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儒家思想是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儒家思想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体系不断完善,一步步确立了自身的统治地位。同时随着历史的演变也不断进行着自身思想的变迁,儒家思想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观点。透过儒家思想的演变,对其观点进行合理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有助于我们全面客观的把握儒家思想,使之适应并促进我国的社会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儒家思想作为两千多年来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支配和影响了中国整个思想学术界,塑造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质。儒家思想依据外在环境和形式,进行了内部的调整和演变,儒学大师迭出。儒家思想经久不衰,经世致用、创新发展以及其自身的比较优势起到了关键作用,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儒家思想文化与中国居住文化的关系,揭示了儒家“美善相乐”的美学观点,并结合民居建筑装饰语言,来诠释儒家思想对居家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今人屡言,整理国故。然,屡屡未尽其根。于儒家思想更是评价不一,虽如此,但却有一共同之观点,即儒家之说实为"伦理道德之说"。诚然,此种观点可谓中肯,但笔者却认为不能仅停留于此,而是应当在此等基础上更深挖掘其思想之根基,以期达到对儒家思想更深之理解与体会。本文先通过对儒家思想之核心———"仁"的阐述,来说明儒家关心的确实是社会的伦理道德;并通过对儒家思想之内在的超越现实而又回归现实的"精神境界"的阐述,来说明儒家思想的"超道德性"。笔者希望通过这样的分析阐述,能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更好的继承。  相似文献   

5.
从二战废墟中走出来的日本,经过短短30年的建设就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之列,除了日本紧紧抓住了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历史机遇外,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对其经济的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企业文化是中国儒家思想与西方现代管理理论结合的典范。本文论述了儒家思想在日本企业中的具体表现,进而指出它对中国企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和儒家不同,道家著作业没有对文艺问题进行专门的论述,然而,道家学说中的很多理论却与文艺的自身规律相符合,所以,千百年来,儒家思想固然对中国文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道家思想对中国文艺所产生的影响,决不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之下。 道家思想对文艺产生的深刻影响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经济增长论是研究社会发展理论之初学者较为普遍接受的一个观点,并且这个观点也在实践上对许多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经济增长论自身固有的片面性和狭隘性,也给这些国家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问题。在对经济增长论进行批判反思的基础上,学者们又提出了综合发展观的思想,弥补了经济增长论的不足。了解和掌握从经济增长论到综合发展观的演变,对于当前我国进行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就正义的普遍性来讲,"应得"观念可被看作正义的基本论域。追根溯源,由周公所奠定的中国正义论是在解决了何人"应得"天下的问题之后才考虑给一个人以其"应得"的问题的,西方的正义论则相反。这种差别决定了权利观念在西方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则始终不突出。就后者而言,儒家正名论及名教理论可以视为一种具体的中国正义论。对正名和名教问题的研讨可以发现,一方面,传统儒家正义论的基本特征是一种君子为平民操心的格局,这一格局决定了权利观念何以在儒家思想中隐没不显。另一方面,传统儒家正义论的前提是君子与平民二分的观念及现实。因此,当君子与平民二元的构造逐渐演变为公民架构时,儒家正义论也就需要由君子为平民操心演变为一种公民为自身操心的理论格局,这一演变方向意味着权利观念的浮现。  相似文献   

9.
儒家思想研究的新成果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对儒家思想进行研究,对于批判地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十分有益的。我校吴乃恭教授在这一学术领域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成果。1989年,他出版了建国以来的第一部儒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认为汉代的文学观是儒家思想占据着统治地位。事实上,两汉思想是有差异的,其经历了汉初的以道家思想为主发展到儒道互补,再到汉末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这样的一个逐渐演变过程,而这个过程是伴随着对屈原《离骚》的评价而完成的。  相似文献   

