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虹 《学术交流》2012,(5):146-148
当代汉语对进入的外来词除了单纯的吸收以外,还根据汉语本身的语言特点对其进行了改造,以适应汉语的语义系统。外来词在使用中出现了多种词类活用现象。我们在承认这些新特点给现代汉语带来的灵活性和丰富性的同时,也要正视其带来的语言运用方面的不良倾向,及时讨论有原则地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2.
浅谈同义反复辞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彪 《求是学刊》2005,32(6):106-110
本文通过对一定量的同类语言材料的调查,对同义反复现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认为这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表达方式———修辞格。同时对有关概念进行了必要的界说、分类并详细描写了同义反复存在的条件和功用。  相似文献   

3.
汉语形借外来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是反映社会和活的一面镜子 ,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凡是社会上出现了的新的东西 ,不论是新制度、新体制、新措施、新思潮、新物质、新工具及新动作 ,总之 ,这些新的东西都一定会千方百计在语言中表现出来”。外来词正是这种新“东西”在语言中的特殊表现。汉语借用外来词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有些词 ,如今一般人甚至都不觉得它是外来的了 ,本文主要探讨新时期源于英语的借词涉及哪些方向 ,又出现了哪些新的借入形式 ,它们是如何在汉语中“安家落户”的。  相似文献   

4.
版画是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也是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语言作为文学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在不同的艺术中反映出不同的艺术语言,这就产生了艺术差异从而引发艺术语言的不同。版画艺术中的黑白色彩描述了版画的差异,形成一种黑白的语言,而黑白语言作为版画作品的重要因素,比其他语言在表现版画艺术方面尤为重要。本文从对版画的简介入手,描述版画艺术的表现手法,进而分析版画艺术中的色彩语言。  相似文献   

5.
汉语外来词的产生原因、范围类型及其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来词既是一种文化现象 ,也是一种语言现象。它反映着对外文化交流的背景 ,记载着对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吸收外来词是丰富汉语词汇的一条重要途径 ,但是 ,吸收哪些外来词 ,如何吸收 ,外来词的范围究竟有多大 ,外来词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以及外来词的规范问题 ,需要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6.
有些同义单音节动词在词义相同的情况下,它们的结构能力却有强弱之分.通过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甲级词中的25组同义单音节动词进行封闭式研究,发现它们在带时态助词能力方面同中有异:其中的19组A、B带时态助词"了"、"着"、"过"的能力相同,6组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7.
陕西方言中存在着一批与北京话语素同义、词等义的双音词,这些词亦见于早期白话作品。本文摘录了从构词上分析的四种类型的这类词语加以注释。由此可见近代汉语词汇的一些特点。这在汉语史的研究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曹炜 《学术交流》2005,(12):177-179
汉语中有些词的后起意义并非均由本义派生而来,而是在接受外来词词义的影响之后,通过类似于嫁接的方式产生的.这种词义的嫁接既发生在汉英词语之间,也发生在汉日词语之间,还发生在汉语的不同变体之间.  相似文献   

9.
谈状语的一种修辞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同义词语在同一单句或复句中复现的现象,在现代汉语中普遍存在,几乎随处可见.这一现象也被称为“异语复说”①、“同义重复”②或“羡余成分”③等。这种同义复现现象在状语中尤为常见。如: (1)你猛地感到你想哭,而且立刻就要哭出来④。 (2)如果全部愿望都能立即实现,那也是一种不幸…… (3)真令人难以相信。但这却是事实。……可是他却偏要同她结婚了,多么滑稽。 例(1)是两个状语构成同义复现,例(2)是状语与其他成分的复现,例(3)是状语与句中连词构成复现。同义复现既非偶然现象,则必有其存在的意义,用与不用,修辞效果不同。在此处不用为佳…  相似文献   

