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学流派与经典营构--以"七月派"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燕芬 《人文杂志》2004,(4):120-123
文学个性是创造文学经典的一个关键性乃至决定性的因素 ,只有卓越的文学个性才能够创造出文学的经典之作。文学流派代表着相对高层次的文学个性 ,它对经典作家和经典作品的产生 ,会起到积极和有力的推助作用。同样 ,经典作家和作品的出现 ,也是衡量一个文学流派成熟和成功的基本标志。以在现代文学史上发生过重大影响的七月派为例 ,颇能说明文学流派与经典营构之间的深层关系。  相似文献   

2.
“精神奴役的创伤”——论七月派小说的主题意蕴刘开明一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唯一的由一个文艺理论家思想影响,并通过他个人的杂志丛书而形成的创作流派,就是又被人称为“胡风文人集团”的七月派。这是由胡风周围的作家组成的具有明显艺术倾向性的文学流派,他们或与胡...  相似文献   

3.
凌燕 《河北学刊》2012,32(4):105-107
七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由于长期被划为左翼文学之“异者”,其独特价值迄今被淡而化之.七月派作家群体是左翼文学的一支,但在左翼文学独尊文坛的时候又扮演了一个独特的角色.七月派文学的核心价值是“人本思想”,其精神资源与19世纪西方文学密切相关.七月派赋予了中国左翼文学一个开放性视野和超越的品格.研究七月派文学不仅需要现当代的文学视域,更需要世界文学的视域.  相似文献   

4.
吕若涵 《东南学术》2001,(5):108-114
一、博士论文提要 目前学界对论语派的研究已有一定基础,但迄今为止,仍缺乏对这一文学流派(主要是小品文流派)进行整体性、综合性和系统性的宏观研究.对论语派的研究往往只是作家研究(如林语堂研究、周作人研究)、思潮流派研究(如海派文学研究、自由主义文学研究、文学思潮史研究)或现代散文史研究的附属产物,这些研究将作家或流派置于文学思潮的历史链条与诸种文学流派的生存空间之中,其视角或精微或开阔,十分有助于理清论语派研究中长期存在的偏狭思路.但是,流派内部主体精神的驳杂性和文学结构的复杂性仍然因为或大或小的研究框架和观照角度的限定,终难获得更深入的揭示.较之"学衡派"、"新月派"、"现代评论派"、"京派"等流派研究,其滞后性无疑相当突出,而90年代以来论语派散文的热销,更加强了这一研究的迫切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开始,以文学期刊为主要阵地而形成的七月作者群,显示出强劲的创作阵容与文学影响,由此而促成具有鲜明流派特征的七月诗派产生,为中国现代文学运动提供了从作者群到文学流派的双重动力,两者共同推进了中国文学的战时发展,从而为中国文学进行现代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的鸳鸯蝴蝶派是一个复杂的流派,在它娱乐消遣文学观的总体背景下,兴起了以社会为经、言情为纬的世情小说派.他们与鸳鸯蝴蝶派有着不尽相同的文学主张,具有朦胧的文学为社会为人生的启蒙意识.在这个作家队伍内部,也走出了具有启蒙思想的觉醒者.在时代主潮面前,世情小说作家改变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化心理也出现了转型,开始了近代小说向现代小说的过渡.  相似文献   

7.
以赵树理为代表的长期生活在山西并以山四农村为创作题材的一些作家们,由于创作风格的接近,被文艺界看作一个流派,是在五十年代的后期。或称“山西派”,或称“火花派”(因《火花》刊物而得名)。郑重提法是“以赵树理为代表的文学流派”。谐谑说法则为“山药旦派”。追根溯源,这个流派滥觞  相似文献   

8.
新感觉派,是日本文坛最早出现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从1924年11月正式被评论家千叶龟雄正名,到1929年就被新兴艺术派取而代之.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它短暂的犹如一颗划破寂寞夜空的流星,留给人们少许遗憾的同时,留下的更是人们对它的无限遐思.谈论日本文学的新感觉派,不能不提及横光利一.正如川端康成所说,"新感觉时代是横光利一的时代".  相似文献   

9.
“神韵派”是清初具有重大影响的诗歌流派。王士是这一文学流派的开创者,是它的灵魂和核心。对于这一流派的形成和发展,王士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以“神韵”作为这一流派的理论旗帜,并对其内涵作了深入的阐释;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印证了“神韵说”,并为学诗者指出了于诗中得“神韵”的门径;他具有文学流派领袖人物的资质和素养,团结了众多诗人和学诗者,壮大了“神韵派”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每一个文学流派都是在一定的文学传统中展开的 ,对经典的选择是其文学活动的起点。清代的浙西词派以宋代醇雅派为词的正宗 ,并经由多种途径贯彻其统系意识 ,有效地促进了该流派文学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施雪 《理论界》2003,(6):39-40
熟悉20世纪西方现代派小说,对了解20世纪文学的整体面貌以及20世纪人类的生存世界是极其重要的。20世纪文学一个很大的特点是流派纷呈,而这一特点在小说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各种文学流派蓬勃发展,各具特色,又相互渗透,相互吸引。在风格、体裁、题材、手法等方面更是有了前所未有的创新。 现代派又称先锋派,是西方现当代文学中的重要流派。它不是一个单一的流派,而是许多反对传统文学的流派的总称。现代派文学是在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期出现  相似文献   

