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倾向性是文学的一种属性。作家对生活的审美体验,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认识活动,同时也还是艺术评价活动和艺术创造活动,这就必然渗透着作家自身的阶级立场、思想观点、情感好恶、审美理想等。本文在肯定新时期文字倾向性的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从社会主义文学的性质、方向和作家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诸方面详尽论述,进而强调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文学突出鲜明的政治思想倾向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文学理论建设吸取了精神分析文论资源,对以机械反映论为哲学基础和庸俗社会学为内容核心的传统反映论文学观进行了批判和改造,提出了主体论文艺观和审美意识形态论文艺观等新的文学观念,促进了文学观念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3.
从张闻天对文学真实性的看法入手,探讨张闻天对文学真实性之美的审美基本属性以及与倾向性、典型性相互之间关系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以来,中国文艺学获得了长足的多元的发展,这种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文学观念冲破旧有束缚、张扬人文精神,在自律与他律的辩证统一中探索和把握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本质,并在此基础上促使文学理论走向多元和成熟;文学研究方法也在借鉴中外文论和其它学科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取得突破和创新,有力推动了文艺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反过来又促进了新时期文学观念的拓展和更新。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以来,中国文艺学获得了长足的多元的发展,这种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文学观念冲破旧有束缚、张扬人文精神,在自律与他律的辩证统一中探索和把握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本质,并在此基础上促使文学理论走向多元和成熟;文学研究方法也在借鉴中外文论和其它学科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取得突破和创新,有力推动了文艺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反过来又促进了新时期文学观念的拓展和更新。  相似文献   

6.
文学接受的合对象性的实质在于读者与文本之间是否具有“同一”的“文化关系”。文学接受的合对象性包含合倾向性与合形式性两个命题。文学接受中的不合倾向性与不合形式性 ,究其原因 ,是文学文本中的文化价值观念、审美倾向与读者的文化价值观念、审美情调形成“错位”或“逆反”态势。文学接受的合对象性问题的背后隐伏着文化背景转换 ,也就是“文化时差”问题。文学史或者说文学接受史是人类文化价值观念对其影响的效果史。不同社会历史阶段文化价值观念的生成、演变、发展 ,导演了人类文学接受史上一幕幕精彩活剧  相似文献   

7.
论新时期文学的世俗化审美追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新时期各流派作家的代表作品,可以发现这些不同的流派其实都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共同的美学倾向--世俗化的审美追求.新时期文学的世俗化审美追求其实是对中国文学传统精神的世俗化一脉的续接与浮凸.世俗化在新时期文学中凸显是对审美文化的纠偏,也是国家权力、资本和民众等历史情境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文学"是我国当代文学发展的第三个历史时期,是思想、文化、审美的新启蒙时代。其间文学的变化发展经历了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着巨大区别的阶段:从文学连接"五四"传统、恢复现实主义精神、弘扬人道主义的思想、文化启蒙时期到文学回归自身,走向审美的艺术多元、创新时期,由此促成了"新启蒙时代"的审美回归,从而对当代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学的发展,已经把文学的哲学意识问题推到理论面前来.这不仅是新时期文学前进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期文学经验的正确总结。提到哲学,有人把它和文学对立起来.在现代主义浪潮中,就有一股非理性思潮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新时期文学千帆竞发的船队,力图左右它的方向。有人甚至断然声称“中国人的生命永远摆脱不了理性化和教条化的束缚,文学就没有真正的发展”,“任何理性因素的介入都必然在某种程度上损害文学的审美的纯洁性。“(孙晓波《危机!新时期文学面临危机》,《深圳青年报》1986年10月3日)这就不仅在对美学的认识上产生了分歧,在对新时期文学的评价上产生了分歧,而且这种看法也是对西化现代派文学的一种曲解.  相似文献   

