾崇拜逐渐发展演变为神灵信仰,其中必定经历了一个由兽化神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白虎信仰作为四灵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远古时期,最初是作为一种图腾被人民崇信。由图腾崇拜逐渐发展演变为神灵信仰,其中必定经历了一个由兽化神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洪洞地区有不少圣王庙,但其神主名目不一。据文献查考和实地勘察,圣王常与马王、牛王、龙王、八蜡等神组合出现,形成一个配套的"农事神团"。在洪洞县以南广大地区,圣王通常是指专职治虫的伯益,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在洪洞县境内,由于汾河东西两岸分别有一个舜王的强势信仰点,"农事神团"中的圣王,越靠近上述舜王信仰点就越带有舜王的色彩。而越过洪洞县继续往北,圣王又变成了唐太宗,其功能并无变化,这与霍山地区唐太宗传说信仰非常强大有密切关系。可见,"圣王"这样一个普泛化名称的实际所指,是受到不同地域的强势信仰所影响的。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提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信仰的密切关系。在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中,刘锡诚的论文阐释了民间信仰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地位,民间信仰不是"烫手的山药",而是属于文化的范畴。民间信仰弥散于民众的生活之中,是民众生活中的精神布帛,这种状况是历史的必然存在。他主张以民间信仰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的观念而置换"迷信"的背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基因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源泉。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方神灵民间信仰与民众生活联系紧密,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研究课题.地方神灵民间信仰所奉祀的地方神,几乎都是由当地的历史人物神化而成.他们生前都有某一方面的好名声,神化后,成为具有某种功能的神主.本文以浙江温州市永嘉县蓬溪村石压娘娘、上海鸟泥泾黄道婆和浙江鄞州区鄞江镇王元(日韦)等民间地方神灵信仰的田野调查为基础,分析了中国民间地方神灵信仰与西方宗教的差异,论述了民间地方神灵信仰作为民众生活需求的产物所具有的独特时代性,强调了地方神灵民间信仰中的道德观念所具有的社会伦理价值,对当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进一步凝聚民族性具有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句芒是人面鸟身的神话人物.他是一个有着多重神格的神祗,既是创世神和造物神、掌管万物生长的木神、主管春天的春神,又是能给人"锡寿"的生命之神.句芒原是东夷部族中以鸟为图腾的族群的祖先神,连云港将军崖岩画留下了他最早的形象.在商周秦汉王朝多次的讨伐征战中,有着高度文明的东夷被灭国、迁君,东夷人遣散、流徙,逐渐融入华夏部族,句芒信仰也被华夏族群所接受,句芒由东夷人的东方之神转变为中华民族共有的春神.东汉时期五行观念盛行,对句芒信仰发生过重要影响,句芒成为立春迎春仪式中的春神.句芒在北宋一度消失,于南宋再起,但演变为一个与"土牛"同等级别的俗神.在当代社会条件下,浙江衢州郊区的梧桐祖殿成为我国唯一尚存的句芒信仰的保留地,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推荐名单,在国家层面上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1.
伏波将军马援信仰是武陵地区民间信仰的重要内容.唐宋之际,伏波将军成为国家神系中的显赫神灵.元明清时期,伏波神职功能逐渐泛化,成为武陵地区各族群广泛信仰的地方神.在武陵地区土著族群的家族化过程中,受伏波文化记忆的影响,一些家族形成马援祖先认同,使得伏波神成为家神.伏波神与家神结合,使伏波信仰在武陵地区产生了跨越历史时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甘肃永登连城镇牛站村流传着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的九天圣母传说。这些传说以民间写意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地方保护神的形象,表达出民众的乡土情感、国家话语、价值追求。为我们生动展示了口头叙事与村落信仰民俗的双向建构过程,同时也表达出了民众借助传说"再造传统"的过程,是"民俗是一种过程"这一理论的一个有效个案。  相似文献   

13.
当代民间信仰研究的现状和走向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一个无可回避的事实,就是如何看待现实社会中广泛存在的民间信仰.近几年,学界对什么是民间信仰,展开热烈的讨论,有关"民间信仰"的定义也众说纷纭,但是,大多论者对民间信仰往往只注意其信仰的层面,并以宗教学的知识、理论进行解说,缺乏该信仰与现实社会关系的研究.新的研究走向,拟从当代社会流行的民间信仰和民众生活的关系,从一种不脱离信仰的生活切入,以点带面,实践调查,理性分析,科学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国家对民间信仰的管理提供政策的依据,为中国现当代思想文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湖神与水神在藏族地区大量存在。文章从藏族民俗现实出发 ,认为水神与湖神主要有三种存在状态 :湖神与水神分离 ;水神是湖神信仰的核心 ;水神与湖神的互置。文章分析了湖神与水神信仰相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杨泗信仰作为环洞庭湖流域民众的主要民间信仰形态,有其悠久的历史。笔者尝试运用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法,分析了传统时代和现代环境下杨泗信仰的身份合法性问题的流变历程。运用有关权威理论分析不同时代下影响权威建构的主要构成要件。最后对"民间信仰聚散"模式提出反思和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南方民俗中有关青蛙信仰与崇拜的起源说法较多,大致可归纳为三种:一是稻作祈丰收,二是生殖崇拜,三是戏剧之神等,其中的稻作祈丰收说与生殖崇拜说得到较普遍的认同。笔者认为,青蛙信仰起源于原始巫祭祈雨,巫师交感星相而附会成对西方白虎七星中的“奎星”崇拜,然后被衍生为两种祭祀主题方向原始巫之星相学——奎星崇拜——祈雨——稻作祈丰收——社戏祭祀之神,原始巫之星相学——奎星崇拜——治水——驱邪逐疫——祈求生育平安。至今仍盛行的江西省金溪县青蛙崇拜现象,折射出南方古代民族青蛙信仰变迁过程中,由巫师对“奎星”崇拜而附会为青蛙神的交感点,从而揭示南方古代民族青蛙信仰由“理念”嬗变为神祗的“神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飞山神信仰是自唐宋以降直到当代,兴起于湖南靖州飞山一带而后盛行于湘桂黔边界地区侗、苗、土家、汉等族群交错杂居多元文化空间的一种民间信仰。飞山神的原型是唐末五代时期地方民族首领杨再思。以杨再思作为传说形象和信仰对象的飞山神信仰体现了文化的多元性,见证了当地苗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为当地民众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和精神活动,有助于调适民众心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8.
论布洛陀神格的形成及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敬奉布洛陀为始祖神、宗教神、道德神和智慧神。其神格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并与壮族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由布洛陀神话、信仰、祭典、经文、山歌及其庙宇,构成了布洛陀文化体系,并成为壮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在民间有着深厚的积淀和广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吐蕃在河陇统治结束后,部分吐蕃民众依然散布于河陇地区;敦煌文献载大量有关吐蕃民众的信息资料,通过对归义军时期以敦煌为中心的吐蕃后裔进行考察,力图揭示这一时期吐蕃民众及其后裔的姓名信息与民族融合、职业特征、佛教信仰等方面的关系,再现河陇吐蕃民众社会生活的缩影.  相似文献   

20.
改土归流对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民间信仰上主要体现为信仰神团系统、祭祀仪式、祭祀用品的变化,并导致传统神职人员的社会功能弱化和社会地位的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