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与南宋著名男性词人苏轼和辛弃疾的一系列涉酒诗词相比较,中国文坛同期的女性词人李清照和朱淑真的涉酒诗词也具备较高的文学价值。李清照涉酒诗词与朱淑真涉酒诗词相比,情感表达上更为内敛,但诗词中包含的感情同样的浓郁难解。二人早期作品内容以闺阁春怨为主,作品意象的选择上虽常常类似但表达方式却各有千秋。因为个人经历所致,李清照的后期涉酒诗词内容则与社会时事的关系更加密切,也多了几分男子的豪气。作为男性词人的杰出代表,苏轼和辛弃疾二者作品都洋溢着词人难以抑制的才情,在内容上也大都反映了对功名的追求与失落。但苏轼涉酒诗词表达的情感更为豪放与豁达,相比较而言辛弃疾则更为沉郁与隐忍。李清照与朱淑真的涉酒诗词为以男性为主导的涉酒诗词注入了女性独有的青春活力和纯真魅力,而苏轼与辛弃疾则为涉酒诗词注入了难得的率直和童真之情。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晏几道、朱淑真词作中的女性形象、女性画面描摹及人物生活场景等方面的分析比较,认为晏几道与朱淑真在以女性为描摹对象的词篇里,呈现出各自的书写特点。与男性词中以实质个体为主的女性形象相比,女性词中的女性形象更真挚感人,女性词人是用词的形式来表现她们那压抑生命中的最真实最温婉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在男权社会中,两性诗词所反映出的女性情感原本就不一样.男性诗词所反映出的女性情感是男性对女性的审美体验,古典诗词中的女性话题永远属于男性中心的范畴.女性诗词所反映的女性情感则是她们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本文通过对社会各阶层女性诗词的分析,指出女性情感的特点和主叹调.  相似文献   

4.
朱淑真的《断肠词》是宋词中面貌独特的词集,它的三十首词(《断肠词》收词三十一首,但《生查子·元夕》有人认为是欧阳修词),没有一首不是女词人对自己爱情和婚姻的咏叹,即使是那些题为《催雪》、《梅》等咏节物之词,词人也都以比兴、象征等手法,寄寓自己在爱情、婚姻上的思想情感。田艺衡《纪略》称朱淑真“因匹偶非伦,弗遂素志,赋《断肠集》十卷以自解。”指出朱淑真因婚姻不称意,所以写了诗词十卷以自我宽慰,论断是很确切的。可惜朱淑真死后,她的十卷诗词“为父母一火焚之,今所传者,百不一存。”(魏仲恭《断肠诗词序》),词只剩下三十首了。翻开《断肠词》,我们看到的几乎都是女词人对婚姻和爱情的悲歌和怨歌,那些抒发女词人对婚姻和爱情的悲愁、忧伤、哀怨、痛苦的词,催人泪落,令人肠断。对于《断肠  相似文献   

5.
阴阳变调中的女性角色——谈唐宋男词人的女性书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女性作为写作对象自古有之。词最初作为歌筵酒席上的娱乐,以写歌女的美色为主,后来成了情感抒发的去处。女性主义认为女性入词是藐视女性尊严的举动。但仔细观察,唐宋男词人的女性书写,是对女性特质格外喜爱的表现。应以较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唐宋时期男性词人对女性角色的描绘,以及他们在女性书写方面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朱淑真是宋代以来与李清照并称的著名女性诗人,著有《断肠》诗词传世。朱淑真生前虽文名不甚显赫,但后人对她评价在不断地提高,从"区区宋之能文妇人"到"千秋秀阁填词祖",其文坛地位亦从南宋的边缘化上升至清代的"一流人欤"。由于批评立场以及文学审美观念的差异,朱淑真备受赞赏的同时也遭受着来自礼教道德方面的批判。本文拟通过三个部分爬梳宋至明末朱淑真及词接受的不同向度与本末源流,剖析明代中后期朱淑真接受中所产生的问题,力图还原不同文学思想对朱淑真接受程度之真实影响,从而明确她在文学史上逐步走向经典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女性的性别角色与“拾海人”的创作心态决定了王安忆女性书写的边缘状态。她不推崇女性霸权,也不逃进私人空间,更不以凸现女性欲望来张扬女性的主体意识,而是以入世务实的平常心书写着位居社会边缘的“边缘女性”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在传统男性霸权的边缘充分地发掘出女性的柔韧力和生命力,真实而有力地完成了对男性关于女人、城市、爱情等书写的解构,塑造出一群边缘女性的强者形象。  相似文献   