10.
剪纸的色彩体系及文化底蕴对我们现代平面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视觉语言,值得我们不断地学习和借鉴.现代平面设计色彩观的形成深受民间剪纸艺术的色彩观的影响.本文以民间传统剪纸艺术的色彩观作为理论基础,探析民间剪纸的色彩观对现代平面设计色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刘飞 《社科纵横》2008,23(6):107-108
唐代壁画是敦煌壁画的代表性作品.敦煌壁画色彩最灿烂的是唐代,体现和展示了佛教艺术全盛时期的面貌.反映在彩塑和壁画上,大多都有华丽的色彩和形式美感,表现了当时经济和文化的繁荣.我们分析敦煌壁画中的色彩及艺术特征,会对今天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并对当今美术设计有所应用.  相似文献   

12.
量词的锤炼     
本文从量词和中心词的搭配、同义量词,非同义量词的比较和选择,同一个量词的反复使用以及在使用量词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方面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系统地论述了量词的锤炼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试析日本人的色彩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人传统的色彩观在注重感官直觉的基础上以审美为主要内涵,以华丽与素雅并立为主要特征.色彩是日本人用来表达情感和展示美感的重要手段.日本人的用色准则是对于无彩色情有独钟,对于彩色注重搭配,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达成和谐.日本人色彩观的形成与日本的地理环境、社会结构和宗教思想息息相关.同时,这样的色彩观对日本人的生活及文化心理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赵喜桃  朱小琴 《唐都学刊》2007,23(3):109-112
人们要表述新思想、新概念、新事物、新色彩,新词语就会大量出现。汉语新词语带来了汉语词汇许多有价值的发展。新词语是人们思想活跃的产物,寻求新的色彩是新词语出现的重要途径,色彩是语言的动态系统。只要不妨碍交际的语言应是积极的健康的语言,交际到位的程度是衡量语言交际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15.
色彩自古以来就一直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特别是进入现代的信息社会,色彩的重要地位再一次被提升.现在的企业,越来越重视色彩在新时代中的应用.色彩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色彩的选择和使用已经成为了影响人们思考、支配人们活动的重要环节.不仅如此,色彩也是一把打开消费者心灵的无形钥匙.在企业形象设计中,要研究和了解消费者心理,给商品恰当定位,然后给产品、包装、人员的服饰、环境装饰一直到购物袋等配以恰当的色彩,将商品的思想传达给消费者,从而使色彩成为在国家或企业竞争中最具有实效的设计手段.  相似文献   

16.
随着模糊语言学的发展,语言的模糊性已经被大多数语言学家承认为人类语言的重要属性之一。但是,模糊语言学是以静态的角度研究语言的模糊现象(吴亚欣,2006)。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所以我们还要从语用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探讨了现代汉语中的语用含糊现象,主要分析了语用含糊在现代汉语中的表现层面以及它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7.
陈霁婷 《生存》2020,(6):0152-0152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附,密不可分。对外汉语教学既是语言教学也是文化教学。由于教学对象是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因此教学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甚至产生文化冲突。以对外汉语教学为视角,探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文化冲突现象和其成因,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寻找消解跨文化冲突的策略,对于汉语学习者、汉语教师甚至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俄玉楠 《社科纵横》2008,23(5):119-120
梵高作为表现主义绘画流派的先驱,凭藉沸腾的生命力和敏感的心灵,创造出真实表现自己内心感受的艺术作品.对后世的艺术家产生了影响的深远.梵高的绘画艺术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和鲜明的艺术特征.本文将着重从笔触、色彩两方面来具体分析梵高的艺术特征及其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9.
当代澳大利亚戏剧语言日趋多样化,各种澳洲方言土语形成了具有澳洲本土色彩、能够反映澳洲现实生活的英语语言.而积极的民族身份构建与民族文化自卑感共存,使澳大利亚戏剧从思考"我们是谁"发展到"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是什么?"20世纪末,澳洲土著以及非英语背景的剧作家分别把目光投向土著文化传统以及欧洲、美洲和亚洲人的生存现状,进而使澳洲社会呈现出多元文化共存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从语言形态学角度论证英语是分析、综合性参半的语言,汉语是分析型为主的语言.英语动词时态是以动词形式变化来表示句子中谈到的动作、状态的时间关系和说话的时间.汉语动词时态是通过单独或组合词汇来表示句子中动作的发生和状态持续的时间.从两种语言的时态研究入手,分析和比较各自的特点,有利于更为准确地描写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现象和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