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京华烟云》是生活的叙写,是平凡人生的自然诠释;充溢着浓厚的道家文化精神,平缓自然、从容豁达;让人学会品味生活的和谐与恬淡,也尝试体会一种自我超脱与自由自在。《京华烟云》的味道是淳朴、宁静而芬芳的,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平和安详而自尊自爱。而《京华烟云》中最能呈现道家情怀的便是姚思安与木兰。  相似文献   

2.
《高老头》(1834年)是巴尔扎克《人間喜剧》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关于《高老头》中的“父爱”問題,历来为許多人所爭論。归納起来,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高老头》中的父爱,“表现了人类的崇高至性”;也有的人贊賞高老头把他的“全部人类感情都集中在女儿的慈爱上”,有的甚至把高老头的父爱捧为“父爱的基督”,竟以高老头自命,說什么“我就是高老头!”  相似文献   

3.
高老头的父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老头》一书,是法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代表作,而高老头的父爱问题又是贯穿全书的中心。如何看待高老头的父爱,不仅关系到对《高老头》这部世界名著的评价,也关系到对巴尔扎克这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功绩和局限的理解。我国理论界对于高老头的父爱问题,长期以来存在着种种分歧和争论。中心问题在于:高老头父爱的真实性。高老头是一个剥削阶级分子,在他身上会不会存在真诚的父爱呢?这一点,以前人们是不愿意承认的,  相似文献   

4.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借鉴《红楼梦》后所做的"旧瓶装新酒"的一次艺术尝试。从人物设置、叙事线索、情节安排几个方面对《京华烟云》模仿《红楼梦》所拟的架构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从姚思安、姚木兰的思想以及贯穿作品始终的"道"家思想几个方面探求林语堂蕴含在作品中淡雅、自然的哲学观。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向来有两种力量:一种是锋利如刀,一种是温柔似水。卡夫卡显然属于后者。他孤独胆怯处处表现出一种柔弱。不过这柔弱一旦变成一种"以柔克刚",又常常会让人有无法估量的感觉,而卡夫卡正是在文学的世界里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力量。他的作品,在新奇中充满诡异,显示出一种深不见底的"幽魅",不论你如何解读,都能找到一种"神秘"而又"意犹未尽"。《城堡》是这样,《变形记》甚至包括《地洞》无不如此。它是卡夫卡生命的写真,又是他梦与现实的一种纠结。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缅怀他,纪念他,或许从中能感觉到,文学就是这样,虽轻如空气,但却无时无刻不在给人以滋养。  相似文献   

6.
《背影》之所以成为经典,除了作家、作品本身的作用外,读者的参与也是该文经久不衰的原因。读者在欣赏作品时所体会到的父爱,已不再是单纯的文学作品中的父爱,也不仅仅是作者的父爱,还包括由作者的父爱引发出的每一个读者各自的"父爱"。它所蕴含的内容也就不是静止的,不再停留在文本的本身,而是跟随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变化和丰富。  相似文献   

7.
“老师,你常说我们的作文没有新意,缺乏真情,难道你不觉得你布置的作文题目太老掉牙了吗?什么都可以写。可你偏偏让我们写父爱母爱,如果有什么好的材料可写,上一届的学哥学姐早就写了,轮到我们只能胡编滥造了……”  相似文献   

8.
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 ,在引用、论及《释名》时 ,对该书进行了多处校释 :以明刻吴王官本为底本校正其文字 ;对《释名》的解说结合《说文》予以阐释或评述。段氏的校释虽时有疏失 ,但精当之处甚多 ,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研究《释名》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常赞美母爱,说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没有母爱便会失去阳光和雨露,可是很少有人注意到父爱的伟岸、坚强,与母亲细腻绵延的爱相比,父爱似平难以企及。但是,父爱的深沉、父爱的伟岸、父爱的弘远,同样如生命的镜子,给我们以启迪和教诲。这让我不自禁地又一次为自己教学中的一次小小的尝试而窃喜。  相似文献   

10.
固辞不立     
《国语晋语七·悼公使韩穆子掌公族大夫》:韩穆子固辞不立,悼公闻之,曰:“难虽不能死君而能让,不可不赏也。”使掌公族大夫。  相似文献   

11.
低年级的小朋友刚接触习作,练习时常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不知从什么地方写起。其实,作文并没有那么麻烦。《鹅》这首诗大家都熟悉,它是唐代骆宾王7岁时写的。让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诗都写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12.
《运动员的智慧》一文,篇幅虽短小,却内容充实,语言质朴,意蕴深刻,具有广泛的启迪意义。 内容充实,蕴含哲理。《运动员的智慧》在内容上就是这样,其价值在于引发人们思考:目标细分是一种选择智慧。席勒在《人本主义研究》中说过:我们需要一个开始行动和定目的的“操作台”。由此看来当一个目标“像一座小山一样横在我们的眼前”时,我们应将这座小山细分为一个个小小的操作台,以此激化我们的内驱力,从而消除面临“小山”的恐惧心理,以强烈的目标意识和动机克服行动倦怠。山田本一在马拉松赛中 将目标细分,以此激化潜在动机和能 量,与…  相似文献   