11.
关于陶渊明的思想 ,历来看法不一 :有的认为属于儒家 ;有的认为属于道家 ;有的认为非佛家莫属 ;也有采用综合观点 ,认为外儒内道或外道内儒的。本文结合具体文本研究认为 ,陶渊明的思想成分较为复杂 ,主导思想还是儒家思想 ,并在继承儒家思想的基础上 ,对其进行了突破 ,使儒家思想在陶渊明身上得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机械分析吕太后性格,一面是自私、狭隘、凶残,另一面则是刚毅、能干、智慧,这失于简单化。吕氏性格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无疑应该是—歹毒。在儒家思想全方位弥漫的中国,具有歹毒残忍性格的人,会为各种社会力量所不容。虽然吕氏的歹毒品性促使她在人生道路上一步步成功,同时也正是这种性格一步步使她走向灭亡。从社会的大视角来说,她的歹毒性格残害了各种层面一些生灵,同时又促进了汉代社会的稳固与发展。向来是非难辨。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体的儒家思想,不仅是中国的社会哲学,也是中国人的人生哲学,对国人的影响是无需置疑的。本文简单介绍了儒家思想文化,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分析及总结,浅谈儒家思想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具有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试论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体。本文通过道、释、墨几家主要思想与儒家思想的比较 ,探究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体的内在因素 ,在还原儒家思想精神的前提下寻找与当今时代的契机 ,阐发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君子"是儒家思想系统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孔子开始,赋旧义之君子以新意,发以德致位之意,明政治道德合一之旨,树立了一种君子道德政治合一的德治理想政治秩序。这种道德政治合一、以德领政的理想在儒家思想的演变中被进一步发展成内圣外王的政治理想。这种道德政治一元化的政治观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使中国传统政治在发展中一直遮蔽于道德的形象之下,政治道德化;另一方面由于政治依托于道德广泛的社会作用面,政治被价值化,其作用也被泛化,从而使中国传统政治具有伦理价值色彩。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的官文化与科举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教育完全成了为封建政治服务的工具,不可能按照自身的规律健康发展,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政治人才,士人的理想人生就是入仕做官。这就形成了以“官文化”为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适应了中国特有的地理条件、农业经济及宗法制等,应运而生。儒家思想又为科举制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科举制对“官文化”的进一步强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当代中国,“官文化”已成了巨大的阻力,批判和否定“官文化”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7.
儒家思想融入到律法之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思想演变最为显著的特点.笔者认为可以拆分为三个阶段,包括经义决狱、援儒入律、引儒入律.类似提法学界讨论不少.但是具体到魏晋南北朝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本文认为经义决狱是儒家思想法律化的初步探索,援儒入律使得儒家思想法律化进入立法程序成为可能,引礼入律才是儒家思想法律化的最终归宿.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法律化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无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自曹魏至北齐,这不是简单的时间变迁,这种变化更是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意象派诗人埃兹拉·庞德的中国文化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埃兹拉.庞德作为美国意象主义诗歌的先驱,是一位具有“中国文化情结”的诗人。他的很多诗作都是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创造性重构。文章通过对庞德诗歌和诗学观点的进一步研究,阐述了庞德在许多方面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包括对中国古代绘画技法、中国汉字的象形性特征,以及对中国儒家思想的借鉴。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国文化成就了庞德在美国现代诗歌领域的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19.
先秦儒家的人性论,经历了从孔子的“性近”说,至孟子的“性善”说,再至荀子的“性恶”说的演变过程。其演变的原因,既是儒家仁学和礼学的发展的理论需要,也是缘于先秦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变化和发展。这样的演变,实际上是儒家思想的扩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社会全球化趋势下,俄罗斯学者对儒家思想作出新的阐释:儒家学说与其说是宗教,不如说是道德哲学。俄罗斯学者认为,儒家思想是中国哲学的基础,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今日中国在全球经济危机情况下仍能迅猛发展,与儒家思想的影响不无关系;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人性自我完善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全球化趋势下当代国际社会发展的新矢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