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2 毫秒
1.
扼杀人才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显性方式,即对人才进行公开压制、排斥和打击:一种是隐性方式,即时人才进行“捧杀”、“累杀”和“闲  相似文献   

2.
用人8大误区     
1.任人唯亲 任人唯亲,就是任用人不管德、才如何,只是选择那些和自己感情好、关系密切的人,这种现象在许多企业和机关里存在着。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其表现形式大致有三: 一是“以我划线”。谁赞同他、拥护他、吹捧他,就提拔谁。“顺我者存,附我者升”,把自己领导的部门和单位搞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封地”。 二是“唯派是亲”。凡是帮朋派友,不管是否有德有才;都优先加以考虑。 三是“关系至上”。你有“ 关系”,用你;你没“关系”,让你没有“出头之日”。 任人唯亲的做法必然阻挠、排斥德才兼备、作风正派、坚持真…  相似文献   

3.
“自己家人不用的东西,我是不生产的。”在当今诚信普遍缺失的社会里,这句带给人震撼的话出自仙妮蕾德国际机构的董事长陈得福博士之口。  相似文献   

4.
二弹一星的授勋会上,人才济济,这最好表明我们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才之盛,从未曾有。历史上有人说过,吾国无以为宝,惟以人为宝。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最重要的产物。“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三户亡秦,不是说人是天底下最有用的财富。 但是,有人才是一方面,识人才、用人才又是一方面,有的地方虽有人才,但你不认识他,不用他,不是等于没有人才一样么?京戏里边有一出叫“萧何月下追韩信”,就是一个最好的故事。这个韩信有大将之才,但是项羽识不得他,只把他用为执戟郎官,比一般编禅之将还不如,于是韩信投到刘邦的帐下去…  相似文献   

5.
我们曾为“社会主义不存在失业”而自豪。殊不知,这种“三个人的活五个人干,五个人吃着三个人的饭”的做法是一种虚假繁荣。当市场经济的澎湃巨浪 荡涤着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后,这一脆弱的表象便最终被打破——包括一部分有专长、有较高学历的人才在内,如今失业、下岗等已无情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热门话题。 人们不禁要问:凡是下岗,一般由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所招致,由技术进步对劳动力的排斥所形成,由企业经营机制僵化带来效率低下所造成,按理说,甚富竞争力的企业人才不应在下岗之列。那为何作为职工中的精英力量——一部分人才也同样成了下岗大军中一员呢?  相似文献   

6.
17岁的夏天,我没有考上重点大学,这对一向争强好胜的我是巨大的打击。父母动员我去复读,我觉得没面子。整日在家却无法面对母亲眼中的期待和父亲时不时的斥责。终于,在一个闷热的午后,我冲出了家门,扔给他们一句话:不用你们管,我能养活自己。  相似文献   

7.
那天乔治·凯蒂斯先生刚刚获得本年度“友谊奖”奖章和荣誉证书。所以我采访他时首先提了一个很常规也很落俗套的问题,请他谈谈自己获此殊荣的心情。乔治·凯蒂斯并没有很常规地讲“十分激动”,这多少令人有些意外。他对我说:“这是个比较难回答的问题。如此荣誉给我一个人,不太公平。我更希望有一种奖章是给予我们整个集体的。莎士比亚曾在他的一部剧中说过一句话:‘没有一个人可以孤立存在。’如果说我在事业上做出了成绩,那是因为我拥有一大批热情、勤劳、聪慧的同事。一个人无论怎样努力,没有外界的支持,就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金秋十月,丰收季节,恰逢《人才开发》杂志创刊10周年华诞,作为该刊的一名老读者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全国劳动模范徐虎同志说过:“你不奉献,他不奉献,谁来奉献?你也索取,他也索取,向谁索取?”这句至理名言真实地体现了徐虎奉献精神的实质,这个精神使徐虎10年如一日,正是“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 从自己的耳闻目睹中,使我联想到《人才开发》杂志这10年来从创业的艰辛逐步走向辉煌的历程,这不  相似文献   

9.
“有机成长”是保罗·托马斯在《成长力》这本书中提出的一个概念。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企业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成长:一种是无机的方式,即通过并购使企业壮大;一种是有机的方式,即通过内在提高,使企业逐渐发展。移栽的花草你会很担心它能否和新的环境融合,而自己从小养大的花就没有这个问题。至少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喜欢看到企业的有机成长。华硕就在校园建立了三个人才培养组织,通过滚动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着人才的有机成长。每个人工作,都是为了两个目的:一是薪水,用来维持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二是理想。我从来不用猎头招聘员工,因为猎来的…  相似文献   

10.
解读“人才租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临时性或短时间内需要用人,不用招聘,租些人才就行。”近日,一种新型的用人形式——“人才租赁”已现身河南人才市场。  相似文献   

11.
认识你自己     
你是个人才吗?不少人认为自己有很大的潜力,只是未遇伯乐,使自己的才能没有充分发挥。你是否也这样看待自己呢?你是一个真正的人才吗?1.你有没有雄心壮志?A.“这个问题的答案不重要,我首先得在业务上和工作上取得卓越成就。”B.出色的工作,必然会得到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为自己定位     
人生在世,几十个春秋而已。如何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 而“人生定位”,是获得成功的最为必要的前提与决定性基础条件。 人总要有点“野心”的,尤其是青年人。在生活之初,我们既不了解社会,也不了解自己,不知道上帝究竟给了自己多大潜能,自己到底最适合于做什么。青年人要通过种种方式来确认:“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应该怎样生活”。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心理上就会焦灼。 只有去寻找,找到、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才能在属于你的支点上闪光,才能不仅对得起自己——没枉步尘世一回,也对得起“上帝”——它没自给了你一份天赋。对当代青年来说,这一定位过程可能是很沉重的。 因为中国的家庭与学校教育封闭,孩子探索自身的历程被别人所取代,他们在步入社会后较长的一段时期  相似文献   