10.
昆虫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昆虫文学以其丰富的审美内涵和精神文化见长。将昆虫与文学有机结合,具有较大的开拓价值。昆虫文学中的审美内涵,以形象审美和声音审美为代表。形象审美主要是对昆虫外观美的肯定,声音审美体现了昆虫文学独特的声情魅力。昆虫文学中的精神文化,是古代社会意识的投影,通过文学书写的正、负面价值评判,达到以虫言志的文学效果。昆虫文学包含了古人的生态意识,是人与自然相互融通的见证,是中国古代生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以来,在西方文艺思潮大量涌入、文学创作异彩纷呈的情况下,东北文学发展的路向更为贴近俄罗斯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和人道主义精神,而且出现了对本土地域文化中俄罗斯文化因素的有意识的描绘,对其生成原因也进行了自主的探索。这是新时期东北文学相对于其他地域文学的一个独特之处,吸收了俄罗斯文化新鲜血液的东北文学以其异质文化特色丰富了新时期的中国文坛。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随着大众传媒的日益扩展,《三国演义》传播的途径更加多元化,在小说文本及不同传播形态的传播过程中,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文化生活需求和审美需求,同时在传媒形态的演变、融合、发展中,也较为广泛地促进了经典文学的普及.大众传媒对当代大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都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已然成为大学生对文学名著的接受途径和理解方式.  相似文献   

13.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在经历了依附于国家意识形态话语的认同武启蒙和新时期现代性意义上的批判性启蒙以后,全球一体化趋势加速,强烈的身份书写使民族文学的价值立场和审美视野日益后撤.民族文学走向了一条反启蒙或者说启蒙的悖反之路.考察民族文学书写症侯并分析其根源,正确处理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民族性与现代性、"民族"文学与民族"文学"等的关系,建构多元化的普遍主义价值观已成为民族文学书写取得突破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的文学已走过了整整十年,这是由复苏走向兴盛的十年,是发展变革的十年。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改革文学的出现,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心态小说、心理小说、感觉小说的出现,一层比一层深入地冲击着传统的文学观念,又一次比一次坚定地打下了新的文学观念的基础。无论作品的主题、创作方法和结构,还是审美趣味,都显示出与传统文学迥异的艺术风貌。本文试图联系新时期小说创作,对我国文学观念的变革作一初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15.
文学审美是新时期以来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继承发展而取得的重要成果。它的确立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文学审美既符合人的精神需求,又是文学价值得以实现的根本要求。在创作中,实现文学审美品格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通过表现美,实现文学的审美品格,也可以在作品中表现丑,通过审丑在更高层面上实现对审美的回归,以另样的方式体现文学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6.
雅俗共赏是新时期公安题材小说的艺术追求,也是接受主体的审美期待。公安文学以其惊险、曲折的情节在文学创作中占有一席之地。探讨公安文学创作中的情节与情感,从警务情节为塑造警察人物服务,警务情节为展示警察情感服务的角度,让读者跳出纯娱乐刺激的故事情节,充分得到感受人物情感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7.
哈萨克叙事文学以其思想内涵的丰富和情感心理的独特成为哈萨克文学中最具光彩的部分。本文通过哈萨克叙事文学的梳理分析,从审美心理结构、审美意象、审美情感、审美品质等方面对哈萨克叙事文学进行了研究探析,进而揭示出哈萨克叙事文学的深刻而丰富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8.
“文学是人学”。 如果说,文学是标示一定历史时期一个国家、民族发展阶段及发展水平的一种美学量度,那么,新时期文学则成为衡量新时期人们思想解放和个性复归程度的异常重要的审美尺度。 这种思想解放和个性复归,就新时期文学所表现的主题意蕴来看,我们可以约定俗成地简略归纳为: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现代派文学、新写实文学……等等这样一个大致的发展趋势。而从文学所显示的外在形态上,随着新时期文学不断嬗变的历史进程,则呈示出异彩纷呈、色彩斑澜的种种样式。如小说出现了象征小说、复合小说、新笔记  相似文献   

19.
感性与理性融汇于文学形象的血脉和灵肉之中。感性状貌是文学审美地观照和折射社会人生的特殊形式 ;剥离文学形象中的理性因素 ,同样导致文学生命的枯萎。新时期以来强调所谓人的本能欲望、潜意识的非理性文学思潮和非理性创作倾向不时冒头。文学应致力于优化人的审美心理结构 ,人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0.
在新时期贵州文学创作多元化的背景下,戴绍康、赵剑平、王华等仡佬族作家推出了一批具有时代性与民族特色的优秀小说作品,有力地促进了仡佬族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