8.
朱淑真是南宋著名女诗人,其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可与李清照比肩。她的诗词作品真实地描绘出中国古代女性的日常生活,并展示出迥异于男性文人的情味、旨趣和艺术特点。从创作手法上说,朱淑真勇于学习前人而又力求创新,呈现出新颖独特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处于强势男权笼罩下的宋代女性词书写高潮的出现与宋代特定的社会文化心理和词体的审美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以柔顺的姿容依附于强大的男权文化是其主流。但它更重要的意义是体现在对男权文化的抗争中。朱淑真、严蕊、李清照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冲击着强大冷酷的男权文化堡垒,让后代的女性在对自我意义的扣问中找寻到知已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意象"是诗词创作中表情达意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解读词人情感密码的重要的依据。李清照、朱淑真、魏夫人词中的楼意象词相当多,从她们的楼意象与其他意象的组合词中,可以看出各自的人生轨迹、不同的境遇情愁。  相似文献   

11.
朱中楣为明宗室之女,也是明末清初著名女词人。特别的身世经历一方面开阔了她的生活视野,一方面也使得她在词的创作上有着宽广的题材,从而造就了其词清疏旷放的林下风致,在明末清初的女性词坛上独出一枝,值得为之一书。  相似文献   

12.
朱淑贞事略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淑贞是与李清照同时的女诗词家。传世作品多 ,技巧高妙 ,但在文学史上无显著地位。关于她的诸多误解中 ,婚姻悲剧迷雾重重。她的丈夫不是市井小民 ,而是无才无德之官吏。她不满家庭生活却没有桑濮之行。写男女幽会的《生查子》不是她的作品。“所适非偶”“匹偶非伦”“弗遂其志”“忧愁怨恨”不一定导致失志失节。她的作品“百不一存”是她个人损失也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唐代女诗人李冶身世及作品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冶被称为“女中诗豪”,其诗也堪称“大历正音”,然其身为女冠,却风情宕逸,与刘长卿、皎然、陆羽、朱放、阎士和等人更是情逾常礼,故历来论者多以“荡”字责之。这位看似放纵自由的女诗人,内心却深感寂寞,她那些深情婉转之作,断肠相思之声,字字都向世人昭示着她对友情的渴望、对爱情的执著。情重则“荡”,“荡”犹不能遣怨,则只有走向世俗抗争之路,其悲剧命运也就不可避免了。  相似文献   

14.
朱天文的作品颇受大陆读者垂睐。她的写作实践独树一帜,赓延了张爱玲苍凉的人生况味,其作品有独特的笔触和感受,在华文文学界拥趸甚多。文章从一个叙事学角度探赜朱天文小说的叙事策略,主要包括陌生化的叙事视角、碎片式的叙事方式、以暗喻明的隐喻手法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论朱天文小说中被边缘化的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女作家朱天文的小说,大都将笔墨集中在社会变迁中女性与男性的关系上,通过描写普通人的现实生活来向人们展示在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击下的人的内心世界,勾勒出一幅幅被边缘化的台湾女性的命运与生活图画。她以这种特殊的书写姿态表现世纪末的颓废与无奈,对主流文化进行颠覆和解构。  相似文献   

16.
有论者依据言为心声的原则来考索朱淑真的"婚外恋"事实,这种做法值得商榷。言为心声这一命题的成立,应有相当的限度和合适的语境。由于创作主体和形式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言"与"心声"常表现出不和谐性。这一命题的合理意义更多地是在道德价值范畴里展开 ,恰是身世考索的结果为它的合理性提供依据,而不是相反。诗歌尤其是抒情诗的审美特质,使得"言"、"情"、"事"三者未必环环相扣,"以诗证史"时须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17.
潘澈 《东方论坛》2021,(2):113-122
对于舜之“怨慕”,朱熹作出了不同于孟子的解读。这是基于心学、理学内在逻辑的不同。孟子作为私学之儒,和孔子一样,是主张士君子的阳刚人格的,并且从性向善的人性论出发,协调义与利、公与私的关系,而以君臣父子关系都属对待关系;依此,将舜之“怨慕”解读为舜对父母的既怨又慕。朱熹则作为官学之儒,以所谓“气质之性”协调理学先驱荀子的性向恶论,以二歧化思维把天地之性、天理绝对化,以公去私,视君臣父子关系则为下对上的绝对服从关系;依此解读,舜之“怨”只能是自怨。  相似文献   

18.
凌叔华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叔华上世纪20年代登上文坛后便受到注目,鲁迅、朱自清、沈从文、戈灵、朱光潜等均有评述.在新时期,凌叔华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在人物形象和艺术风格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开拓了认识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及时代反思意识的视野.但研究存在不平衡的一面,这表现在研究者偏重于她早期的作品而忽略其后期作品.  相似文献   

19.
魏玩(魏夫人)打破了“男子作闺音”的词坛局面,是北宋作词最多的女性,也是宋代女性词作者中社会地住最高的一位(其夫曾布曾为丞相,她累封为鲁国夫人)。她在宋代颇负盛名,朱熹、黄玉林、陆游、曾燠等人常把她与李清照并提。但史料流传至今已散佚不少,在其生平和作品方面,仍然有较大争议。此研究现状与其重要地位不相称,故笔者查阅历代相关资料,对研究中出现的若干争议问题进行探讨及考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