13.
陈健 《人才开发》2006,(10):57-57
一位新上任的厂长面对企业频临倒闭的绝境,主动登门向老厂长取经。他对老厂长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我想您一定有许多心里话和宝贵的经验教训可以指导我。”老厂长听后心头别有一番滋味,感慨之余,说出自己在任时的成败得失,使新厂长受益匪浅。于是  相似文献   

14.
吴成 《人才开发》2004,(3):34-34
古人云:“国有三患,一曰有贤不知,二曰知贤不用,三曰用贤不信”、“为政之本在于任贤”。可见,人才对于一个国家兴衰来说是何等的重要!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为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建设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证。今年是落实年。贯彻党的人才政策,说到底关键还在于抓落实。 抓落实就要全面理解人才的含义。辞书上说,人才是在某一方面有才能或本事的人。现代人说,人才是具有创新能力,能创造新财富的人。我国人才学专  相似文献   

15.
人分三界     
“人是三节草,三穷三富过到老”.毛泽东在湖南乡间的一句话。讲人是分阶段的.不可能总这样,也不可能总那样.一节一节.一段一段.穷到难时别馁,富到极时别躁。神.也不可能总在上头.鬼.也不会总在下头。关键是要提醒自己.在上头时别忘了,  相似文献   

16.
一位年轻人找到一位智者,向他诉说自己的苦恼“:我是一位作家,”年轻人说“,我的作品虽然比不过鲁迅,比不过莎士比亚、泰戈尔、卡夫卡、卡尔维诺,但是我相信,我的作品还是非常优秀的。我出过很多书,得过很多奖。我自认为可以挽救人的灵魂,导人从善。可是为什么,似乎总是有人在排斥我、挤兑我呢?”  相似文献   

17.
生活中不难见到这样的现象:当人们拥有某种物品、财富或某种条件、关系时,往往并不觉得怎样宝贵,也就不很珍惜;然而一旦失去,方才意识到其珍贵无比,于是追悔莫及。对这种现象,早有人总结出一句颇含哲理的名言——“失去了才知道是宝贵的”。 笔者由此想到了某些单位、特别是少数企业领导对人才的态度和做法。这些领导一方面看起来并非不爱惜人才,平时常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挂在嘴上,悲叹本地、本单位人才缺乏,“蜀中无大将”,羡慕外地外单位人才丰富,选择余地大,为此费尽心机到外面请人挖人,有的还不惜重金搞“筑巢引凤工程”吸引人才。而另一方面,他们却对身边有一技之长者视而不见,闲而不用,备加冷落,或者满眼缺点.求全责备,横挑鼻子竖挑眼,甚至长期压制,无情打击,更谈不上积极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了。然而一旦当这些人心灰意冷,下决心另谋出路,不顾一切甩手而去之际.这才如梦初醒,于是百般挽留,或横加阻拦,留之不住便后悔莫及。似乎非得到此时,才能良心发现。明白“真才”之所在,感到失去可惜,悔不当初了。  相似文献   

18.
如何当老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建班子 战略要靠班子来制定,队伍要靠班子来带,所以建班子是很重要的,班子不和,什么事都做不成。班子没建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1+1<1”;就是一个班子做事还不如一把手一个人做好。主要原因是无原则纠纷和产生宗派。第二种是“1+1<2”,就是有了这个班子之后确实比你一个人强了,但是远没有达到它应该发挥的能力。这主要是班子成员的积极性没有完全调动起来。怎么才能调动起来?积极性太高了以后怎样防止互相碰撞?这是老总应该考虑的。 如何防止班子产生 宗派和无原则纠纷 这并不难,核心就是解决第一把手是不是把企业…  相似文献   

19.
人才问题,现在社会上炒得实在很闹猛。不仅在每天的报纸上可以看到各类的招聘广告,而且在各种的会议上、领导的报告中都能频频听到,什么“竞争的核心是人才问题,谁争取到了人才,谁就争取到了成功;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了事业的辉煌”……讲得最多的恐怕是一些经济圈内的人士。 我忽然萌发了一个想法,何不离开经济圈子去听听其他人对人才问题的看法和反映呢。于是我找到了上海市记者协会主席丁锡满。在市记协的办公室里,丁锡满接待了我,他十分坦率地陈述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他认为,人才问题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非今之有,而是自古以来一直存在着的。可以这么说,凡在历史上铸就大业的,都存在着一个用人用才的问题。任何一个事业的成败得失都与人才有关。从历史上来讲,周武王用姜太公;刘邦用韩信、张良和萧何;刘备用诸葛亮等等。得天下治天  相似文献   

20.
近日与一个木匠闲谈,他无心中一句:“在我眼中没有什么东西是废材”的话,让我沉思了许久,受到很大启示: “木匠眼中无废材”的启示之一:领导必须有识才的慧眼。“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是人才的自怜悲叹,也是对领导识人用人的期盼与渴望。秦王用三张羊皮换回百里奚,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齐王任用管仲于酒肆之间,终成霸业;如果没有萧何月下追韩信,刘邦能否成就汉王朝数百年基业,还是一个值得深思问题?应当看到,人都各有长处和不足,也都有进取心和荣辱感,但受各方面条件制约,大多数人只能被动地展示自己。为此,领导在看待部属时应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