13.
昨天·离别     
是什么,让我们泪眼蒙蒙;是什么,让我们难得重逢;是什么,让我们各奔西东。亲爱的你,要去哪里?——题记随着时间渐渐淡去的,只是一些记忆。重温昨日的你我,感动依旧。或许忙碌的我们易受凡尘琐事的羁绊,别忘了闲暇时,用心数数那散落了一地的感动。忆起初三的点点滴滴,眼眶不免有点湿润,一张张可爱而纯真的脸浮现在眼前:班长、大熊、草莓、罗子、晓芸……天天过着学校——食堂——寝室三点一线的生活,感觉好枯燥,好乏味,好郁闷。关上窗,我们可以拒绝风;撑开伞,我们可以拒绝雨。可我们该怎样拒绝忧郁?如果我们中有谁问:生活是快乐的吗?我们会一…  相似文献   

14.
美国评论家认为“可以肯定,在海明威的小说中没有任何人象尼克那么重要,也没有任何人物能更持久地抓住海明威读者的想象”,“尼克不仅在海明威的人物中,而且在美国文学中都是很特别的。”尼克·亚当斯在海明威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1925)(以下简称《时代》)中首次出现时,美国作家D·H·劳伦斯就指出:这部短篇集实际上是一部“不连续的长篇小说”,“它在塑造一个人和他的全部历史,对于这个人,我们不需要再知道什么”,这个人就是尼克。劳  相似文献   

15.
白菜包子     
父爱无言,父爱如山,即使是善于表达感情的美国父亲也不例外。惊诧之余,不禁想起“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用来形容父爱也许是最恰当不过的了。或许正因为“无言”,父爱才容易被人们所忽略。在“父亲节”的6月,我们特别提醒大家:勿忘父爱。  相似文献   

16.
理查德·道博是世界著名的伦理学家、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教授。不久前,他在全美著名的《美国哲学季刊》上发表了一篇引起轰动的文章,标题是:《道德、公平以及我们可以要求人们什么?》。此文可被视为美国伦理学从群体伦理学转向个人伦理学、从关注道德原则转向关注道德实践的重要信号。 理查德·道博论述的问题是:我们能否按一般的公正和道德原则对每个人提出同样的要求?他认为显然不行。他把两个不同的道德问题区分开来,一个是“什么是道德责任?”一个是“我们自己能向人们和我们自己要求什么样的道德?”前者是一个道德原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从《晋书》女性形象的塑造上我们可以看出它是一部颇具文学色彩的作品。它语言朴实却笔法传神,看似普通而实则逼真,人物虽着墨不多却活灵活现;从作品中我们还能一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风气,尚清谈,对人物进行品评,使我们可以了解到魏晋时期士大夫们所标举的风度与审美趣向;同时从符合人物个性的语言中,让我看到了不同的人物群像;从细节描写上又能体会出编撰者的良苦用心,看似信手拈来却恰到好处的反应出人物的个性特征;而记载神怪轶事则为作品蒙上了一份神秘色彩从而增添了作品的可读性和文学性。从诸多富有个性的女性形象塑造上,体现出《晋书》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晋书》中的女性形象,作为《晋书》众多人物形象中的一部分,它的文学成就以及对后世文学产生的深远影响,有待进一步的发掘及整理。  相似文献   

18.
一.传统的汉字教学法班固《汉书·艺文志》记载:“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六书是对汉字字形的分析,这说明周代的汉字教学重视字形的分析。但是当时是否编有这种用六书分析字形的识字课本,我们不得而知,因为它没有流传下来。《汉书·艺文志》虽有“周宣王太史籀作大篆十五篇”的记载,但这部书早已亡佚。而秦汉以后的童篆识字课本多是一种几字一句,几句一韵的韵文,例如我们现在还能见到的《急就篇》和《仓頡篇》残简,以及后代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宇文》等,都是把汉字编成韵文之类让儿童诵读,寓识字于诵读课文之中,而对字形的分析似乎并不重视。难怪清代文字学家王筠在《文字蒙求》自序中引用他的朋友陈雪堂的话说:  相似文献   

19.
《今日南国》2008,(16):16-17
一百年前,《天津青年》提出疑问:什么时候我们能派一名选手参加奥运会?什么时候我们能夺一枚奥运会金牌?什么时候我们能举办一届奥运会?  相似文献   

20.
《人生与伴侣》2010,(8):8-11
电视剧版《手机》热播,"王道"组合的严守一和费墨却并没有带给观众意外惊喜,原本极该挑起观众欲望的"小三"伍月,也只让我们看到一个虽颇有心机但秉性善良、性格倔强的新派女子,这种女子,现代都市,比比皆是。包括戏份不少的沈雪,也没有带给我们什么新鲜感觉。倒不如严守一的农村哥哥"黑砖头"那些经典台词,还可以让观众捧腹不已……换句话说,《手机》里的大腕们并没有让观众印象深刻,相反,除了这些主打级角色,一个偶尔穿插在画面中的小配角牛彩云,却脱颖而出、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