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方汉文 《中州学刊》2005,(5):188-192
用后现代主义的观念与方法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是一个重要趋势,它既表现于古典文学的通俗阐释与改编中,也表现于经典的学术研究领域.这种现象是全球化时代的必然产物.西方古典文学研究是后现代研究的重要阵地,在运用结构主义等观念方面成绩卓著;同时也应看到,后现代主义研究中仍然存在后殖民心态与文化帝国观念,福柯等人的观念实质上依然是重蹈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尽管如此,我们仍应吸收多元化观念与方法中的有益成分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2.
王运涛 《理论界》2008,(4):165-166
古典文学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生活的鲜活载体,阅读古典文学是百姓求知增慧、休闲娱乐最经典的生活方式,古典文学传播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华现代文明的迫切需要。从文化发生学的层面看,古典文学传播取向与中华民族发展有着深刻的渊源。  相似文献   

3.
黄鸣  乐云 《学术论坛》2005,(8):157-161
文章分析了新时期以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心态研究方向的总体面貌和具体方法;指出群体研究和个体研究结合是心态研究中运用的主要方法,研究者创造性继承与发展了文化史研究方法,使得心态研究呈现出繁荣的态势;同时还剖析了当前心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关注普通人的文学生活,关注普通人的古典文学阅读,通过对不同人群的广泛问卷、对个体的深度访谈和对文学生产、传播、流通环节等的调研,展现当下社会普通人的古典文学阅读状况,比如阅读量、阅读消费、阅读热点、阅读动机和价值取向等;从古典文学自身的语言特征、思想内容、价值取向以及当下社会的外在阅读环境等因素分析古典文学阅读在当代式微的各种影响因子,进而提出全社会共同守护普通人古典文学阅读的倡议、举措和操作原则。  相似文献   

5.
传统考据的现代阐释--古典文学考据方法论述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据作为研究方法,在古典文学研究学科中起了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考据作为学风,是以求真崇实为特色的学风,对于蹈虚浮薄的学风具有纠偏扶正的意义;考据作为一种治学精神,具有科学的、批评的、开放的和人文精神诸层面.古典文学研究应当在"实学求是"的精神原则下,既提倡严谨的学风,又鼓励自由的思想,其最高境界是理性与诗性、文献学与文艺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6.
近代来华传教士继承明清之际来华传教士的汉学传统,对中国古典文学进行了更为深广的译介,并出现了一批卓有成效的汉学家。本文就近代来华传教士与中国古典文学之间的关系从新教与天主教两个方面进行了考察,并论析了近代来华传教士作为中外文化"之间人"的特殊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古典文学遗产如何提升城市文化品格的分析,基于重庆传统古典精神缺失的现状,本文强调整理巴渝旅游资源中的古典文学作品的意义,提出绘制重庆古诗词地图魄可能,以期深化本土社会历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论文分三个阶段回顾了海峡两岸近百年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观念的演进历程,分析了目前学科体系上存在的缺憾,对建构具有当代意识的、科学的古典文学学科体系提出自己的设想:一个独立明晰的学科畛域和稳定开放的结构体系;科学多种的研究手段和中西文化的交流汇通;参与现实文化创造,体现当代人文关怀;张扬学术个性,重铸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9.
当代英国汉学家霍克思毕生致力于研究和译介中国古典文学,为中国古典文学的西传做出了巨大贡献。然纵观国内有关霍克思的研究,焦点仍集中于《红楼梦》英译文本,鲜有关注其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的造诣和成就。作为专业汉学家的霍克思,在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中,始终坚持以学术为导向,以严谨的考据为依托,对原著进行分析、解释和说明,为在英语世界重塑中国文学经典,传播中国文学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诠释与理解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纷繁复杂的文学现象。诠释学理论是关于阐释行为的理论科学,探索为何阐释以及如何阐释,在西方经过了认识论、本体论以及本体论之后新进展三个阶段。古典文学作品"被诠释"的原因在于它有内在诠释力与外在诠释力,其"被诠释"的方式主要有语言、心理、历史、文化等,影响古典文学诠释的因素有历史语境、文化环境、意识形态、文学理念、研究者的研究、新材料的发现等。在古典文学研究中,应采取"二元论"的方法来运用诠释学理论,进而把握诠释现象。  相似文献   

