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宗神秀禅法常与南宗慧能并提,合称为"南顿北渐",不过神秀禅法思想的本质并不在于"渐",而是通过"觉性修持"解决了禅宗中的二元论问题--形而下的人性如何能与形而上的佛性相合一.这在康德哲学那里表现为本体与现象能否合一,他认为人类只能认识现象,不能认识本体,因为人没有"知性直观".神秀的"觉性修持"以佛教哲学特有的方式,从形而下的"自心缘起"经过"觉性修持",达到形而上的"净心成佛",这一修持过程把人性和佛性完满地贯通了起来,以佛教中的"知性直观"--"觉性"解决了本体界与现象界如何沟通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神秀为禅修大师,年轻时即志向高远,决意超越俗世,因求禅而拜东山门下,一生身体力行,现身说法,而不落言筌;其为人宽厚待人,严于律已,处世宠辱不惊,为早年儒家正统教育及后来息习禅定揉使之然;其主要禅法"观心"、"无念"继承道信——弘忍禅法并日益精进,实为"东山法门"正统继承人;开北禅一派,使禅风影响深入京洛,是禅宗史上一代大师。但由于慧能禅系的诋毁、打击,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公正的待遇;神秀本人因重禅修而轻著述,也给后世研究增加了难度。本文试从其生平及各典籍相关记载中对他进行深入了解,从其人生经历入手,探讨其在禅宗发展史上的地位及其主要思想,力求一窥神秀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3.
神秀及其弟子主张观心看净的渐修禅法,虽正统但活力不足。神秀北宗的发展在经历了"三帝国师"的炽盛局面后,迅速步入"寂寞"之时,这源自其对帝室依赖的背景,以及慧能南宗的兴盛,具有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格里 《中华魂》2012,(2):41
我参军入伍时,军营就驻扎在泰山脚下。东岳泰山巍峨雄伟,我多次和战友们登上泰山放眼远望,心潮澎湃之际很自然就想到了杜甫的《望岳》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诗人杜甫的心灵,他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望岳》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诗人来到了泰山脚下,  相似文献   

5.
《全唐诗》卷四0九元稹有《度门寺》诗。按,宋赞宁《宋高僧传》卷八有《唐荆州当阳山度门寺神秀传》,据此,度门寺在荆州当阳山。《神秀传》又载云:“(弘)忍于上元中卒,秀乃往江陵当阳山居焉。四海缁徒,向风而靡,道誉馨香,普蒙熏灼。则天太后闻之,召赴都,肩舆上殿,亲加跪礼。内道场丰其供施,时时闻道。敕于昔住山置度门寺,以旌其德。”《旧唐书·方伎》亦载云:“弘忍以咸亨五年卒。神秀乃往荆州,居于当阳山。则天闻其名,追赴上都,肩舆上殿,亲加跪礼,敕当阳山置度门寺以旌其德。”据二者所载,度门寺乃武则天为旌表神秀而下诏敕建,其创建时间当…  相似文献   

6.
严羽的诗歌创作以及其与《沧浪诗话》的关系,历来少有人关注。认真研究其诗歌,对认识严羽的诗歌理论和思想都是有裨益的。对以禅喻诗和以禅入诗两个概念的辨析,可以进一步指出严羽诗论中以禅语入诗和以禅趣入诗的区别;同时通过对其诗作的分析,可以看出他的理论主张和诗歌创作中始终没有跳出"模仿"的窠臼,这是严羽诗论和创作实践上的一大抵牾。  相似文献   

7.
李煜词"神秀"、"情真",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写宫廷生活与男女情爱,词中物象色彩艳丽,以金、红色为主;后期转为写时移世易及家国之恨,色彩表现上晦暗不明,景物描绘也由浓转淡、由明转暗,词人的情感隐藏在其作品所表现的色彩之下。由于身世变化而导致的心理落差,潜移默化改变了词人看世界的眼光,在变故之后词人的人生视线,也像是戴上了一幅墨镜,使得一切的色彩都改变了。  相似文献   

8.
唐代隐逸诗人寒山子的310多首诗,按内容可分为自叙诗、风俗诗、隐逸诗、道教诗、佛禅诗五类。其中佛禅诗150余首。佛禅诗又可分为佛教劝戒诗和禅悦诗两类。禅悦诗细分又可分为禅语禅典诗、禅理诗、禅悟诗、禅境诗和禅趣诗五种。禅语禅典诗直接以禅家语录、禅宗公案入诗;禅理诗和禅悟诗则表现诗人对心为宗本、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的理解和体悟;禅境诗和禅趣诗是以诗寓禅,或以禅入诗,以诗境表禅境,以诗心会禅心,在山林景色的描绘中蕴含禅机禅趣  相似文献   

9.
从取向上对《坛经》所体现的慧能禅法与神秀的佛法思想作了比较;通过《坛经》禅法思想对后世中国佛教禅宗的影响分析,提出解读《坛经》不仅是理解禅宗文化基本精神的需要,还将有助于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微。  相似文献   

10.
湖北西部有几万公顷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相传中华民族最早的祖先之一神农氏为了拯救黎民百姓,曾到这里搭架,攀悬崖、尝百草、采草药,然后顺着溪流下长江。后人把神农氏搭架、采药的地方称作"神农架",而把他经过的溪流叫"神农溪"。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在神农溪口(西壤口)结庐小住,写下"迢迢水出走长蛇,怀抱江村在野迓。一叶兰舟龙洞府,数间茅屋野人家"的诗句。如今,这条深藏于崇山峻岭之中的美丽溪流已被开辟为国家级风景旅游点,接待了一批又一批国内外游客,向人们展示着她那"造化钟神秀"的魅力。神农溪全长60公里,目前开发漂  相似文献   