12.
一个具有深厚审美内涵和独特风格的文学流派的形成,首先必须对文学传统有广泛的学习和继承,从创作原则到表现手段,从文体模式到语言风格,从思维结构到审美情致,既要充分领悟借鉴,又要能独立创新,而在这一过程中显示出某种相对一致性,进而形成流派,形成自己的美学内涵和美学品格.我们在对七月诗派进行整体性的审视中发现如下基本事实:它并非单一地取法模仿借鉴从而获益于某一作为传统存在的流派或诗人作家,而是在几乎整体性的中外诗学传统格局中采过百花酿成己蜜.从来源的时空构成特征来看,七月诗派主要接受了三个诗学传统体系的影响:古典诗歌,新文学,西方近现代诗歌;从艺术精神与创作方法方面来看,七月诗派不仅接受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重要影响,而且还吸收了现代主义的一些艺术质素.  相似文献   

13.
作为明遗民的王夫之,时文学流派的建立及其恶劣模仿造作习气和明代的前后七子派、竟陵派的领袖人物有着前后贯穿、非常强烈辛辣的批判,其间又对明初闽派、西江派的宗法不高和茶陵派的取法不正有着文学流派观念的不满,表现出其与钱谦益同样溢出正气之外的“戾气”作风.  相似文献   

14.
西方现代派文学曾被认为是一种与传统文学通然不同的文学流派,“所谓现代主义是指现代西方文学中反传统的资产阶级文学艺术动动,是对在思想和艺术方面与传统文学遇然不同的许多思想流派的总称”。①其实我们仔细分析研究现代派文学就会发现,“反传统”不过是西方现代派文学因外在形式的变化而造成的一种视觉假象。现代派文学与传统文学相比,虽有其标新立异之处,但其内在精神,或者说潜藏在现代派文学外在形态之下的题旨意蕴,却是对传统的深化和升华。所以有人称现代派文学是“现实主义艺术精神的现代形式”,或“基于现实主义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5.
清初的文化政策的变化是文学复苏的重要原因,桐城派便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方苞为桐城派的开派首领,在江南日益平静之后,“学行继程朱”成为为文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祈向,再加上从明代尚先秦秦汉古文到尚唐宋八家的文学宗趣转变,复以桐城地域的人文风尚,一个勃勃生机的文学流派桐城派便呼之欲出了.  相似文献   

16.
作为四十年代一个独特的小说流派,七月派小说始终未曾在中国现代小说研究中得到充分的重视。虽然在八十年代中后期至今,研究七月派小说的文章日增,可也大多限于其中某一部分作家作品,对七月派小说的整体研究比较薄弱。本文试图以“流浪意识”为开启七月派小说整体文化风格的钥匙,进而探索七月派小说家们对民族生存文化状态的独特思考,总结其现代性,使七月派小说真正在整体意义上于现代中国小说史中取得一席之地。所谓“流浪意识”,是七月派小说通过“流浪”意象营造的一种以坚持五四“人性解放”为前提的、对“个体”潜质不断探索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新感觉派是一种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新感觉派追求文学的现代性与自由书写。这本应是一个去却了政治意味的文学流派,但它的发生、发展、壮大,直至最后消亡,却与政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可以说,它是政治与文学相互纠缠的活标本。  相似文献   

18.
<正> 非理性主义的幽灵,在西方徘徊,它缠绕着现代派文学。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超人哲学、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这种种非理性主义的思潮不仅是现代派文学的哲学基础,而且为现代派文学提供了美学论据。当然,现代派不是一个单一的流派,每个作家各自有其独特的生活经历和创作道路;不同流派、不同作家在受非理性主义的影响方面很不相同;我们不能把现代派文学简单地都看成是反理性主义的艺术说教,全盘否定。但是,从整体上看现代派文学从理论到实践无不打上了非理性主义的烙印。这是一个不容回避、不能忽视的事实,也是一个非常复杂,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就现代派文学的非理性倾向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尽管"<文选>派"是一个文学流派,但与学术有着千头万绪的联系.其代表人物的学术路数多属考据一派.考据本质是形而下的;而文学的品质是形而上的,故产生张力.有时张力能互补,有时也会产生悖论.对该派所蕴涵的学术因素及文学特质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梳理,可望对"<文选>派"内部独特的价值得到比较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彭彩云 《云梦学刊》2001,22(3):66-68
鸳鸯蝴蝶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大的文学流派之一,但一提到它,人们往往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这与传统的偏见分不开.实际上,该派文学主张的形成有其历史原因,我们不能因为它有一定的消极因素就予以全盘否定,它对文学尤其是通俗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在现代文学史上应有它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