11.
宁宗一先生是一位当代意识极强的古典文学研究者。用当代意识观照古典文学,是他的一贯追求。他的人生观、美学观、文学史观和小说戏曲史观都反映了他的这种追求。宁先生对元明清小说戏曲的研究呈现出横向的渗透扩展、立体的多维观照等特色,其研究范围涉及到了美学、文化学、艺术社会学、艺术哲学、审美心理学等领域。他往往通过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和对人生况味的感悟,拓宽了原有的研究视野,为进一步拓展古典文学研究的思维空间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在研究观念和研究方法上的转型期。近百年来,中国古典文学经历了一个由旧学到新学,由渐变到兴盛,又从兴盛到衰微,从衰微到重新振兴繁荣的曲折漫长的道路。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十分深刻的教训。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经过历史的磨难和考验,改革开放后,在思想和认识上更加自觉和成熟,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更进一步地拓展和深化,满怀信心地迎接二十一世纪。  相似文献   

13.
古典文学中的优秀作品既是艺术美的载体,又是哲学意识的诗性阐说.它们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照、儒家积极向上的精神张势、佛禅观照世界的圆融与哲思、道家文化生生不息的精神滋养以及"兴于诗"的"诗兴"精神,呈现了一种理性精神空间,折射了一种充满自由的诗意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4.
具有悠久历史的维吾尔古典文学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学创作遗产,但在古代,维吾尔文学批评却没能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而持续发展。只是从20世纪30年代以后,维吾尔文学批评开始步入逐步发展、繁荣的阶段。维吾尔当代文学批评从1976年以后便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时期,维吾尔当代文学批评从1976年至2000年的这个阶段称为新时期文学批评阶段。  相似文献   

15.
<李自成>是著名作家姚雪垠耗时42年创作的一部反映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多卷本长篇历史小说.在小说艺术表现上,为了实现其"笔墨变化,丰富多彩"的审美目标,姚雪垠化用古典小说的一些情节,创造性地继承古典小说运用诗词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运用动静相衬、声色相映的传统艺术方法营造意境进行景物描写,充分体现出古典文学艺术传统对<李自成>创作的影响.继承古典文学艺术传统是姚雪垠小说追求民族风格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儿童的世界是一美好、纯洁的"新月之国".笔者将儿童纳入十九世纪俄国古典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对其进行历时性地考察和分析,对十九世纪文学史的各个时期典型的儿童书写的前后发展的脉络进行梳理.对其中儿童形象的嬗变轨迹作一整体分析,探析其嬗变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文学欣赏需要穿越漫长的岁月长河,用心感受古人的生活体验、心理感受以及哲学思考。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必须以整体结构来讨论和分析心理现象,并形成了心物场、同型论、图-底关系、动态平衡等重要理论。这些理论有助于读者跨越时代差异、阶级差异和思想差异,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和情感,用心体会作品当中的文词,经历阅读动机的发生、获得审美心境、建构审美心理、体验文章精妙之处。  相似文献   

18.
黄玲青 《船山学刊》2009,(2):189-192
张爱玲小说和紫式部的《源氏物语》都汲取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又能超越与创新,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张爱玲小说达到了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源氏物语》则立足于日本民族的特性,实现了汉文化与本土文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闻一多(1899-1949是以新诗创作和新诗理论研究著称于世的.但应该指出的是,闻一多还是一位杰出的古典文学批评家.从1928年8月发表<杜甫>,到1946年6月11日<九歌古歌舞剧悬解>脱稿,整整18年,闻一多"躲进小楼成一统",执着地投身于古典文学的批评研究中.闻一多的古典文学批评由最初的杜甫研究扩及到全唐诗的研究,又由唐上溯到六朝、汉魏,直到古诗的源头<楚辞>、<诗经>,兼及<庄子>和上古神话.  相似文献   

20.
赵刚健 《江淮论坛》2004,(4):104-109
宇宙意识贯穿于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几个重要时代,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显在的不同的内容形态:半人半神的远古神话,极具时空穿透力和展示天国图景类的楚辞,从东晋延续至唐宋的“与宇宙同化同在”类的诗文,由“情意化山水”上升到“宇宙化山水”的表现荒寒境界类的唐诗。宇宙意识贯注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美学思想中,而成为潜在的丰富而深厚的美学意蕴:“以天合天”的自然朴素观,松动性和开放性的文学形象观,古典诗词的一种张力方向:“远”。古典文学作品的张力结构:“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