11.
东坡一生四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留下了2700多首诗作。其中不乏蕴涵着悠远意趣、耐人寻味的满蕴禅趣的上乘之作。严沧浪说:“诗有别趣,非观理也。”沈德潜说:“诗贵有禅理禅趣,不贵有禅语。”纪晓岚也说:“诗宜参禅味,不宜作禅语。”苏诗中以禅趣入诗的诗是不少的,其内容多从人情物性的体会中来,因饱含着诗人成熟高妙的悟力,故能伺机泉涌,触物成篇,寄兴味于其内,发直趣于其外。如《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中云:水光漱艳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是传颂千古的绝句,所作时间晚于上一首一年。唐宋诗人中吟咏西…  相似文献   

12.
忍与不忍     
忍是佛家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对礼佛者的重要要求。许多名僧将忍字贯在自己的法名之中。当年湖北黄梅的弘忍大师,是禅宗慧能、神秀大师的老师,世称禅宗五祖,影响巨大。今浙江普陀山的戒忍大师,主持一方名山,算得一位高僧。以忍字为法名,足见佛家对忍字之重视。  相似文献   

13.
菜根人生     
前几日,读了一本明代洪应明著的《菜根谭》。仔细品来,颇有味道。古人云:"性定菜根香",菜根者,弃物也,如此书,多不为人知;而菜根之香,非性定者莫能解;如此书,唯静心沉玩者,才可得其旨。书中有持语、涉世语、隐逸语;有忍语、义语、禅语。把个偌大的人生融于弃根之中,无怪乎洪先生有"时人若问君何处,绿水青山是我家"的心境。漫漫人生,少不得有几分不如意之事,宁静淡泊,志远明志,应是我辈立大志、求大智、做大事的人生追求吧!  相似文献   

14.
庾肩吾是南朝梁代著名的文学家,其诗歌创作可分为奉和咏物诗、描写女性诗、忧时伤乱诗和访道隐逸诗四类.这些诗作体现了庾肩吾诗歌创作的多样的艺术风格,即:清新灵动、流丽工巧;体情入微、细腻哀婉;慷慨激越、沉痛悲凉;清幽淡然、飘逸神秀.  相似文献   

15.
"瓢"在我国古代是人们日常生活经常使用的器具,有着极为广泛的用途。"瓢"的主要功能是充当容器和漂浮,"瓢"是葫芦的半个瓜壳,从不少古籍记载中都能管窥到先民对葫芦生殖崇拜的迹象。《金瓶梅》第四回《赴巫山潘氏幽欢闹茶坊郓哥义愤》写王婆向金莲借"瓢"。张竹坡点评本:"借瓢即影人,文情狡猾,随手生来。""瓢"(即葫芦)在这里象征女性的受鱼之器的瓶,对应着潘金莲的"嫖";《红楼梦》第九十一回《纵淫心宝蟾工设计布疑阵宝玉妄谈禅》写黛玉与宝玉借瓢谈禅。这里的"瓢"也隐喻了黛玉漂泊不定的命运。在《金瓶梅》与《红楼梦》中,"瓢"被以诗词、谜语、谶语、禅语、俗语等形式反复渲染,"瓢"也就构成了《金瓶梅》与《红楼梦》的借用意象。对"瓢"借用意象进行多味性的咀嚼与解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刻解读文本的文化密码,理解这两部古典小说不同的审美意蕴与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16.
“本位”是刘熙载在《艺概》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然而研究者却关注较少。“本位”语源于禅语,后逐渐衍为文学批评术语。刘熙载对之前“本位”概念进行了整合,提出了“本位”说,并建构了“避本位”“离本位”“犯本位”“称本位”等相关概念。刘熙载“本位”说的意涵是合乎儒家六艺标准的文学宗旨,揭示的是作品义旨与叙述方式之间的融摄。“本位”说是刘熙载构建的衡量文人作品高下的批评准则,对近现代学术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课本第一次选用了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的《游黄山日记》,这使我联想起了其他古今名人游览黄山的诗文创作,拿来对照徐氏的日记,更感到霞客的记载准确细致,比较全面地画出了黄山神秀奇丽的面貌。有不少描摹,即在三百年后今天的身历其境者看  相似文献   

18.
唐代佛教与诗歌有新的融合 ,诗作中多涉禅语、用禅典、示禅机 ,以禅入诗进而以禅喻诗 ,禅之内涵可以开拓诗境 ,增补诗歌内涵与理论。文章试从诗与禅宗融通的基础、禅宗对唐诗融通与开拓的实践、禅宗对唐诗理论之开拓等方面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慧思作为一代高僧,对于禅宗的创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慧思与早期禅宗史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关达摩的一些传闻,极有可能出自慧思的事迹,然后出现了嫁接和演义;慧思的有关思想对后来禅宗的影响更为直接,具有不少内在的关联;以慧能为代表的南宗和以神秀为代表的北宗对于慧思观心与禅修法门皆能承续,慧思在南岳所建立的道场,对这一地区佛学的发展更是起到了非同一般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继敏 《社区》2009,(20):1-1
有一段很有名的对话,寒山子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我当如何处之?”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这样的禅语中其实包含了人生的很多哲学,而宽容则是很重要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